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手抄報 > 【反對校園暴力手抄報】反校園暴力簡單手抄報 防校園暴力手抄報內容

【反對校園暴力手抄報】反校園暴力簡單手抄報 防校園暴力手抄報內容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反對校園暴力手抄報,校園暴力對於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很多孩子如果經歷過校園暴力,想要走出來就很不容易,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要積極發對校園暴力,讓校園成爲真正意義上的象牙塔。

反對校園暴力手抄報:校園暴力的定義

國外相關界定

1996年第49屆世界衛生大會首次將暴力作爲嚴重危害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提出,並從醫學的角度將暴力定義爲:“暴力是指蓄意地運用權力或軀體力量,對自身、他人、羣體或社會進行威脅或傷害,造成或極有可能造成損傷、死亡、精神傷害、發育障礙或權利剝奪的行爲。”

校園暴力是一種發生在校園內外較爲普遍的特殊社會現象。作爲暴力中的一種特殊類型,校園暴力實際上是個綜合性問題,它涵蓋了諸如社會學、倫理學、犯罪學、心理學和法學等學科的內容,因此,國際上一直未給它做出一個確切的定義。

國外對校園暴力的研究從校園暴力現象研究的起源上分類大致可以分爲兩個流派,即“挪威起源說”與“美國起源說”。

“挪威起源說”認爲,校園暴力研究起緣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校園欺負研究,校園欺負是一種較低水平的暴力行爲,但卻是校園暴力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其中發生在學生之間的欺負現象更爲普遍,後果也更嚴重。挪威卑爾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奧爾沃思根據對上萬名學生的調查結果的歸納,第一個對學生間的暴力行爲作了如下的定義:一個學生如反覆或長期的成爲一人或多人的負面行爲的攻擊對象,這個學生即是暴力或迫害行爲的受害者。這一定義普遍爲歐洲和其它一些國家所接受,但它未能包含所有的校園暴力行爲。

“美國起源說”對於“校園暴力”作較爲寬泛的理解。美國學者將校園暴力定義爲發生在校園內的、或在學校學習期間或上學或放學的路上的暴力行爲,它包括嚴重的暴力犯罪和不太嚴重的暴力行爲以及非致命性行爲,同時可以包括教派引起的典型性行爲,基於性別或殘疾或其他的與衆不同的特點嘲笑行爲、性騷擾、恃強凌弱、推搡、辱罵、人身威脅等。

國內相關界定

我國研究者給校園暴力的定義與國外差別較大,也尚未形成關於校園暴力的統一的定義。

中國青少年犯罪協會副祕書長、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認爲: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校園,由老師、同學、校外人員對學生身體和精神實施的,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爲。他根據行爲方式的不同,將校園暴力分爲八類:高年級學生毆打低年級學生;校內外高年級學生或社會青年的錢財勒索;同班同學之間的鬥毆;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教師侮辱學生人格;校內外發生的對女學生的性侵害;校外青年毆打在校學生;學生家長毆打在校學生。

上海政法學院姚建龍教授認爲,“目前對校園暴力界定的各種觀點,大體可分爲以‘校園’爲中心的界定模式和以‘師生’爲中心的界定模式兩種。校園暴力宜界定爲發生在中小學幼兒園及其合理輻射地域,學生、教師或校外侵入人員故意侵害師生人身以及學校和師生財產,破壞學校教學管理秩序的行爲。”

上海市教育法制研究諮詢中心譚曉玉博士認爲:校園暴力可分爲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校園內的,由教師、同學或校外人員針對受害人的身體和精神實施的,達到一定程度的侵害行爲。狹義的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校園或主要發生在校園中,由同學或校外人員針對學生身體和精神實施的造成某種傷害的傷害行爲。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徐久生主編的《校園暴力研究》將校園暴力定義爲:行爲人針對在校師生的身體和心理的暴力行爲,對學校財物或師生財物實施的暴力行爲,均可界定爲校園暴力。按照對象來分,可分爲生理上的暴力和心理上的暴力。按照參與的對象來分,可分爲:學生對學生的暴力行爲、學生對老師的暴力行爲、社會人員對在校學生的暴力行爲、老師對學生的暴力行爲、學生對財物的暴力行爲、學生對社會人士及財物的暴力行爲。

浙江大學鄭全全將校園暴力定義爲:發生在校園內的暴力行爲,包括身體及言語攻擊、性騷擾、欺負、財產破壞(包括偷竊)和體罰幾類,包括學生間、師生間,也包括髮生在學生家長、學校職工和學生之間。

臺灣《加強防制校園暴力措施》中將校園暴力界定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暴力行爲以及對學校的破壞行爲。暴力行爲不僅止於肢體行爲所造成的傷害,也包括了其它如語言傷害、被強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被故意陷害導致生理和心理受到傷害等。


【反對校園暴力手抄報】反校園暴力簡單手抄報 防校園暴力手抄報內容


反對校園暴力手抄報:校園暴力的分類

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到侵犯和損害,屬於精神傷害的範疇。而低齡語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況下,語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關係,受害者通常缺乏自衛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語言暴力就屬於這一類。

肢體暴力

所有暴力中最容易辨認的一種型態,它有着相當具體的行爲表現,通常也會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明顯的傷痕,包括踢打同學、搶奪他們的東西等。施暴者的暴力行爲也會隨着他們年紀的增長而變本加厲。另外,校園性侵害也屬於肢體暴力的範疇。

性侵害

性侵害是校園肢體暴力的一種比較特殊的暴力形式,是指加害者以威脅、權力、暴力、金錢或甜言蜜語,引誘脅迫他人與其發生性關係,並在性方面造成對受害人的傷害的行爲。一般認爲,只要是一方通過語言的或形體的有關性內容的侵犯或暗示,從而給另一方造成心理上的反感、壓抑和恐慌的,都可構成性騷擾。

校園性侵害一般分爲兩種:第一種是老師以及校內管理人員針對學生的性侵害;第二種是學生之間或者校外人員對學生的性侵害。

暴力式侵害:犯罪分子使用暴力和野蠻的手段,如攜帶凶器威脅、劫持學生,或以暴力威脅加之言語恐嚇,從而對學生實施強姦、輪姦或調戲、猥褻等。

流氓滋擾型侵害:如語言調戲,推、拉、摸、撞等佔便宜,做下流動作等。

脅迫型侵害:即利用受害人有求於己或抓住受害人的個人隱私進行要挾、脅迫,使其就範。

社交型侵害:這種犯罪行爲的主體多是受害人的相識者。因同事、同學、老鄉、鄰居等關係與受害者本有社會交往,卻利用機會或創造機會把正常的社交引向性犯罪。受害人身心受到傷害後,往往還出於各種顧慮不敢揭發。

網戀型侵害:利用網絡獲取受害人的信任和好感,相約見面後騙取受害人錢財或者進行性侵害。

誘惑型性侵害:利用受害人追求享樂、貪圖錢財的心理,誘惑受害人而使其受到的性侵害。

關係暴力

關係暴力,在本手冊中又稱爲“冷暴力”,它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通常是通過說服同伴排擠某人,使弱勢同伴被排擠在團體之外,或藉此切斷他們的關係連結,讓他們覺得被排擠。這一類型的暴力往往牽涉到言語的暴力,常會牽涉散播不實的謠言,或是排擠、離間小團體的成員。此類暴力伴隨而來的人際疏離感,經常讓受害者覺得無助、沮喪。

網絡暴力

一般而言,網絡暴力是指通過網絡發表具有攻擊性、煽動性、侮辱性的言論,這些言論打破道德底線,造成當事人名譽受損。

網絡暴力不同於現實生活中拳腳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爲,而是藉助網絡的虛擬空間用語言、文字、圖像等對人進行討伐與攻擊。不但對事件當事人進行人身攻擊,惡意詆譭,更將這種討伐從虛擬網絡轉移到現實社會中,對事件當事人進行“人肉搜索”,將其真實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細節等個人隱私公佈於衆。使用的語言文字攻擊性極強並且出言刻薄,有些甚至惡毒、殘忍、不堪入目,嚴重違揹人類公共道德和傳統價值觀念。這些評論與做法,不但嚴重地影響了事件當事人的精神狀態,更破壞了當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


【反對校園暴力手抄報】反校園暴力簡單手抄報 防校園暴力手抄報內容 第2張


反對校園暴力手抄報:校園暴力的現狀

據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統計資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總數已佔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發生在中小學等未成年人之間的搜身、攔截、毆打、強行索取財物、人身傷害等現象屢屢發生,一些學校竟有10%左右的中小學生受到過不同程度的侵害。

在我國,從已有研究結果來看,校園暴力的現狀不容樂觀,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暴力的程度越來越嚴重,其中一些暴力表現出團伙性、報復性、殘忍性等特點。

據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統計,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有關校園暴力事件的公開報道量總體呈上升趨勢。校園暴力不僅對校園安全形成威脅,也成爲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該報告以2015年1月至5月媒體曝光的40起校園暴力事件爲例,從事發地域、暴力成因、暴力形式等多個角度對校園暴力事件進行分析。

媒體報道的校園暴力事件中,中學生佔比75%,其中初中生佔比(42.5%)比高中生佔比(32.5%)高出10個百分點。而大學生(15.0%)、職校生(7.5%)及小學生(2.5%)佔比較低。中學生一般是處於13至18歲的未成年人,這一階段的青少年思維日漸成熟卻尚未完全成熟,多處於易衝動的叛逆期,缺少基本的罪惡感與罪責感,校園暴力的發生與其心智狀態密切相關。

從性別上看,同性別之間發生暴力衝突的情況較多,“男男”暴力、“女女”暴力佔比總計85.0%。值得關注的是,女生之間的暴力行爲佔比達32.5%,如“陝西女生被逼賣處”、“山東8名女生羣毆女同學並擺剪刀手拍視頻”等事件曾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與男生之間“硬碰硬”的衝突方式不同,“女女”暴力多表現在侮辱性、逼迫性行爲,對施暴方造成的心理創傷異常突出。

在校園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錢財糾紛”、“情感糾葛”分別以17.5%和15.0%的佔比位列二、三位。“日常摩擦”引發的暴力多源於生活小事,雙方在矛盾中情緒失控往往是釀成惡果的主因。例如,廣東曾發生一起“初三學生因騎車碰了校友廁所內被打到吐血”事件,相關報道累計被轉載46次。值得關注的是,另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發,這種心理帶有很強的青春期烙印,甚至出現因看不慣對方相貌、行爲而產生欺侮、毆打等行爲,如“初二女生因沒穿校褲遭輪流掌摑”、“初中生以別人長得醜爲由打同學”等事件均曾引發較高關注。


【反對校園暴力手抄報】反校園暴力簡單手抄報 防校園暴力手抄報內容 第3張


反對校園暴力手抄報:校園暴力的趨勢

1、低齡惡性化

據瞭解,就校園暴力出現的頻率而言,中學校園暴力的發生率遠高於小學與大學,校園暴力發生的重點年齡段集中在13至18歲。每年死於他殺的學齡兒童少年約佔5-19歲人羣總數的1%,其中直接死於校園暴力的比例持續上升。校園暴力的後果符合傷亡一般規律:死亡、傷殘、受傷之比約爲1:25:1020。因此預防校園暴力更多關注的應是那些雖未致死,但對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即時或深遠傷害的羣體。青少年的自我認識、人格均處於成長期,其行爲模式多來自於效仿。致力於兒童情緒管理和暴力預防的陝西“夢想校園”項目負責人黃烜說,如今,一些社會戾氣、成人施暴行爲,隨着網絡傳播後更易被未成年人效仿,導致孩子不自覺地拿起暴力武器,從中獲得“存在感”與“成就感”。對孩子過分溺愛是我們教育的缺失。其次,教育理念出了問題,現在的家長一門心思讓孩子上名校,關於孩子如何處理自己情緒、如何交際,如何培養孩子性情,思考得卻很少。學校“以成績爲標準,以名校爲目標”的教育理念,也讓老師們僅抓學習,而忽視了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有些老師想管卻不敢管,對學習之外的事情干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專家指出,對這類事件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預防校園暴力必須讓家庭、學校、社會各司其職,加大道德教育的同時,還要加大司法力度,將矛盾化解於無形、防患於未然。

2、女生侮辱化

在不健康的是非觀下,一些女孩子只爲了“面子”就成爲施暴者,而這種“打出來”的“氣場”又滿足了這些女孩子的虛榮心。青春期的困擾和挫折增多了,同時自信心又下降了,遇到挫折的女孩子就有可能採取暴力的方式釋放壓力

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子,自信心下降,自卑感增加。由於性的發育,她們出現了很多不適應。女孩到10歲就開始覺醒,並且特別有自我意識。與同齡男孩相比,她們顯得壓力更小。但是,一旦她們進入青春期,情況就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女孩在這個階段會認爲,跟男孩比,自己沒有多少能力,對生活也沒有多少期望,對自己不滿意的女孩高達70%以上。隨着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大,經濟至上,社會文化出現多元化的傾向,一些國外文化也是良莠不分地一擁而入,色情、暴力內容的電影、遊戲、書籍成了很多學生青睞的休閒方式。學生受這些文化的影響,很容易產生模仿的興致,而這種模仿需要具體的對象,因此,拉幫結派和爲了青春期所謂懵懂的“愛情”,把和她們同爲女生的一些弱小者變成了無聊泄憤的實驗靶子。所以我們會看到各地女生打架脫衣服對被害人進行不同程度的侮辱,並且把不良裸照視頻發到網絡上,對她們的打架行爲進行畸形的傳播以滿足內心的不安和虛榮心。

3、網絡傳播化

網絡的開放性和匿名性使網民在發表言論時甚少考慮後果,而這些不負責任的個人言論和行爲匯聚成一股洪流,其力量往往不容小覷。青春期的學生們利用網絡的開放性爲了個人的滿足感將暴力場面上傳到網絡上,且形成很嚴重的效仿現象。


【反對校園暴力手抄報】反校園暴力簡單手抄報 防校園暴力手抄報內容 第4張


反對校園暴力手抄報:應對校園暴力

個人做法

1、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靜。採取迂迴戰術,儘可能拖延時間。

2、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採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

4、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爲自己爭取時間。

5、同學之間上下學儘可能結伴而行。

6、穿戴用品儘量低調,不過於招搖。

7、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衝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8、獨自出去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老師做法

1、立即介入:一看到暴力事件就立刻去阻止它。

2、將施暴者與受害者分開談,如果施暴者不只一位,應快速地將每個人分開談。

3、跟其他的老師討論以取得更全面的資訊,並檢視學校可運用的資源。

4、運用校規或班規告訴施暴者他的行爲是不可接受的,告訴施暴者將要受到的懲罰,而且通知他的家長到學校處理。

5、向被害者保證會採取措施,避免暴力情況再度發生。

6、講究時效:儘快通知雙方家長,最好是事發當天就打電話告知,之後立即安排與家長的面談。

7、對於施暴者的再教育相當重要,除處罰之外,更要重新將他的社會技巧塑形、減低他的攻擊性並且增強其同理心。

8、後續與家長以及相關人等溝通,直到事情已經完全解決。

9、持續監督施暴者行爲以及注意受害者的安危。

若施暴者的行爲沒有改善甚至危害受害者的安全,最終要轉學轉班或移至另一方案進行再教育的應該是施暴者而不是受害者,施暴者的暴力行爲造成的後果會是所有學生的借鑑。

家長做法

如果孩子是受害兒童

1、第一件事情便是直接與孩子討論。通常孩子會因爲羞恥和尷尬而不願和父母談論。所以應該要適時鼓勵,讓他們知道可以信任你,並且隨時可以得到你的協助。同時家長也須注意孩子是否有恐懼上學、缺乏朋友、丟三落四、衣服不尋常的破洞、突增焦慮緊張感等徵兆。

2、和學校合作確認孩子的安全。確認學校是否對施暴行爲有所處置且學校對學生的管教和注意是適當的;如果施暴的情形發生在往返學校的路上,那麼應安排較年長的學生陪同上下學,或親自接送孩子直到問題解決。

3、如果你的孩子內向害羞而缺少社交,應多幫他安排興趣相符的社團活動以用心培養孩子適當的社交技巧並且建立自信心,相信對於施暴事件與往後的生活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4、建議學校實行全面的反暴力活動,並加強學校老師與家庭間的聯繫,共同建立一個安全且溫暖的環境。

如果孩子是施暴兒童

1、跟你的孩子、老師或學校相關人員討論校園暴力行爲。

2、清楚地告訴你的孩子你不能容許這樣的行爲,也跟你的孩子討論受害者可能受到的負面影響,決不能接受孩子“只是好玩”之類的理由。

3、安排一個有效而非暴力的懲罰,懲罰的方式要與你的孩子的施暴行爲有關且符合他的年紀與發展,這樣的懲罰可宣示你的權威並有效阻止施暴行爲。

4、增強你對孩子參與活動與行蹤的掌控,並瞭解他與哪些人往來,花時間陪你的孩子並且爲他們制定合理的活動規範。

5、與學校合作矯正孩子的攻擊行爲,經常與學校老師保持聯繫,及時掌握孩子的改變。

6、讚美孩子非暴力行爲與負責的表現,遵守學校與家庭的規範也值得鼓勵,只要看到孩子爲改善施暴行爲而努力就大力讚揚他。

7、如果你的孩子收看有暴力的電視影片、卡通或是玩暴力的電玩,這些都會增強他的暴力與攻擊行爲,建議改變全家的娛樂習慣。

8、確保孩子沒有看到家庭成員間的暴力行爲,家庭中暴力行爲的模範會導致他在學校使用暴力,也會影響到他往後的問題解決方式。


【反對校園暴力手抄報】反校園暴力簡單手抄報 防校園暴力手抄報內容 第5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