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成長起來的一代,雖然不願承認,我們其實難免會看重標準答案。這個答案,不僅僅是填空要填那個詞,說話應該怎麼說,還包括一些育兒強迫症,養孩子那種方法最好,講故事怎麼講孩子愛聽,一頓飯不吃菜就愁得要死,這營養不達標啊!

但育兒,其實是一件非常有彈性的事,尋求最好的答案沒有錯,拘泥於答案就沒必要了。畢竟我們養育的,是眼前的、當下的這個孩子,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態度,用我們以爲正確的方式來對待他,人家可不一定買賬哦。

@小鈴鐺媽媽 和女兒翻看同一本繪本時,就驚訝地發現女兒對這個故事的理解“走偏了”,於是她蓋上文字,僅憑書中的圖畫去勾勒孩子眼中的世界,發現女兒僅憑想象力的“無字世界”充滿了別樣的魅力。

孩子不懂我們的套路,不會囿於已有信息,這是他們最珍貴的地方。知道的越多,套路越深,打破自己原有的認知模式就越困難,而孩子就是一把插入我們的舒適區的利劍,藉着孩子的眼睛,我們能看到自己的侷限和不足,也能重拾被我們丟在童年的想象力。

這個世界,本來就不該只有標準答案啊。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帶我來到她的世界

《媽媽在哪裏》是一本很普通的翻翻書,一直放在我的枕頭下面。每天晚上到了故事時間,我都會給小鈴鐺講上幾遍。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2張

我幾乎能背下這本書的情節:

孩子和媽媽玩躲貓貓,媽媽做鬼,孩子來找……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3張

是在壁櫥裏面嗎?打開壁櫥,發現媽媽不在櫃子裏。(翻翻書嘛,總得打開點什麼)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4張

看見一棵盆栽,難道媽媽藏在盆栽背後嗎,於是寶寶打開來一看……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5張

媽媽不在盆栽後面,盆栽後面只有一個小皮球。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6張

後面的場景中寶寶還會打開沙發後面、桌子下面、浴簾後面等等,都是類似這樣的對話,最後寶寶終於找到了媽媽。

每次翻開插頁我都會問她誰在那裏?

她會配合地說“小貓咪在那裏”或者“小皮球在那裏”。

然而昨天晚上講故事的時候,我發現她不再按以前我倆的套路來一問一答了,老是來來回回指着書上紅色的小推車自說自話,剛開始她說“小皮球開着車”,後來又說“小熊坐車”,還說“一起找媽媽”。

“小皮球開着車”、“小熊坐車”、“一起找媽媽”,不明所以的我在她睡着之後又仔細地讀了一遍繪本,這才注意到,在故事的每一個場景裏都有一個紅色的小推車,我恍然大悟,原來她想說的可能是另外一個故事。

捂住了文字,使出了“母子心相連”的自信,我猜了猜小鈴鐺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寶寶在到處找玩具,她打開櫥櫃——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7張


發現了一輛紅色的小推車,很開心~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8張

繼續找,在盆栽後面有什麼呢?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9張

找到了一個皮球。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10張

把球放在小推車裏,她拉着小推車又來到了沙發這裏。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11張

哇,沙發後面找到一隻小貓咪。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12張

小推車又多了一個乘客,後來她又在桌子下面找到了小熊。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13張

浴簾後面發現了小鴨子。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14張

最後,她開心拉着小推車,帶着她的皮球、貓咪、小熊、小鴨子跟媽媽說:我的玩具全都找到啦!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15張

串完了這個新故事,我感覺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驚奇,第一次意識到自己進入了小鈴鐺的眼中彷彿像“無字書”的世界。

我們習慣的世界是多麼的迂腐不通

從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中,我認真地了思考差別的來源,後來終於想到了,是我的想象力被書中的文字束縛住了!

我認識字,所以打開一本書先看文字,在我的思路中,我是需要通過文字,來了解作者想要敘述的故事情節,但也是因爲文字,我對故事的理解都跟着文字的思路(或者作者的思路)走了。

小鈴鐺不一樣,她不識字,打開一本書看的是圖畫,而圖畫相對於文字來說就多了很多種想象的可能性,所以故事也能往多線發展。

從這件小事,我突然想到,我們也許是因爲“懂了”,才少了那麼多想象的可能性。

當我們接觸一樣東西的時候,習慣性地依賴於過往或固有的思路。我們只需要按着固有套路走,按着別人設計好的路線走,就可以不用耗費那麼多腦力。但相對地,我們失去了看世界的另一雙眼睛。

我們的想象力是如何被丟掉的?

看到孩子就想到我們自己,我們的想象力究竟是怎麼丟掉的,而孩子的學習能力又爲什麼這麼強?

也許就是因爲成年人的頭腦中有太多早已固定不變的思維,確定無誤的答案:花一定是紅色的,樹葉一定是綠色,畫個太陽一定是圓形,房子上面一定要有窗戶,太多“一定”的東西佔滿了我們大腦的空間。當什麼都是確定的,那我們還學習什麼,思考什麼呢?

正是因爲孩子不懂,反而跳出了“定律”所限定的條條框框和因果關係:她會把洋蔥認作石榴,把書上的一棵樹當成胡蘿蔔,她會指着法桐的樹皮說是小兔子,看着我眼裏倒映出來的她說是小烏龜,她會指着一個黃色的笑臉說這是月亮,還有餐椅背後謎一樣的大象,至今我還沒明白到底像在哪裏。在這個想象力的世界裏,世間萬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相反,只要你想得通,說得通,就是成立的。

我們丟掉想象力後的世界,看起來是那麼死板且無趣。而她的眼睛,她的想象力,帶我重新回到那個新的世界,一個在我現在看來奇怪不同而又特別可愛的世界。

別讓標準答案毀了孩子的想象力,他看到的跟我們不一樣 第16張

Hiding Heidi,by Fiona Woodcock

該如何保護你的天真和想象力,我親愛的女兒?

現在小鈴鐺還小,聽見她那些天真的童言童語我們會驚喜無比,等她長大了上學了,再說出一些不合乎常理的話,做出不同於標準答案的回答的時候,不知面對的還會是這樣的態度嗎?我們還能有現在這樣的心情去欣賞和包容嗎?

我不確定。

我也只能儘量做到對她少說“不可以”,多說“試試吧”,努力再努力,讓自己不忘初心。

可能有人會說,現在的社會,容不得你有太多的不同和想象力。

我想起之前看的凌太的一篇文章,講的孩子被打到底要不要打回去的問題,她的態度是,“如果打人是不對的,那我的孩子也不應該打人”。她說的一段話我印象特別深:社會總在進步,等孩子長大了,他們的環境就跟以前完全不同了,他們可能到更文明現代的社會去生活,所以我們要教會他們用文明現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我們的孩子也生活在一個比過去更好的時代,保護他們的想象力,總好過提前放棄它。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