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幼兒性格教育:別把任性當性格

幼兒性格教育:別把任性當性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寶貝,爸爸媽媽寵着,爺爺奶奶寵着,外公外婆寵着...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寶貝,很容易任性,家長們要注意哦,不能讓孩子把任性當性格!

幼兒性格教育:別把任性當性格

幼兒期是人生髮展的重要時期,是個性和行爲習慣發展的關鍵期。我們觀察到,目前很多幼兒存在任性、脾氣暴躁等不良個性行動,這些不良個性很可能對他們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以及今後的發展造成障礙。然而,有些家長卻把幼兒的“任性”當成“個性”,對幼兒的任性行爲聽之任之,甚至縱容鼓勵。“任性”和“個性”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有着本質上的區別,家長對“任性”和“個性”理解上的誤區,很容易導致幼兒錯過個性和行爲習慣發展的關鍵期,給幼兒今後的發展帶來極爲不良的影響。

  一、案例描述

軒軒3週歲,聰明活潑,機靈淘氣,是我班的一位男孩子。在幼兒園裏,軒軒是個非常任性的孩子,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做什麼事情都由着性子來,愛發脾氣,愛耍小性子,只愛聽表揚的話,還特別愛哭。我幾次向軒軒家長反映這個問題,但都沒有得到過迴應。

軒軒媽和我的一位好友是至交,有一次我向這位好友提起軒軒的情況,她便向我講述了她在軒軒家看到的情景:一天,軒軒媽邀請了許多朋友去家中小聚,軒軒見到這麼多人,一下子興奮起來,圍在大人身邊不是吵着要人陪玩,就是鬧着要這要那。軒軒媽被他鬧得實在沒法,就把他最喜歡的一套玩具拿出來:“你要是乖,這個玩具就給你玩。”這一招還真管用,小傢伙一見玩具就撇下大家玩去了。二十分鐘過後,隔壁房裏傳來爭吵聲,大家紛紛趕過去看,原來是軒軒因爲不願意收拾玩具與爸爸發生了爭執。只見軒軒神態異常堅決,一邊大聲地說着“不!不!就不!煩死了”,一邊把玩具使勁往地上扔。軒軒爸氣得正要上前動手,一旁的爺爺趕緊攔住:“多大個事,不就是收拾玩具嘛!小孩子是要有些個性,太聽話了不好……”邊說還邊把丟在地上的玩具撿了起來。在朋友驚詫的表情裏,軒軒爸媽無奈地嘆了口氣。

  二、發現問題,釐清概念

聽了好友的講述,我決定找軒軒媽深入地談一次。我向她反映了軒軒在幼兒園的情況,她也向我道出了自己的苦惱:她和愛人平時工作忙,一直是爺爺奶奶在管教孩子,小時候軒軒聰明可愛,被全家視爲掌上明珠,爺爺奶奶的寵愛讓軒軒漸漸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她和愛人發現孩子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後,也曾試着去改變,但爺爺奶奶的態度卻很堅決,認定孩子只是有些個性罷了,無需干涉。見孩子聰明伶俐,能說會道,他們夫婦也妥協了,以爲孩子長大就會懂事,壞習慣自然也會慢慢改掉。

聽到這裏,我明確地告訴她,家長的這種做法,會助長軒軒不良習慣的滋長,使他的個性偏離良好的軌道,對他將來的人生造成影響。軒軒的行爲是典型的任性,不可當成“個性”任其發展,“個性”和“任性”有本質的區別,兩者不可混爲一談。

個性是個體對外界事物或刺激形成的一種穩定的態度與看法,具有獨特性,不因外界的影響而改變。而任性是指放任性情,由着自己的性子辦事。兩者並不是一回事。孩子任性大多是由家長的過分寬容嬌縱造成的。有些家長過分寵愛孩子,對孩子的頑皮、無理要求加以縱容,生怕孩子受到委屈,或是以不正常的心態看待孩子,把孩子的缺點也當成優點,孩子越是任性,就越覺得孩子有個性、有出息,這些不恰當的行爲和態度都會助長幼兒的任性。

軒軒在幼兒園及家中的行爲,無疑是任性的表現。如果任性心理得不到糾正,會對他造成很多影響。一方面,幼兒任性時通常會伴有煩躁、憤怒的情緒,經常性的情緒失控會對健康產生極大的危害。另一方面,任性會使幼兒無法正確認識和判斷事物,使人陷入偏執,最終導致其不善與人交往,難以適應環境,經不起生活的考驗和挫折,這些對幼兒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聽到這裏,軒軒媽有些咋舌,她沒想到在他們看來沒多大的問題居然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發展,焦急地問我該怎麼辦。

  三、尋找策略,嘗試改變

我沒有馬上給軒軒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讓她先深入地觀察孩子在家裏的種種表現,並嘗試改變溺愛的教養方式,學會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

兩天後,軒軒媽找到我,向我反映效果不明顯。比如,軒軒要邊吃飯邊看電視(這一直是軒軒吃飯時的習慣),父母反對,軒軒就哭鬧着不吃飯,一旁的爺爺奶奶就數落父母的不是,結果還是一切照舊;她讓軒軒把玩好的玩具收拾起來,軒軒非但不收拾,還理直氣壯地說是爺爺拿出來的,就該讓爺爺收,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爺爺便樂呵呵地誇孫子聰明……軒軒媽說,要改變溺愛的方式,她和丈夫可以做到,可是兩位老人的工作很難做。

我意識到,要想改變軒軒任性的習慣,突破的關鍵在於兩位老人。於是,我決定去軒軒家家訪。家訪前,我在班上拍了些軒軒在幼兒園的表現,並上網搜索了關於孩子任性成因和對策的相關文章。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我便給在某個週末的晚上去軒軒家進行了家訪。

到軒軒家時,軒軒正在安靜地看動畫片。看到老師來了,軒軒高興地圍着我轉個不停,爺爺奶奶也顯得特別熱情。軒軒媽像看到救星似的說:“總算停下來不看電視了,已經看了兩個小時了,怎麼說都不聽,一關電視他就哭鬧。”好不容易說服軒軒入睡後,大家才坐在一起聊開了。

我道明瞭來意,並向爺爺奶奶反映了軒軒在幼兒園的一些情況。當聽到軒軒在幼兒園愛耍小性子、只愛聽表揚的話、如果不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就他哭鬧時,爺爺奶奶笑着說:“這孩子就是這樣的,是有一些小性子,大一些就會慢慢好的。小孩子嘛,是應該有些個性。”我沒有馬上反駁,而是將事先錄好的視頻放給爺爺奶奶看。視頻中,軒軒和小朋友正在玩飛行棋,明明玩輸了,他卻不願意承認,還推翻了棋盤;看見小朋友手裏拿的新書,他二話沒說就去搶,搶不到就哭,還惡人先告狀“××不讓我看書”;集體遊戲《找朋友》中,其他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卻找不到朋友,大家都不願意和他一起玩遊戲……隨着視頻的播放,爺爺奶奶的表情開始有所變化,加上我適時的講解與分析,他們開始意識到軒軒不是有個性,而是任性!我趁熱打鐵,向爺爺奶奶解釋了孩子任性的成因,並深刻剖析了任性對孩子的成長可能造成的影響。聽我說完,爺爺奶奶感慨道:“孩子還小,看着他哭鬧哪個忍心?現在都是一個孩子,能有條件滿足他,就儘量了。”我立即肯定了老人愛孩子的心情,以及爲孩子付出的努力,同時告訴他們,愛孩子也要注意方式。兩位老人這才笑着點了頭。看到兩位老人態度上的變化,我知道到自己的對策成功了一半。

在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我們共同商討出了幾點幫助軒軒改掉任性習慣的對策:

1.不爲所動。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甚至哭鬧撒潑時,不要急着去哄去抱,讓他把所有的“本事”都使出來,當他明白“小脾氣”不管用時,他自然會停止,這時再對孩子說理,效果較大。

2.給予磨練。家長要減少對孩子的呵護,爲孩子提供磨練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難,鍛鍊意志,增強獨立意識和能力,從而懂得關心、愛護、幫助別人,養成良好的習慣。

3.循循善誘。孩子的任性行爲有時蘊藏着積極的因素,如孩子非要親手爲你打傘遮雨,家長應對這樣的“閃光點”加以誘導,既講清後果,又表示感謝,這樣既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又避免了孩子的任性行爲。

4.轉移注意。當孩子開始耍性子,非要這要那時,家長應利用當時的情景特點,設法將孩子的注意力、興奮點轉移到別的事物上去,使他忘卻那些不合理的要求。

  四、持之以恆,理性教育

教育貴在堅持。幾乎每天我都要和軒軒的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並時刻鼓勵他們要堅持,要對孩子有耐心。剛開始,面對軒軒的哭鬧,爺爺奶奶有些不忍,但每每想起軒軒的在幼兒園中的表現,兩位老人硬是堅持了下來。

一個星期之後,軒軒媽告訴我,軒軒愛哭愛鬧的毛病改了不少,但脾氣還是很大。

兩個星期之後,軒軒比以前懂道理了,開始收拾自己的玩具,但還是有脾氣。

三個星期之後,軒軒的脾氣有所收斂,能幫爺爺奶奶擺板凳,而且願意交朋友,但方法還不對。

四個星期之後……

在家長堅持的同時,我們也在幼兒園裏時刻關注軒軒的行爲,並開展了《怎樣交朋友》《這樣做對嗎》等社會活動,幫助軒軒逐漸認識到自己的任性行爲給自己帶來的不便和對大家的影響。在家園共同的努力下,軒軒由一個任性的孩子慢慢變成了一個受大家歡迎的有個性的孩子。

  五、案例反思

作爲教師,軒軒的成長也給了我很多啓示:

1.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俗話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同樣,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面對軒軒的任性,我曾努力過,也曾放棄過。通過軒軒的事情,我愈加明白,作爲一名教師,我有責任和義務關注班上的每一位孩子,盡全力使他們愉快、健康地度過幼兒時期,爲其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耐心面對孩子的成長

凡事貴在堅持,面對孩子的成長何嘗不是。我們教育孩子時往往急於求成,一種對策不好,試了第二種、第三種就失去了信心,看不到孩子的進步就失望,甚至失去教育的耐心。軒軒的故事告訴我,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要改變孩子的行爲,也不是靠一天兩天的努力就能完成的。給孩子一些耐心,也給自己一些信心!

3.積極用知識武裝自己

軒軒的成長、進步,離不開知識的力量。如果沒有深厚的教育專業知識作鋪墊,即使有一腔熱血,也很難收到效果。這次的成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專業人做專業事”的道理。作爲幼教工作者,我們有義務教給家長正確的育兒方法,幫助家長解決育兒中的問題,解除他們的困惑。只有不斷地用知識武裝自己,我們才能在幼兒教育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