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臉紅了嗎?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別再隨心所欲了……

臉紅了嗎?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別再隨心所欲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爲,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爲,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而作爲父母請你一定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你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家庭幸福。

臉紅了嗎?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別再隨心所欲了……

No.1:原生家庭影響你的人格和親密關係

我們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成家的那個家,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No.2:不記得的事情對你的影響更大

記得的事情,和當你年幼在原生家庭時一些不記得的事情,哪個對你的影響比較大呢?

是那些我們不記得的事情對我們的影響更大。人好比一臺運行良好的電腦,平時我們看到的電腦界面是我們需要看到的界面,但決定呈現這些界面的程序卻隱藏在電腦編好的程序中。因此,我們也受一些看不見的程序的驅使,而表現出現在的行爲。

臉紅了嗎?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別再隨心所欲了…… 第2張

No.3:來自不同的家庭,對事情的要求規則也不同

比如一對新婚夫妻,妻子堅持牙膏要從底部開始擠,丈夫卻從中間一捏,就把牙膏擠出來了。妻子會說牙膏本來就該從底部擠,丈夫會說:“你的本來和我的本來,本來就不一樣。”

No.4: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習慣和規則

比如:一個原生家庭家教嚴格、親密度高的妻子新年陪原生家庭關係疏離的丈夫回家,吃完年夜晚丈夫一家人四散離開,看電視的看電視,玩的玩,留下新媳婦一個人在飯桌邊面對滿目杯盤,丈夫看也不看自己一眼——妻子感到受傷以致哭泣,而丈夫卻覺得不解;等到丈夫回妻子家的時候,大年初一,一家人早起煮好餃子,穿戴整齊坐在桌前等着父母的新祝福,新女婿卻還在牀上睡覺,妻子把他匆匆叫下來——妻子感到特沒面子,倍受傷害,丈夫還是覺得不解。

臉紅了嗎?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別再隨心所欲了…… 第3張

所以,當你沒有感受到愛的時候,並不代表愛不在身邊。也許每一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同樣,當你覺得受傷的時候,並不代表別人故意要傷害你。

臉紅了嗎?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別再隨心所欲了…… 第4張

夫妻關係,很像兩個戀人要在一個完全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裏跳一支很難的探戈舞。若要能共譜一支最美的人生之舞,我們必須學習瞭解原生家庭,在漆黑的潛意識中爲愛點燃一盞燈。

臉紅了嗎?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別再隨心所欲了…… 第5張

No.5:瞭解“強迫性重複”

生命中,我們常常不由自主地與某些特定的人發生或愛或恨的關係,潛意識中藉着與他們或快樂或痛苦的深度情緒互動過程,得到第二次機會,去醫治過去所受的心理創傷,彌補過去的遺憾,滿足童年對自己特別重要卻未能得償的一些心理需求。

臉紅了嗎?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別再隨心所欲了…… 第6張

No.6:值得思考的問題

• 你從小最需要的,而最沒有得到滿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麼?

• 你從小常常有的一些負面情緒是什麼?

• 你在哪一方面特別有情感過敏?你的“內在誓言”,或你的一個強烈的經驗感受,一個影響一生的決定是什麼?

臉紅了嗎?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別再隨心所欲了…… 第7張

每一個人要學習爲自己的心理情緒負責!

臉紅了嗎?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別再隨心所欲了…… 第8張

你沒有辦法使風不吹,但你可以調整風帆,讓你的船到達目的地。最沒有影響力的人,往往是那些絕對不接受別人影響的人。

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爲,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過去原生家庭中發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負責任。但是,從今天開始,你所做的每一個選擇,你都要自己負責任。

請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

No.7:什麼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最好?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

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開,但不能沒有愛!

尊重是最深層次的愛!孩子的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否認孩子父母親的其中一方,等於無意識裏也否認了孩子的一半;

孩子心裏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麼,孩子是透過什麼方式與父母連接的呢?如同前面提到的,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爲透過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覺“我們是一起的”,這就是歸屬感的需求。

因此,我們要了解孩子深層的心理需求,也就是他必須與父母雙方都有所連接,這樣才能滿足心中的歸屬感需求。

臉紅了嗎?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別再隨心所欲了…… 第9張

如果孩子對其中一方的連接有所缺乏,將會讓孩子感到空虛遺憾,而最令孩子難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樣,結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例如,媽媽常說爸爸不好、不認同爸爸,孩子爲了能和爸爸連接,會採取強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發生相同的事。

但因爲這不被媽媽允許,所以孩子表面上會聽媽媽,然而私底下會像爸爸,甚至在潛意識裏跟隨着爸爸的命運而不自知。當我們否定自己的先生/太太時,我們正在給孩子什麼樣的信息呢?

“你爸爸是懶惰、不負責的人,你以後不要像他一樣!”

“你媽媽死愛錢,你以後不要像她一樣!”

“你媽媽愛嘮叨,你以後不要像她一樣嘮叨!”

“你媽媽都不顧家,你以後千萬不可以像她一樣!”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肯定會出現這些行爲:懶惰、不負責、愛錢、愛嘮叨、不顧家。爲什麼?因爲他心裏強烈需要和他的父母連接,但有關他爸爸/媽媽的信息卻全是負面信息,他當然只能跟這些信息連接,做出相同的行爲來滿足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

臉紅了嗎?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別再隨心所欲了…… 第10張

當夫妻因爲對方的行爲而否定他/她身爲父母的身份,孩子就會和被排除的一方做出相同的行爲模式。簡單地說就是,當你越不尊重對方,孩子就會越像他/她。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既然與父母連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來滿足孩子連接父母的需求。

“孩子你真了不起,你和你爸爸一樣真聰明!”

“你和你爸爸一樣講義氣!”

“你和你爸爸一樣人緣很好!”

“你和你爸爸一樣很孝順!”

“你跟你媽媽一樣很善良!”

“你跟你媽媽一樣很有愛心!”

“你跟你媽媽一樣喜歡學習!”

“你跟你媽媽一樣做事很認真!”

不只是稱讚孩子,重點是稱讚孩子“像爸爸”“像媽媽”的地方,透過這種方式,孩子會朝好的信息方向與爸媽連接,心中對歸屬感的渴望也會得到滿足。要尊重另一半是孩子的爸爸/媽媽,並允許孩子和他/她連接:

“如果你像你爸爸,我會很高興。”

“如果你像你媽媽,我會很高興。”

臉紅了嗎?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別再隨心所欲了…… 第11張

當孩子連接的渴望被允許了,就不會那麼強烈地在暗地裏連接那些被否認的缺點。尤其是離婚的父母若能這樣做,孩子必能有好的發展,他們會學到大人有時候會吵架,夫妻有可能會分開,但是他們卻能承認彼此的位置,也承認對方的父母身份,這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身教,也是莫大的祝福。

因此請記住,千萬不要因爲另一半的行爲,否定他們是孩子父母的身份,因爲事實不會因爲隱瞞而改變,否認或隱瞞只會令孩子在無意識裏被否認。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