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的一句“你煩不煩”,是在扼殺孩子的未來!

你的一句“你煩不煩”,是在扼殺孩子的未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三、四歲開始,總是會問很多“爲什麼”:爲什麼地鐵要在鐵軌上跑、爲什麼小鳥可以飛起來、爲什麼會下雨......爸爸媽媽們不得不絞盡腦汁來回答孩子的這些“爲什麼”,所以在這個階段,孩子、爸爸和媽媽的合體就名副其實成了一本活體《十萬個爲什麼》。

1不要拒絕孩子的“爲什麼”

幼兒時期的孩子常問“爲什麼”,證明他開始主動關注外面的世界,因好奇心萌芽而正式開啓主動思考和探索的模式,他們的問題都和他們的思維發展有着密切的聯繫。爸爸媽媽認真的回答和耐心的引導,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快地對這個世界有清晰的認知和理解,還會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方式。

面對孩子天馬行空的“爲什麼”,不少爸爸媽媽會有種“江郎才盡”的感覺。其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孩子的“爲什麼”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嘗試和孩子一起探討這個“爲什麼”,因爲對於孩子而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我們要教會他思考、探討和動手實踐的方法。

當孩子主動想知道的時候,他會主動思考、主動找答案,這樣的主動性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和成長都有好處。所以,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爲什麼”,爸爸媽媽記得要耐心、盡己所能地爲孩子解答,並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更多層面的思考,這樣會更有利於培養孩子善於思考、勤于思考和主動思考的思維慣性。

2主動思考能力會讓孩子更出彩

思考能力分兩種類型:主動思考能力和被動思考能力。用一個例子說明一下這兩種思考能力的區別:

當看見路邊的一隻小狗,有人說“這是一隻狗”,有人說“這是一隻行走的狗”,而有人就說“這是一隻被困住的小狗”。同一只小狗,每個人“看到”的狀態就是他們的思考結果:第一和第二種是典型的接受了外界信息並進行被動思考的人;第三種人在接受了外界信息後,經過觀察和思考後賦予小狗更多的情感,屬於主動思考後的結果。

你的一句“你煩不煩”,是在扼殺孩子的未來!

而具備主動思考能力的孩子,在未來會更容易更出彩,因爲:

1、主動思考能享受到更多樂趣

當我們的孩子主動思考生活、思考自己、思考學習以及思考工作的時候,他就註定不會因爲碌碌而無爲,也不會因歲月的洗刷而漸失光彩,因爲這樣的孩子遲早會知道自己努力的意義和目標。

只有不斷思考、探索“我是誰,我要什麼,我需要什麼”併爲之努力,才能讓我們“化無爲有”並“轉他爲我”。

在被動的世界裏,會活得像《無問西東》中清華大學教授梅貽琦所說的那樣“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如果長期將自己鎖在被動的生活模式中,人容易出現負面思想,然後就是負面的行爲,最後就是負面的結果,例如近年的自殺低齡化,不少本應朝氣蓬勃的少年們,卻哀嘆“不知道活着是爲了什麼”;再如不少中產階級的職場精英,在事業本應如日中天的時候卻成爲焦慮症和抑鬱症最嚴重的人羣。

2、主動思考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思考是一件看似摸不着、看不到的事情,只有將思考當成是自己的事情的人,纔會真的並進行持久的思考。主動思考,是自發地根據一定的邏輯對事物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事物的本質會因爲表象的外衣被一層一層剝開而得以呈現,久而久之,主動思考的人會具備一種可以將存儲在大腦中的零散知識點進行有效調取與結合的能力,進而形成有深度的思想和見解。

所以,主動思考的人我們總會感覺到他進步很快、對事物的認知很深刻、闡述的觀點讓人眼前一亮等優點。而主動思考的人,也更容易獲得成功,因爲他們可以先於別人更快發現機遇所在,機遇都是經過多番觀察、分析、總結和實踐的產物,而非拍腦袋拍出來的,例如馬雲對電商的深刻理解及遠見成就了阿里、周鴻禕對流量的深刻理解使得奇虎發生天壤之別的變化,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3、主動思考的人更具大格局

如果說小時候的我們問“爲什麼”是因爲好奇,那麼長大後的我們思考“爲什麼”就是爲了讓自己變得更好!一個人,如果懂得主動思考和主動觀察,他的人生格局會被迅速打開。

◆ 主動思考的人更具包容性

人的思想具有明顯的專屬性,它一旦形成,並不會輕易改變,於是就有了性格各異的人們。主動思考的人更懂得“求同存異”,因爲他們明白每個人都是思考的個體,擁有專屬自己的堅持和取向,他們懂得包容、理解並尋求共贏,進而爲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要發展,必然不能將自己侷限在自己所瞭解的世界裏和圈子裏,唯有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接納異同,“以破爲立”打開新格局,畢竟“對立”只能激發矛盾。

◆ 主動思考的人更快提升

主動思考的人更懂分享的意義,當遇到不一樣的觀點時,他不會第一時間反駁或者排斥,而是思考“這個觀點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和我的觀點不一致的地方分別有哪些?”、“這個觀點的角度和立點都有哪些可取之處?有哪些是我所欠缺的板塊?”等等,這種人的厲害之處就是他能迅速知道自己的“不知道”並且以最快的速度尋求答案,所以他的提升總是快人一步。另外,主動思考的人並不會吝嗇自己觀點和靈感的分享,因爲他更期待多種思想碰撞後所產生的化學反應。

3家長要重視“兩個必須”和“一個引導”

面對孩子的“爲什麼”和“不懂”,爸爸媽媽要給予該有的重視,因爲我們並不希望順口而出的一句“你煩不煩”,就扼殺了孩子未來更多的可能性。當然,應對孩子的天馬行空,我們需要技巧,今天發媽就分享“兩個必須”和“一個引導”。

兩個必須,即關於生活常識的問題和三觀類問題,必須回答。

◆ 生活類常識:例如“爲什麼過馬路要紅燈停綠燈走?”、“爲什麼飯前飯後要洗手?”、“爲什麼女孩子是蹲着上廁所而男孩子是站着?”……這些不僅僅是問題,還是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所以爸爸媽媽要進行及時、正確的指導和解答。

◆ 三觀類問題: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涉及到三觀的問題我們一定要給孩子進行積極的迴應,例如“爲什麼我總是容易哭鼻子”(人生觀)、“爲什麼我比其它小朋友矮”(價值觀)等等,家長正面的回答,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更有利。

一個引導,面對稍微年長的孩子我們要教會他自主探索的方法。

稍微年長的孩子,他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爸爸媽媽就要從單純的“告知”模式轉向“激發實踐”模式。例如科學知識類的問題,或許爸爸媽媽也能回答,但如果能在告訴孩子基本原理後,再告訴孩子可以從書本、網站上了解更多、更全面的信息的時候,孩子的求知慾就會被點燃,他會收到一個信息就是“原來我需要並可以知道更多”。

引導孩子進行自主探索,初期可以將尋求答案的邏輯教給孩子,例如:爲什麼月亮會變化?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孩子月亮在一個月內會有多少次的變化,並讓孩子按照時間軸對月亮的變化進行觀察和記錄;然後根據觀察到的變化,幫助孩子到網上查找相關的說明資料或者查閱相關的書籍。這樣的方法型的引導,極有可能孩子會對銀河系和宇宙產生更的的好奇,而這,也是引導自主探索的魅力所在。

善用孩子的“爲什麼”培養他主動思考的思維和習慣、善用孩子不一樣的“爲什麼”達到不一樣的教育作用。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