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到底要不要教"小氣鬼"寶寶分享?

到底要不要教"小氣鬼"寶寶分享?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先來圍觀一下小氣鬼寶寶的日常:家裏來小朋友了,就是不肯把玩具拿出來分享。更糟糕的是,一些他早就玩膩的,也不許其他小朋友玩,人家拿什麼他就要拿什麼;人家不拿了,他也不玩了。

公共場合,滑梯、鞦韆,一見其他小朋友要過來,趕緊擋住,不許其他小朋友玩,或是把玩具全都聚攏到自己身邊。看見其他小朋友的好玩玩具,一言不合就開搶,人家不分享就大哭大鬧。

到底要不要教"小氣鬼"寶寶分享?

艾瑪,典型的寬以待己,嚴以待人的節奏啊。

面對自己的孩子這般小氣,媽媽各自表現出深深地焦慮:這麼自私以後不合羣被孤立怎麼辦?男生這麼小氣交不到女朋友怎麼辦,我擦,他以後不會吝嗇到覺得給我養老都嫌累贅吧??

到底要不要教"小氣鬼"寶寶分享? 第2張

關鍵是在這個信息炸裂的時代,媽媽們也不知道到底該如何教了。有人說,要教孩子分享,不然顯得沒家教;有人說,孩子物權敏感期不分享是正常的。

中國人有“大情義”,總是先人後己,有時候明明知道某一個玩具對孩子很重要,但是爲了照顧對方孩子的喜好,我們會勸孩子退讓,上一代“被迫分享”的影響很深遠,不僅影響親子關係,在很大程度上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近幾年,不分享的觀點又升爲了主流,孩子進入物權敏感期啦,幫助孩子維護他的權益,更有利於他健康人格的養成啦。但是堅持不分享的媽媽,在人羣中又總覺得有點特立獨行。

到底要不要教"小氣鬼"寶寶分享? 第3張

到底是要教孩子分享,還是維護孩子不分享?

“度”到底怎麼掌握?

其實,理順這三條,問題就變得一目瞭然。

(這裏借用一下張德芬老師的經典句式哈)對孩子來講,天下的東西可以分爲三種:我自己的,別人的,大家的。

孩子自己的東西

他有捍衛自己物權的權利,孩子願意分享是好事,但是,他自己也有掌控權,他不想分享也不能強迫。

別人的東西

也就一樣嘍,你想玩,別人也有不分享的權力。

大家的東西

一般都是指公共場合的公共玩具,絕不可以獨佔,不管處不處在敏感期,公衆場合獨佔或是搶奪,那就上升到教養問題了。

與其被他人指責“沒教養”,不如我們先做好防範工作,教給孩子,公共玩具,可以玩,但是有規則:先到先得,排隊輪流玩兒。

如果你正在玩的積木其他人想玩,你可以說不。如果對方非要搶,可以搶回來麼?當然可以!IT`S my turn!現在是我的玩具時間啊。

那同樣,你如果想玩小朋友正在玩的鞦韆,也要等人家玩好了纔可以,這個時候如果自己熊孩子要搶,父母也一定要阻止。

體驗前者,可以讓孩子學習捍衛自己的權益,同時學會拒絕;體驗後者,更容易讓孩子有同理心,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就不會一直霸着玩具,同時他也能學會等待和尊重。

到底要不要教"小氣鬼"寶寶分享? 第4張

週末帶CC去玩,積木池裏大家都在各種搭建。一個4、5歲的小男孩城堡最上面缺一個拱形的頂,他四處望去,發現遠處的CC手裏正好有一塊,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搶了過去。

CC一愣,看向我,我說:“你可以跟哥哥說,我先拿的,我也要用,用完給你。“

只見她猶猶豫豫的指着那塊拱形積木說,“bobo~CC要用這~這是我噠橋~(她正在搭一座花園)“

男孩看了看我,我趕緊溫柔的補刀“積木池的玩具大家都可以玩哦,誰先拿的誰先玩,等先拿的小朋友不玩了,其他小朋友可以拿過來玩。”

男孩還了回來,當然,估計是迫於我的壓力

CC玩完之後,又穿越了半個積木池,再找到那個小男孩,把拱形玩具給他玩。

這個時候,男孩非常真心的說了一聲“謝謝!”

又過了一會,CC開始玩拼圖,其實是有好幾張拼圖的,但是因爲散了,就都混亂的躺桌子上,有個小女孩湊過來也想玩另一個拼圖,CC趕緊把所有的拼圖都攬到自己跟前兒。女孩的媽媽跟女孩說,咱們去玩別的好不好?

我趕緊湊過去示意他們不要走,“CC,你怕自己拼圖裏的碎片被別人拿走是麼?不會的,每個拼圖都有屬於自己的碎片,別人拿了也沒用的。但是你這樣,也就拿走了別人拼圖裏的碎片,別人就玩不了了。所以,要麼現在把拼圖推回來跟妹妹一起玩,要麼你就不能玩拼圖了。”還是迫於我的壓力吧,她把所有碎片都推到了桌子中間。

後來,兩人玩的可好了,主動幫對方拼。

當然,像我一樣父母跟着攙和的,只適合3歲以下的寶寶, 因爲他們太弱小沒有判斷自己行爲的能力,也沒有捍衛自己主權的能力。

需要家長的行爲告訴她,她是安全的,是被保護的,被搶之後是可以勇敢維護自己權益的,但是搶玩具是不禮貌的。

孩子大了之後,就可以鼓勵他們自己去解決了:被搶走的,可以自己要回來,也可以商量着輪流玩。想玩別人的,可以拿玩具跟對方交換,如果對方拒絕交換,你可以玩其他,也可以等着。

這個時候,父母的干涉越少越好,因爲他們早晚要走出父母的羽翼,走出一條自己的人際交往之路。

到底要不要教"小氣鬼"寶寶分享? 第5張

社交不是一天就建成的,要想出門顯得有禮貌,平時在家就得多訓練。

想着在家做太上皇的寶寶,出門秒變愛分享的小可人兒,那基本也是不可能的。

1. 別讓孩子吃獨食

再好的吃的、玩的,也不能讓孩子獨佔,尤其是他喜歡的東西。他越是喜歡,越不能讓她“獨擁”,不是不讓她“擁”,而是不讓她“獨”。這樣養育出來的孩子沒有“嬌氣”,也沒有“驕氣”。

2. 多做“拿走“與”送回“的練習

小年紀的寶寶不願分享的原因之一,是怕自己的東西再也回不來了。

平時在家可以多向寶寶借東西。徵得寶寶同意後,借他一個玩具,過一會,再還給他。也可以反過來,讓寶寶借媽媽一樣東西,玩一會,再還回來。

3. 鼓勵TA分享

平時可以約上熟悉的好友,小範圍內練手,各自帶上玩具,讓孩子真正的瞭解分享的意義。

看,交換可以讓大家都能玩到不同的東西,也不錯啊!

孩子畢竟還是需要社交的,如果分享給他們帶來快樂,他們也是樂意分享的。

怕就怕的是,打着美德的旗號,強迫孩子分享,那樣的抵抗只是孩子在捍衛自己的權力。根本與美德沒半毛錢關係。

4.提前做好約定

跟孩子約定,沒有他的同意絕對不把他的玩具隨手送給來家裏玩的小朋友;同樣的,他去別人家裏,也不可以隨便要求帶走別人的玩具。

可以帶他去公共場合玩,但前提是要遵守公共玩具的遊戲規則。

到底要不要教"小氣鬼"寶寶分享? 第6張

當然,道理明白的再多,熊孩子也會有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話還沒說完又上手搶了,比如賴在滑梯上怎麼都不肯下來 ... ...

你能做的就是,每次都重複一遍規則,並且幫助他認識規則。比如誰先拿到玩具,誰就玩;如果別人不同意,你就只能自己另外找別的玩具玩;如果你要獨佔,就一個也不許玩……

寶寶的行爲可能讓你覺得很丟臉、沒面子,但是,切記不要再人前及公共場合,訓斥或是羞辱寶寶。

如果他實在不遵守,可以抱離公共區域,講好道理,做好工作再帶回來。

朋友帶孩子來玩,遇上不分享的“小氣寶寶“,確實是一件尷尬的事情。但是也不能完全顧忌自己的面子,不妨問問孩子的意見。別問給哥哥玩一會怎麼了?小氣鬼。”試着換個方式,“寶寶喜歡這個畫筆,不如給哥哥再找一根,一起畫小鴨子怎麼樣?”或者寶寶自己就能提出解決方案呢?只要是玩開了,說不定小氣鬼就秒變“分享大師“了呢,恨不得把自己的傢伙什兒全拿出來,畢竟,一起玩更有趣。多一個人,就多能玩出一個花樣。在“分享”這件事上爸爸媽媽們還是要多給點時間,多給點鼓勵哦。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