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1

一位英國女心理學家說:“世上的愛都以聚合爲目的,唯獨父母對子女的愛以分離爲目的。”

只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是不懂何爲“以分離爲目的愛”。

比如:有些父母眼裏只有學習,考試,分數,把孩子培養成學霸型的生活白癡,等孩子終於考上心儀大學了,這位學霸也終於發現,原來雞蛋是要剝皮吃,泡麪是要開水泡的,同學之間的交際是要經營的,更悲催的發現,原來離了父母,學霸是無洗獨自生活的。

此後的日子,怎麼辦?父母繼續陪讀?那畢業後呢?難道上班也帶着父母?關鍵的是,這樣的生活低能,有企業敢用嗎?

又比如:有父母,在歷盡艱辛後終於迎來事業黃金期,不需再爲柴米油鹽犯愁,他們也許因曾忙於事業,忽略過孩子,所以對自己的孩子寵得不得了,幾乎是百依百順,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對家長而言,這有什麼關係,都能滿足啊,都是用錢就能輕鬆解決的事啊,那些什麼“欲求而不得”的苦真的太苦了,自己以前也吃夠受夠了,不會讓孩子再碰了。

只是事事如願的這位孩子,脾氣卻無比暴躁,稍有不順就大發雷霆,自私又霸道。

以上所述,是不是特別熟悉?也許你身邊就有親友剛爲類似上述的兒子或女兒傷心抹淚,控訴自己上輩子造了孽。

哪裏是造了什麼孽呢?爲什麼要“上輩子”來背這個禍?分明是今生的咎由自取啊。

還記那個曾經很火的新聞視頻嗎,一位單親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每進一家新公司,都是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之後,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要麼上網打打遊戲,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

對於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出:“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爲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中國式父母習慣於包辦孩子的一切大小瑣事,愛得太寵溺,愛得太專制, 就是父母的“極度關愛”、“過分溺愛”、“無限縱容”、“事事包辦”,滋長了孩子的自私和霸道,也讓孩子失了能力和選擇。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02

當我們抱怨孩子缺乏獨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自私任性的時候,可有想過這個問題表面在孩子,根源卻在家長。

換個角度來看,是家長剝奪孩子成長和獨立的機會。

實際上,孩子從學會走路就開始渴望獨立,對世界充滿着好奇,希望獨自探索世界的奧祕。

可家長總是不放心、不放手,大包大攬,捆住了孩子的手腳,綁住了孩子的思想。

於是,

孩子習慣了索取,他因此忘記了感恩;

孩子習慣了別人爲他計劃安排一切,他因此懶於思考和進取;

孩子習慣了唯他獨尊,他因此蠻橫無理;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他只能接受別人的給予和安排,並認爲他人的所有的給予和安排都是理所當然,不會想到回報或爲他人做些什麼,一旦他人的給予或安排有所怠慢,就會惱羞成怒。

所以,孩子從懵懂無知到變身自私霸道,不思上進,並非一朝一夕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第2張

03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幾乎可以無所不能,起碼在孩子眼裏是這樣:想吃這種巧克力那種棒棒糖,沒問題,等着,馬上買;想要這個布娃娃,那個機器人,沒問題,馬上淘寶或去商場挑;想去這個主題公園那個遊樂園,沒問題,馬上開車出發去吧;不會做飯,沒關係,想吃什麼,馬上就能給做好;……

只是孩子18歲後,他接觸的世界無比多彩和新鮮,他不再需要糖和玩具,也不需你陪伴就可以去遠方,他的很多欲求,家長不再有力滿足。

如果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只顧一味嬌慣縱容,以一己之力無限滿足孩子所有需求,沒有引導他獨立實現自己所求,沒有教育他分擔家人的勞苦,沒有讓他明白這世界的無奈和未知,又怎能要求他出來社會後獨立堅強地面對所有殘酷和競爭?

他的意識裏,永遠都停留在依靠父母幫自己現實所有。

只是作爲父母的我們:

在他讀完書後,能給他一份他喜歡的高薪工作?

在他行走於社會,可以爲他解決生活和工作中所有困難?

在他戀愛後,能有足夠的錢爲他買房買車,保他一世安穩?

所以,父母要明白,溺愛,不是真愛。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以下錯誤的觀念和行爲,家長一定要杜絕:

1.家長與孩子的相處中失了“自我”,失了“原則”,有求必應,百依百順。

2.熱衷於包辦孩子的一切,對孩子過度照顧,處處不放心;

3.給孩子提供的物質生活過分優越,甚至超過了家庭正常的經濟能力;

4.孩子犯錯不及時引導糾正,並處處爲孩子的缺點辯解。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第3張

那麼,我們家長要怎麼做?

給家長找來了一位教育專家總結的八要點,或許可以給家長很多啓示。

一.給孩子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

嬰兒當然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裏,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生活。有這樣一位母親,孩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送他上學還要費力地揹着他走,直到離學校幾十米遠的地方,因爲怕老師看見,纔不情願地把孩子放下來……如此被母親呵護長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從何談起呢?作家長的,應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能力,擴大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如鼓勵他自己找朋友玩,讓他在這個空間裏自己當主人。

二.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長以爲,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但如果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行,那麼孩子的自主性就永遠培養不出來了。

三.給孩子條件,讓他自己去鍛鍊。

培養孩子用拔苗助長這種違反客觀規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敗的,但採取消極地完全“順其自然”的態度,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遵照客觀規律,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去鍛鍊,這纔是我們應該採取的正確做法。

四.給孩子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問題,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訴他答案。這樣看起來簡單又省事,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不會想問題,總希望別人能提供現成答案。這直接妨礙了孩子在智力勞動上的自主性。

有一位家長的成功經驗是:孩子問我字,雖然我認識,但我不告訴他,而是讓他去查字典。以後,再有不認識的字,他也不來問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在窮困家庭的孩子,惡劣的生存環境自然就爲他準備了艱苦鍛鍊的條件;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應多想辦法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讓孩子去解決;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難,也要求他自己去解決,從而培養孩子應對未來的能力和意志。

六.給孩子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會遇到不少機遇,但如果不善於把握,機遇就會和你擦肩而過。家長的任務應該是提供或指出各種機遇,啓發孩子自己去抓住,培養孩子善於抓住機遇、參與公平競爭的能力。

七.給孩子衝突,讓他自己去解決。

和成年人一樣,孩子在一起也難免有衝突。解決衝突的過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當孩子向家長訴說自己遇到的諸如人際交往之間的矛盾時,家長應鼓勵孩子去面對它,指導孩子自己去解決,而不是迴避它,更不宜動轆由家長代替孩子解決問題。

八.給孩子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選擇上表現得最爲明顯。但不少家長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不可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家長應主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並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04

嬌媽小結:

孩子終究是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我們無法插手於他走出社會後的人生,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父母的愛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

我們都應該把這場旅程好好走完,在適當的時間得體退出,以成全孩子的海闊天空。

放手孩子吧,讓孩子在未知的未來遇到屬於自己的精彩和溫暖!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