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爲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還是教不好孩子?

爲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還是教不好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父母道理都懂,可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卻還是不能好好的面對,這是爲什麼呢?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

有一個朋友,每天都在朋友圈轉發育兒類文章,《好媽媽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我暗自猜想,這樣一位愛學習、愛思考的好媽媽,教育孩子必定很成功。

可就是這樣一位媽媽,卻時常跟我抱怨孩子多麼調皮,自己多麼焦慮,常常不知如何是好。

這個問題,很多父母都深有感觸:爲什麼聽過很多道理,卻還是教不好孩子?

爲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還是教不好孩子?

1好父母,都在做知易行難的事

每次我們推送文章都會看到這樣的留言:

“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啊”

“我就問問有多少人能做到”

“等你有了孩子,看還能不能說的這麼輕鬆”

······

許多人懂得很多道理,但是不去做,只有一味的抱怨。

就像我們都知道熬夜對身體不好,但還是管不住熬夜的自己;健身的視頻帖子轉發了從來不練;想看的書買了就塵封在角落。

知易行難,這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

可是那些優秀孩子背後的父母,正是在做這些知易行難的事情。

學習到陪孩子親子閱讀的重要性,有些家長可能一時興起陪上一次,之後繼續以“沒耐心”“沒時間”等理由將其擱置。

然而那些優秀的父母,肯爲孩子去努力的父母,就一直堅持着這項日程,不論多忙多累,克服困難也將它完成的很好。

教育孩子,也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家長明白了道理,還要落實到行動上來。

2有些道理,並不適合自己的孩子

有些父母不夠靈活,對於一些育兒經照本宣科,不加思考就應用到孩子身上。

然而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特質,因此所有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可複製的。

比如你不能把“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運用到一個總是充滿自信甚至有些驕傲的孩子身上。

因材施教,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父母首先不要急着盲目照搬,最關鍵的是你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注重觀察和讀懂他,瞭解他的喜好、個性等。

這就要求家長平時生活中多和孩子溝通,重視孩子的感受,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家長應該是從聽到看到的教育觀點中得到啓發,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靈活應用,懂得變通,慢慢摸索並調整纔會有好的成果。

3反覆無常、陰晴不定

求學期間複習知識點時,老師總強調要注意總結歸納,知識成系統才能運用得好。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是一樣,教育方法也需要成系統,才能實踐得好,而不應該隨心情而定、隨意更改。

有的父母教育孩子時就缺少原則。

今天心情好,想起孩子犯錯了不應該責備訓斥,於是溫柔地告訴孩子“沒關係,知錯能改還是好孩子”;改天心情不好了,孩子哪怕沒犯錯都喜歡朝他大吼大叫。

孩子面對這樣反覆無常,陰晴不定的父母,他們的內心必然是迷惑的,沒有安全感;他們的情緒,也是惶恐、害怕的。

一個惶恐不安,沒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根本沒辦法做好自己。

這樣看來,父母“道理”懂很多,依然帶不好孩子,就很正常了。

這就告誡家長,明白了道理後,還需加強自己的情緒管理和內心修養,不要讓情緒和外在因素左右了自己的教育觀。

4只懂言傳,忽視了身教

思想家盧梭說過,最無益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喜歡苦口婆心講道理,其實這是效果最差的一個做法,講多了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好父母,話不多。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在教育孩子時,就是直接以自身做榜樣。

他熱愛讀書,每晚7點後就是他的學習時間,這段時間誰都不許打擾,不論天氣炎熱還是寒冷,從不更改。

正是以自身的行爲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他的這種“讀書無止境”的觀念,悄悄植入了孩子心中。

用語言教化不如身體力行。

想給孩子好的教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家長要少講道理,多用自身積極的行爲去感染孩子,往往事半功倍。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