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大寶二寶愛吵架搶玩具,家長該不該干涉呢?

大寶二寶愛吵架搶玩具,家長該不該干涉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有兩個娃,家長們在擁有雙倍歡樂的同時,往往也承擔着雙倍的煩惱,比如兩個孩子總吵架搶玩具,這可該怎麼辦呢?

在一個二胎家庭裏,有6歲的哥哥和5歲的弟弟。在週末的早晨,屋裏還靜悄悄的,弟弟溜進哥哥房間,“吼……”一聲虎撲到哥哥牀上,把還在睡夢中的哥哥嚇了一跳。生氣的哥哥擡腳把弟弟踢到地上,弟弟的小腦袋“咚”一聲撞到地板,弟弟委屈了開啓了嚎哭模式。趁哥哥洗漱時,弟弟偷偷往哥哥的襪子擠進畫畫的顏料,還把哥哥的玩具電動馬藏了起來。當哥哥出來後意識到弟弟使壞,兩個孩子便開始打架,打鬧中哥哥把弟弟心愛的玩具熊撕壞,還把茶几上的水杯也打翻了……

最近有不少父母留言有關二胎手足矛盾的問題,上面是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這兩個小男孩的媽媽說,每天睡醒一睜眼,聽到兩個孩子雞犬不寧地打架爭吵便要頭暈……

美國早期教育專家茹內·科恩·雷德曼認爲,年齡間距小的孩子,常常會有打架和競爭的行爲。但幼兒說認爲,也不一定,事實上二胎孩子關係的好壞,跟孩子們的性格和養育環境有關。“年齡間距小,孩子會打架”,其實就像“天上有烏雲會下雨”,但有時卻不會的情況是一樣的。因爲即使二胎年齡間距3,4歲或更大,有些家庭的孩子也會有打架競爭的現象。

那麼,父母面對二胎孩子們打架搶玩具,該不該干涉呢?

不該干涉?

我有一位同學在日本生活,兩個孩子也在日本的幼兒園上學。她常常跟我傳達當地父母對孩子打架搶玩具的心得:“不理會,讓孩子們自己處理”。他們的理由是,如果父母在家裏總是幫孩子們解決問題,教會孩子們公平,但事實上孩子進入到學校和社會,卻沒有所謂的公平。所以越早讓他們適應現實,孩子們以後會更堅強。若不服氣,便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大寶二寶愛吵架搶玩具,家長該不該干涉呢?

我一開始聽完,覺得挺有道理,但後來細想卻感覺不妥。父母養育孩子,希望孩子們成爲既有愛又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而不是從小培養他們跟自己的兄弟姐妹競爭的意識,把他們養成冷冰冰的人。

父母該不該干涉,根據孩子們年齡而定?

在這方面,我更認同美國心理學家米奇·普林斯汀的看法。普林斯汀對同伴關係有深入的研究,他給了父母們一個這樣的原則:孩子越小父母越應該干預,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社交能力;當孩子越大,父母應該越少干預,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當孩子們打架搶玩具,父母要不要干涉,需要根據孩子們年齡而定。

我家小妞有時也會搶哥哥的玩具,一般情況下哥哥都會讓給她,因爲他很疼妹妹。但有時小妞搶的是哥哥的故事童書,還一邊搶一邊撕,哥哥就會急得向我們告狀。我們一般會先“搶救”故事書,然後一邊指着被她扯得皺巴巴的書一邊說:“看,書是拿來看的,差點被你撕壞了!你要學會像哥哥那樣,愛惜書本。你如果想聽故事,可以讓哥哥講給你聽!”這時小妞會點頭,然後乖乖地坐進哥哥的懷裏,一本正經地讓哥哥給他讀書。雖然她往往一本正經不到幾分鐘就跑掉了,但她也慢慢明白了,看書可以跟哥哥一起,而不是搶。

在父母干涉年幼二胎矛盾時,父母需要記住的是“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即指出孩子錯誤的行爲,而不是否定孩子的人格。舉個我常常跟父母們說的一個典型例子。一位媽媽帶着女兒和兒子外出,車上姐姐總是逗捏弟弟,一會揪頭髮,一會捏鼻子,惹弟弟一陣陣哭鬧和反抗。這時媽媽說:“姐姐你今天怎麼了?你平時是一個好姐姐,總會扮唐老鴨逗弟弟開心,但你今天卻惹弟弟生氣,這不是一個好姐姐應該有的行爲。”這時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停止了惹哭弟弟的行爲。

對於大孩子之間的矛盾,父母讓他們自己解決會更好

大孩子與小孩子有什麼區別呢?他們有了些少的生活經歷,具備了一定的道德規範、心智也接近成熟,對事情和人際有一定的判斷力,對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信心。如果父母事事幹涉,大孩子們常常會感覺父母的不尊重。而小孩子在這些方面是欠缺的,年幼孩子懵懂無知,父母不教,他們便不懂對錯。就如認知心理學家丹尼爾.威林厄姆所說,學習是一種後天學會的行爲。簡而言之,“重自尊”與“懵懂”是兩者的最大區別。

我有個親戚,家裏兩個小女孩都較大了,姐姐愛吃零食,有時不用兩天就花光了自己一週的零花錢,還把妹妹的零花錢也拿去買零食。妹妹很生氣,兩人經常因爲這事兒吵架。孩子的媽媽也覺得大女兒做得不對,經常批評大女兒不懂節制、嘴貪……而大女兒覺得媽媽偏心,也不愛跟媽媽說話。雖然爸媽對大女兒的批評一直沒少,但大女兒愛拿妹妹零花錢的壞習慣一直沒改。後來發展到有一天妹妹被激怒了,劃破了姐姐的書包、折斷姐姐的頭夾……矛盾愈演愈烈。

我跟她們的媽媽說,“孩子都這麼大了,你讓她們自己處理,說不定比你管的效果還好……”後來,見到父母不管了,妹妹用帶鎖的儲錢罐保管自己的零花錢,但有時看到姐姐沒零花錢很“可憐”,偶爾會主動救濟1,2塊錢給姐姐,兩女娃的感情反而越來越好了。

所以,家庭是孩子們的小小社交場,父母既要教會孩子愛,也要教會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