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讓孩子撞見“少兒不宜”,家長該如何解釋?

讓孩子撞見“少兒不宜”,家長該如何解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孩子撞見“少兒不宜”,家長該如何解釋?孩子的性教育只能儘早不能盡晚,撞見“少兒不宜”,父母除了尷尬,還能跟孩子說什麼?

學習美術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但隨着學習的深入,賞析和臨摹中就會出現一些人體、裸體的畫面。而這也讓不少家長爲之不安,生怕孩子看了“不該看的”,會“學壞”。父母們的這種焦慮其實非常普遍,即使是在被公認爲“開放”的美國,學生家長對此的態度也有鮮明的反差。

讓孩子撞見“少兒不宜”,家長該如何解釋?

本月初,美國猶他洲林肯小學開除了該校美術老師Mateo Rueda,原因是其在上個月的美術課上向6年級的學生們展示了一些古典油畫明信片,其中有兩幅描繪了裸體女性。該老師先被停課,之後又簽了承諾類似事件不會重演的協議。然而,儘管警方介入進行調查,確認了明信片中並非是“淫穢色情照片”,但他最後還是被校方辭退。在這段公案裏,社會媒體可能更關注的是有許多人分不清藝術和色情,傻傻混一談,但對於家長們來說,此類事件倒不失爲一次兒童性教育的契機。

父母是兒童性教育的啓蒙老師

讓孩子撞見“少兒不宜”,家長該如何解釋? 第2張

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年齡,以不同年齡的身心發展狀況爲依據。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家長們對孩子的性教育其實在他/她們一出生時就開始了。想想小嬰兒降生的那一刻,除了健康,接下來就是關心是男孩女孩問題,醫生和家長們都會從孩子的生殖器進行識別,父母們也爲自己的寶寶準備了適合男生的藍色系,以及適合女生的粉色系生活用物。從這時起,兒童的性教育工作已經啓動了!

家長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師。要勝任這份職務,讓教育任務能順利完成,需要有一定的學習和知識準備。

首先,要知道性教育是一種行爲教育,孩子最早的一些性問題都會向家長尋求解答。在這過程中,父母往往是孩子觀察、探索、尋求答案的對象,家長的解答、反應、處理方法直接會影響孩子性心理的發展。

其次,性教育又相當具有個性化,注重隱私。而最容易瞭解到孩子身上是否存在性問題的正是父母。同時,父母在孩子的性問題、性心理及性行爲上也是最能提供教育和指導的。例如,媽媽可以告訴女兒月經來潮的事,爸爸可以告訴兒子遺精問題的應對。

各年齡段有哪些禁區

▲ 孩子從出生到5歲之前,家長對孩子性教育的重心是要幫助孩子解決性別認同的問題。爸爸媽媽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事,來教育孩子。如取名,可以告訴孩子男孩取什麼名,女孩子取什麼名,以平常心態,輕鬆帶出這種男孩女孩子性別上的區別。穿衣、洗澡、修整毛髮……都可以帶着孩子去認識身體。

在這裏要提醒家長的是:不要拿孩子來玩變裝!有些家長因爲自己有對男孩或女孩的偏愛,或者想要男孩結果生了女孩,或是想要女孩卻生了男孩。而幼兒性別特徵不明顯,亦或是出於好奇,對孩子進行異性別的裝扮,這些都極易造成孩子自身性別認同的混亂。

讓孩子撞見“少兒不宜”,家長該如何解釋? 第3張

▲ 5歲到7歲時,孩子會進入“好奇寶寶”、“十萬個爲什麼提問”階段。在強烈的求知慾驅使下,孩子們對男女間的差異會特別好奇。這也是爲什麼,我們常會遇到該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有要求看對方生殖器官的情況

父母可以藉助一些兒童性教育的啓蒙繪本,對孩子們的疑問進行解答,解釋時要簡單明瞭,態度自然。千萬不能的是:詳細描述有關生育和性等情節,扭扭捏捏,含糊其詞,說得不清不楚;用詞不應過於成人化,比如用“性交”、“做愛”等詞語來表述。

▲ 在孩子進入到7歲以後14歲之前的這段時間裏,家長可以更多借助於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或者是童話故事中的情節,讓孩子從植物的開花結果、種子萌芽、寵物生寶寶等,來聯繫人類的性行爲和生殖教育,避免赤裸裸的向孩子介紹人類的性行爲。

另外,在這一時期,除了對性及生殖的教育,一定要開始有關性道德的教育,讓孩子明白要保護自己的身體,學會控制,防止有害的行爲發生。同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更注意與異性孩子相處時,更尊重彼此的身體。比如,與異性孩子不再赤身相處,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發生性行爲等。

▲ 14歲以後直到成年,這一階段裏孩子生理上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時需要父母主動關心,解答他//她們的性困惑。雖然學校也會有青春期的性教育課程,但作爲家長,同樣有必要參與到性教育中來。可以爲孩子買一些有關青春期性知識的書箱,引導孩子將精力和重心放在學業上,鼓勵孩子參加積極健康的團體活動,讓孩子學會正確與異性交往,防止早戀或有違性道德的問題出現。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