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識字上學後還適合看繪本嗎?圖畫對孩子的影響遠超我們想象

識字上學後還適合看繪本嗎?圖畫對孩子的影響遠超我們想象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閱讀能提高成績嗎?我的回答是:肯定能。閱讀能開闊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創造力,這些能力提高了,學習成績當然會提高。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精神的啓蒙往往源於閱讀,文學閱讀能提高孩子對他人情感的理解能力、對世事是非的判斷能力、應對人生挫折的抗挫能力,等等。

兒童讀書的時候,一般會把自己投射爲書中的正面人物,比如讀《圖書館獅子》的時候,他們自然地就傾向於麥小姐,憎恨馬丁先生;讀完《長大做個好爺爺》,會有孩子由衷地自言自語:“我長大要做個好奶奶。”

識字上學後還適合看繪本嗎?圖畫對孩子的影響遠超我們想象

這種不由自主說出來的話,就是小讀者對角色的認同,對故事主題的感悟。這種認同薰陶了他們的審美傾向、培養了他們的價值觀。那些走歪了人生之路的孩子,有多少是因爲智力不足呢?——都是因爲價值觀、審美傾向出了問題。

識字上學後還適合看繪本嗎?圖畫對孩子的影響遠超我們想象 第2張

2、爲什麼要家長反覆講同一個故事?

就語言能力來說,能一句一句地複述以及能完整地複述故事,這兩種活動在能力的要求上是不同的。就像我們學外語的時候,先會給句子的某個成分填空,接着會說句子,然後會說一個段落,最後纔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我們成人看故事,希望知道故事情節,但是兒童聽故事最重要的是輸入符合語法的母語句子,這不是聽幾遍就能解決的。所以低幼兒童喜歡反覆聽熟悉的故事,因爲聽熟悉的故事他們有預見力,參與感強。等到他們的語言能力能自由複述、自由對話了,他們就自然會追求故事的新異性了。到那時,他自己看書也就水到渠成了。

3、圖畫書對於識字的孩子 是不是太簡單?

經常有家長跟我說,我的孩子都已經上小學了,你推薦給我的都是有畫面的書,太幼稚了。還有小學語文教師對帶小朋友讀繪本的志願者們說,你們帶來的書字太少了,我平常不允許他們讀這種書,我要求他們到圖書館借閱字多的書。

識字上學後還適合看繪本嗎?圖畫對孩子的影響遠超我們想象 第3張

識字上學後還適合看繪本嗎?圖畫對孩子的影響遠超我們想象 第4張

識字上學後還適合看繪本嗎?圖畫對孩子的影響遠超我們想象 第5張

識字上學後還適合看繪本嗎?圖畫對孩子的影響遠超我們想象 第6張

可是當我拿出《父與子》,翻到《愛犬難捨》(上方),問他們:“請給我講講這幅畫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你認爲幾年級的孩子能讀懂這幅畫?”他們往往面露尷尬的神情。

大多數人都不能完整順暢地理解《愛犬難捨》的進展邏輯,第③幅中,父親在對另外一位先生說什麼?有人說把狗送給他去打獵,那爲什麼還要給他錢?第⑤幅,他們想要把狗帶回來,那爲什麼要裝成蒙面大盜?我們調查了幾所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只有極少數人在反覆觀察之後的判斷故事的大致趨勢,但細節上還有很多不能解釋的。比如,有人說第①幅是父子倆買了一隻狗,有人說第⑧幅上藍衣服的先生手裏的兩枚硬幣來自第①幅和第⑦幅……

讀圖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從圖①到圖②之間發生了什麼?畫面上有哪些線索,如何根據人物的表情和身體姿態判斷人物的內心活動?這都需要一定的觀察力、判斷力、推理力。

我們受香港陳一心家族基金會的委託,到合肥市包河區調研,比較參加與不參加“石頭湯閱讀聯盟”的孩子敘事能力的差異,結果發現,每週讀繪本、講繪本的孩子,敘事能力明顯強於不參加閱讀活動的孩子。

敘事能力強的具體表現就是:敘事結構完整,有頭有尾,人物關係清晰,主題貼切,線索連貫,內容豐富,有對話,有場景,有複雜的時間標記詞,詞彙水平高,有更多的形容詞、複雜句……

事實上,在整個童年期,兒童認知加工的優勢通道是視覺信息加工。由於缺乏生活經驗,僅僅是書面文字還不能在大腦中建構相應的畫面。比如看書看到一句話“狼在上游喝水,羊在下游喝水。”要理解這個句子,兒童腦中要有“狼”“羊”的形象,還必須要懂得“上游”“下游”的意思,如果不滿足這兩點,這個句子就無法完整理解。可若是看圖畫書,這個畫面感就可以輕鬆構建起來了。

在兒童還沒有能力根據純文字建構意義之時,好的繪畫作品能幫助兒童感受人物的情感。以《公園裏的聲音》中的兩幅畫面爲例:

識字上學後還適合看繪本嗎?圖畫對孩子的影響遠超我們想象 第7張

即便不識字的孩子,也能從左邊一幅畫面感受到緊張壓抑的氣氛,從右邊一幅畫面感受到祥和寧靜的氛圍,因爲嘛……請看遠處的樹林!

識字上學後還適合看繪本嗎?圖畫對孩子的影響遠超我們想象 第8張

4、我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 還能讀你們推薦的繪本嗎?

好的繪本是老少皆宜的。同一個故事,不同年齡的人讀到的是不同層次的內涵,只要喜歡,只要能打動讀者,就是好的讀物。

以《讓孩子愛上閱讀—互動式分享閱讀指導手冊》中推薦過的《我的爸爸叫焦尼》爲例,書中主人公的父母是離婚的,但已經是五年級的小朋友讀到最後也不能準確地判斷狄姆的父母之間的關係,然而一個五歲半的男孩卻可以感受到書中人物的悲傷心情,請看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李海林教授給5歲半的兒子講《我的爸爸叫焦尼》的日記:

………

唸到孩子與爸爸告別的時候,我看見兒子的眼淚掉在桌子上,他用手把桌子上的眼淚擦掉了。我猜是有點不好意思。

我繼續念,因爲也很動情,眼淚也流了下來,聲音有些哽咽。兒子是背對着我坐在我的懷裏,他是看不到我的眼淚的。他就用手來摸我的眼睛, 我猜他的意思是看我是不是也流眼淚了。

唸完後,他坐着不動呆了一會兒,很短,大概一分鐘之內,然後就走出書房。我過一會兒也出去,看見他靠着沙發坐在客廳地板上。因爲之前他在玩他最喜歡玩的玩具,所以我說“我們一起來玩吧”,他說:“你還有心思玩嗎?”

後面差不多半個小時,沒再說這本書的事,他爺爺要走了,他在門口送爺爺,還說了聲“再見”,然後把門關上,轉過身,突然問我:“爸爸你怎麼哭了呀?”我說:“他爸爸要離開自己的孩子,心裏很難過,我心裏也難過呀。”

我問兒子:“他爸爸這麼捨不得離開孩子,那爲什麼他非要走不可呀?”

兒子顯然事先沒想過這個問題,想了想說:“他爸爸可能要出國吧。”語氣不是很肯定,是猜猜的意思。

識字上學後還適合看繪本嗎?圖畫對孩子的影響遠超我們想象 第9張

我問兒子:“你覺得哪個地方最讓人難過?”兒子回答:“就是他跟他爸爸告別的時候。”我又把這一頁再念了一遍,問他:“是哪一句話讓你覺得最難過?”他沒有任何遲疑,指着最後一句說:“他爸爸的手變得越來越小。”

《我的爸爸叫焦尼》篇幅偏長,故事的表述比較隱晦,5歲半的孩子想不了太多,但是已經懂得了這本書最基本的情感——憂傷,並且能在畫面的幫助下,建構了一個動態的場景:火車遠去,爸爸的手越來越小……

在這個平常的晚上,一個5歲半的孩子,和爸爸分享了另外一對父子的憂傷故事,他還看到了自己爸爸的憂傷——爸爸也哭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沉浸在這種憂傷的心境中半個小時,還責怪爸爸:“你還有心思玩嗎?”他真的懂得了憂傷。

所以《我的爸爸叫焦尼》,五歲半,就可以讀了。

5、我的孩子特別淘氣, 不喜歡讀書,怎麼辦?

遇到說孩子不愛讀書的家長,就請參照前文論述回答幾個問題:

是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他(她)讀書?

是否陪同孩子一起讀書?

是否和孩子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還是總是拿書裏的故事訓斥孩子?

家長在閒暇時自己是否也讀書?家裏是否有相當數量的兒童圖書?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