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不想再看《小別離》了,它的這個觀念毀了我們多少孩子!

不想再看《小別離》了,它的這個觀念毀了我們多少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了下最近熱播的《小別離》,整個劇情裏浮現着一種家長集體式焦躁,還涌現着一種當今中國家長頭腦中存在的最可怕的邏輯思維。

家庭條件一般,學習成績是學霸級別的琴琴,她的媽媽佳妮說:

我一定要送孩子出國,出了國,你才能更優秀。

不想再看《小別離》了,它的這個觀念毀了我們多少孩子!

學習成績中上等,家裏是中產階級的朵朵,她的媽媽文潔說:

你必須抓緊學習,只有上了重點大學,你這輩子才能成功。

不想再看《小別離》了,它的這個觀念毀了我們多少孩子! 第2張

家裏是富豪級別,學習成績落後的學渣小宇,他爸張亮忠說:

你在國內只能上個民辦大學,如果出國鍍了金回來,那些員工才能聽你的,你才能更好地繼承我的家業。

不想再看《小別離》了,它的這個觀念毀了我們多少孩子! 第3張

說到底,這些父母們操心的,都是孩子的學習,前程和未來。爲了孩子的未來能夠過得好一些,不惜一切代價去積攢現在。

整個劇情,都在滲透一種可怕的邏輯:

一個人,只有學習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只有考上好大學,這輩子才能成功。

長期在這樣窄逼的邏輯下生活的孩子,他們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呼吸空間則會越來越小。小到讓孩子自己難以呼吸,以至絕望。

以至於他們在重壓之下,對父母發出了這樣的咆哮:

不想再看《小別離》了,它的這個觀念毀了我們多少孩子! 第4張

 被騙學費致死的徐玉玉真的死於詐騙嗎?

比如前陣子那個因爲被騙一萬元學費而猝死的女大學生。

她是死於錢財被騙嗎?

不,她是死於無望。

很多人看到新聞的第一反應是覺得不可思議:被騙了幾千元而已,怎麼就被氣死了呢?!

然而,細細想,這是情理之中的結果。

這個女孩生前,一定是整個家庭的希望和出路。

學習不是她自己的事,而是整個家庭的事。

爲了給她籌足學費,這個家庭一定用盡了自己的積蓄、人情關係和尊嚴。

這麼多的犧牲,這麼重的期待,壓得她幾乎要喘不過氣。

好不容易籌到的錢,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就像是這個姑娘的救命稻草。就像是一個即將窒息之人的一口氧氣。

她只有這一口氧氣。

她脆弱嗎?不。她曾經強大到,扛下了整個家庭甚至整個家族的殷切期待。

可惜她太小了。那幾乎已經到了她的極限。

當錢籌到了,當總算可以實現大學夢,去兌現家庭所有人的期望之時,忽然,錢被騙走了。

好像整個世界都坍塌了。

一直以來,她只有這一口氧氣。

所以,喪失的危險感,足以把她消滅掉。

很多家庭,就是這樣把孩子逼瘋的。

不然,高考後爲什麼有那麼多孩子選擇跳樓、跳河?

是因爲家長一直以來給孩子灌輸的觀念就是:你只有上大學這一條路可走,這條路走不通,人生就是死路一條!

不想再看《小別離》了,它的這個觀念毀了我們多少孩子! 第5張

作爲父母,我們不都是大學畢業嗎?感覺人生幸福嗎?

太多的父母,從一開始就偏離了教育的本質——只關注外在的物質條件,卻忘了爲孩子準備能自立於社會的內在動力,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好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好的性格,是孩子存世的關鍵因子,如果父母沒有提前爲孩子準備好這些關鍵因子,即使送孩子出國留學也一點用沒有!

可以說,人與人千差萬別,歸根究底就在於性格,微小的性格差距就會造成做人做事的巨大差別。那些在人生之路上比較成功的人,他一定具有某方面的性格優勢。而很多人的失敗,往往是由自己的性格缺陷所決定的。

智力、學習和成績、高門檻等從來不是個人成功與幸福最主要的因素。一味地尋求出類拔萃和成功,只會把一個人對生活的幸福感知提前掏空。

大量的調查和實驗研究表明,個人成功的關鍵在於性格,即:專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責任感、勇氣和自信心等各種品質,纔是孩子自立於社會的根本。而這些結合起來,恰恰構成了一個人的好性格。

審視我們的身邊,就可以看出:真正對生活感覺滿意和幸福的,並不是那些特別有錢和事業成功的人,而是性格很開朗、平和、穩定的人。

但,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形成的。如果說遺傳爲孩子的性格提供坯子的話,那麼作爲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和第一任老師,父母就是塑造師了。

所謂“三歲看大”,性格在童年早期就已經初步定型並開始發揮作用了。

▌在孩子生命的早期(特別是學齡前),給予孩子積極關注和迴應

特別是在出生後的第一年裏,如果父母總是習慣於以最快的速度而且毫無選擇地對嬰兒的哭鬧做出迴應,那麼,這樣的孩子往往比那些經常被父母置之不理的孩子更加獨立,而且在性格上往往更加勇敢、剛毅。

這是因爲,父母的及時迴應,會給孩子形成一個基本卻又至關重要的印象:我是好的,可愛的,被愛的,有價值的。

反之,那些未能得到恰當照料的孩子,心底裏很容易產生這樣的信念:我不好,我不值得,我不配……

與父母的依戀關係,直接決定孩子能否走好未來的人生路,以及能走多遠。

如果可能,父母最好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

即使是物質上的極大富裕和滿足,也無法彌補家庭溫暖的缺失帶給孩子的傷害。這樣的孩子天生就缺乏感知幸福、獲得幸福的能力,自然也無法獲得積極的自我認知,何談自信和積極主動呢?

▌恰當的規則建立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愛和擁抱,還需要守紀、規矩和約束,需要有人對他們說不。對孩子來說,愛和規則從來都是並行的,兩者相輔相成一起成就孩子的好性格。

最後,作爲父母本身,還需要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爲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積極的榜樣,因爲孩子會去模仿和學習我們的處事方式和人生態度。

我們用紀伯倫的詩結束,希望父母們能夠反思、共勉:

不想再看《小別離》了,它的這個觀念毀了我們多少孩子! 第6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