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不良少年搶劫是家長教育的問題,還是社會環境所致?

不良少年搶劫是家長教育的問題,還是社會環境所致?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良少年搶劫?這到底是家長教育的問題,還是社會環境所致?“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諺語,告訴人們兒時的性格脾氣會影響一生。下面我們看看這篇文章吧。

不良少年搶劫?這到底是家長教育的問題,還是社會環境所致?“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諺語,告訴人們兒時的性格脾氣會影響一生。下面我們看看這篇文章吧。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也說:“人生的頭三年勝過以後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3歲直到死亡的總和。”

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三歲時自控能力差的孩子,長到32歲時更有可能出現健康和財務問題,甚至會有犯罪記錄。

事實上,兒童的成長髮育不僅受到遺傳的影響,更受到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家庭環境的影響,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教養方式。

教育孩子,就是一場革命,暴力不可少

對於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由於生理和成長因素,會表現出一些叛逆,他們更追求新異刺激,更喜歡冒險。

有一個孩子由於父親在家始終堅信棍棒教育,結果孩子離家出走,但由於身無分文,竟實施了盜竊而被抓獲。

當父親得知後,竟認爲對孩子的教育暴力不可少。然而,他卻從未關心過孩子心理的成長。

還有一名中職生,學習成長不是很好,行爲有些偏差,因而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

可父母只關心他的分數,使他在家裏感受不到溫暖,因而被社會上的小混混拉攏,並被視爲“小弟”。

對於缺少家庭溫暖的孩子,突然間找到了沒有感受過的“關懷”和“溫暖”,因而對這些“大哥”十分信任,甚至在指使下實施了搶劫。

處於成長期的孩子,無論父母是崇尚棍棒教育,還是隻關心分數的冷漠型父母,孩子都很難在家中感受到溫暖,就可能受到不良少年的影響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不良少年搶劫是家長教育的問題,還是社會環境所致?

父母的關愛對孩子有多重要

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並被父母所忽視的孩子,早在三歲就往往表現出攻擊性和對抗性,而且往往稟性難移,甚至到了青春期也不能做到自我剋制。

這些孩子不願意上學,而且常常採取憤世嫉俗的行爲方式,以至他們在學校無法確立更遠大的目標。

由於不願意在家中,因爲會讓他們不自在,他們就可能到其他地方尋求“溫暖”,就可能過早地被一些“不良少年”或是別有用意的成年所拉攏,甚至走上犯罪的道理。

這些問題表現上似乎是社會環境的影響,但事實卻是家庭教育缺失所帶來的後果。

比如,有的父母崇尚棍棒教育,子女對父母的話必須言聽計從,父母隨意懲罰子女,也從不向孩子解釋爲什麼。

再比如,有的父母過於放任,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父母很少對孩子提出要求,或者督促孩子改正不良的行爲習慣。

還有的父母則可能由於日常生活重擔或沒時間和精力教育孩子,因而對孩子的態度幾近冷漠、毫無感情色彩。

這些教養方式都會極大地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而孩子在青春期之前所缺少的教育,未來必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什麼樣的父母纔是合格的?

首先,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有明確的規則爲指導,也知道孩子的願望,這能讓他們更自信。

就像司機要遵守交通規則一樣,父母通過明確的指導,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幹,什麼不可以,這樣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行爲有更強的掌控感,也會更自信,更有安全感。

其次,父母要關注孩子的特性,既要有明確的要求,又要認真聽取孩子的看法,使孩子既有自制力,又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關愛。

再次,父母要尊重孩子,通過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讓孩子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與其他人交往,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而不是讓他們變成沒有自制力、只顧自己的自私的人。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父母的成長過程;父母教育孩子,同樣自己也應被教育;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階段都需要父母通過學習,選擇更合適的教養方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