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捨不得6歲前的孩子吃這種苦,將來會更苦

捨不得6歲前的孩子吃這種苦,將來會更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孩子吃點苦是好的,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要吃大虧,如果孩子6歲前不吃這種苦,將來會更苦。下面看看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帶着娃們開開心心逛家門口的超市,結賬排隊時,扎心的事情發生了。排在前面的奶奶帶着孫子結賬,男孩手裏拿着一個變形機器人玩具。

結賬時收銀員說,總共592.7元,奶奶當場蒙了。不好意思地問:“玩具多少錢啊?”

“569元。”

“一個玩具,這麼貴?”

“這是進口的。”

奶奶要求孩子換一個便宜的,但孩子呢?自己抱着玩具,一副寧死不從的樣子。

奶奶苦心婆口,致力於勸說孩子,孩子最後卻把玩具用力地往地上扔,扔完就大哭起來。

由於用力過猛,玩具被當場摔壞。

看着奶奶慌張的樣子,莫名的覺得難過!

她拿出手機給媳婦打電話,緊張得說話結結巴巴的。孩子還在旁邊哭鬧,聽到媽媽的聲音,鬧騰得更厲害了。

講了半天,也沒講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還好旁邊有值班人員,幫她捋清楚事情經過。

因爲牽扯到賠錢,老人家不會手機付款和轉賬,只好求助,剛好輪到我買單,就隨便幫了一下。

奶奶看我帶兩個孩子,然後又知道住同一個小區,就攀談起來。

她從鄉下來廈門才一個月,還不怎麼習慣這邊的生活,孫子和她又不親熱。

兒子和媳婦剛剛買了這套二手房,目前壓力很大。所以媳婦選擇出去上班,她來這邊幫忙接送孩子,隨便做做家務,買買菜。

孩子其他都還好,就是和媽媽一分開就哭,每天哭得撕心裂肺。本來今天媳婦準備陪孩子的,早上臨時接到公司的電話,被叫去加班了。

走之前敷衍孩子說:奶奶說要帶你去買玩具,你和奶奶去超市吧!

然後她就帶着孩子去了超市。

她孫子三歲半,去那都要人抱着,尤其是要媽媽抱。孩子從小都沒有離開過媽媽,特別怕和媽媽分開。

奶奶說:一和媽媽分開就特別愛哭鬧、焦躁、發脾氣,重話說不得,什麼事都得順着他一點,不然就抓自己頭髮,拿頭撞牆。

看着奶奶一籌莫展的樣子,蓮子媽突然想到,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苦,就是分離帶來的苦。

和依戀關係人(媽媽或者奶奶)分開,這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也是考驗父母早期建立的安全感。

捨不得6歲前的孩子吃這種苦,將來會更苦

分離,是每一個人要成長的必經之路,小到與朋友家人短暫的分別, 大到自己深愛的寵物死亡,親朋好友離世。

成長的路上總是點綴着各種各樣的分離,沒吃過這種苦的孩子,未來可能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巨嬰。

分離的整個過程,也是孩子能夠獨立自主的過程,更是學會珍惜,學會接納,懂得包容的過程。

分離不做好,孩子不僅要吃更多的苦,還容易患上分離焦慮症。

什麼是分離焦慮症?

分離性焦慮症是與依戀對象(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爲能力的焦慮。

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

根據大數據顯示:兒童患病率大約佔10%,換句話說,是個孩子中,有一個孩子發病。

特徵一: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擔心親人發生意外或自己被拐賣;

特徵二:擔心與父母或其他依戀者的分離,而不願去學校或幼兒園;

特徵三:持久而不恰當的害怕獨處,當預料將於依戀者分離的時候,馬上會表現出過度的反覆發作的苦惱,如哭叫、易躁、發脾氣、情緒低落、思維活躍度低......

特徵四:淡漠或社會退縮,甚至會表現出一些軀體症狀:噁心、嘔吐、頭疼、 胃疼、渾身不適等

有很多家庭,孩子產生了分離焦慮,父母也跟着焦慮了起來,常常用哄騙、偷溜、打罵、責怪、恐嚇等消極方式來處理孩子的問題。

捨不得6歲前的孩子吃這種苦,將來會更苦 第2張

這無疑是給孩子傷口上撒鹽,是雪上加霜,而非雪中送炭!

《李宮俊的詩》裏說:“所有的分離,都會留下一個人的背影,總有人會願意成爲目送背影的那個人。”

“那個人”大多數情況下是父母,所以用正確方式讓孩子吃離別苦,是每一個父母的必修課。吃分離的苦,會讓男孩更有擔當,讓女孩主見。

育兒十年,發現家庭育兒面臨一個怪圈:小時候不讓孩子吃離別苦,長大了又把孩子推出去還寄予厚望。

不讓孩子吃離別苦,終究是會讓身邊人吃苦,自己也苦,而且這樣的影響可能波及一生。

怎樣做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引導孩子過渡離別苦呢?

總結以下幾點:

一 捨得和孩子道別

有很多媽媽看着孩子哭,就開始惶恐、難受。內心充滿了矛盾、愧疚、不忍心,自己也變得無法忍受這種分別。

有這種心理的媽媽,可能這一幕就正是她童年所經歷的。孩子哭鬧剛好滿足了自己的這種心理需求,也給自己一個不願分開的理由。

要讓孩子分離時不哭,就得好好和孩子說再見。

可以允許孩子哭鬧,告訴孩子你歸來的時間,你出去要是幹嘛,親親孩子的小臉蛋,帶着微笑,理性、平和、坦然地走開。

反覆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現孩子也會笑着和你說再見。這也是爲今後和朋友道別,戀人道別做基礎練習。

捨不得6歲前的孩子吃這種苦,將來會更苦 第3張

二 有意識,有目的的培養孩子的自理、交友能力

三歲前,從幫助孩子吃飯、穿衣、穿鞋、洗手、大小便到孩子可以獨立完成。

蓮子媽發現,自理能力好的孩子,更容易轉移分離的痛苦。

六歲前,擴大孩子的交友面,多讓孩子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對依賴性比較強的孩子更要爲他創造更多接觸陌生人的機會。

懂得與人相處,也就不會覺得孤獨。

三 正面強化,用關愛化解孩子的不良心理

和孩子分離時,媽媽要和藹,有耐心,保持微笑。心裏時刻提醒自己,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激化問題,加重問題。

離別前儘可能地誇一誇孩子,誇孩子具體到某一件事,某一個行爲。

一起回憶一下前一天有什麼愉快的事情,或者是他做了什麼事情,讓你覺得驕傲,幸福。

當媽媽給孩子說,自己因爲孩子覺得幸福的時候,孩子是很滿足的。

比如蓮子幫忙看弟弟,或者是給弟弟蒸蛋,我都會及時的說一句“蓮子,媽媽有你這個女兒,覺得自己好幸福啊!”

離別時,可以建議孩子爲你做某些事情,比如下班回來幫你準備脫鞋,準備水,或者是給你跳一段舞,唱一首歌等等。

雖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離別也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