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在育兒方面,我們要避免“把無知當個性”......

在育兒方面,我們要避免“把無知當個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某學生家長給老師發的微信:

老師

您好!

同事孩子是您的學生,今年藝考順利考上了。我孩子今年開始也高三了,成績不是太理想,班主任推薦讓她走藝考,我實在不想讓她走藝考這條路,自甘墮落,到現在也是沒辦法,之前她小學學過兩年小提琴,你看看帶帶她讓她考個音樂學院吧。

老師回信:

自甘墮落?這詞你確定用得妥當?藝術類是分低,但你看不到別人在練琴上下的功夫就不要妄自評論!

考上音樂學院,藝術學院絃樂系的難度比考過一本分數線要難得多!

開學高三?小學學過兩年?要考音樂學院?沒事多出去轉轉,搜搜視頻也行,看看音樂學院附中附小的孩子拉琴是什麼水平,我很負責跟你說“別再做夢了!”

麻煩再轉告一下你孩子的班主任,以後別再給孩子灌輸這種學習不好可以去學藝術類的思想,別拿無知當個性,不是他想像的那麼簡單!

全文裏最觸動我心的是“別拿無知當個性”這個詞。

在育兒方面,我們要避免“把無知當個性”......

家長的用心放錯了地方

從家長的話裏“我實在不想.....,到現在也是沒辦法” 言語間只有孩子的成績與前程,我甚至猜想,當年上過的兩年小提琴,會不會也因爲父母認爲那是“自甘墮落”而中途停掉了?這位小姑娘的日常,估計早已被父母干擾過度了吧。

從開始的不適、反抗到後來的“順從”,就算成年了又如何,依然沒有自己的獨立人生。而這位家長也夠操心呢,現在是高考,後面還有擇業、戀愛、婚姻…..

我突然想起了女兒在6歲時充滿稚氣地寫過一句話:媽媽,我愛你,可我希望有更多的自由。

我當時一怔,問她希望要什麼樣的自由?

她一本正經地說:比如我吃飯慢點,不許說我;穿衣搭配自己作主;愛吃與不愛吃的不要勉強我,我又不是三歲小孩。

我鬆了口氣笑着回答:好的,謝謝你告訴我這些,以後在你不危害環境,不傷害自己和別人的前提下, 我都會剋制自己,儘量做到只給你適當的保護和建議

我第一次爲人母,她第一次當我女兒,不夠好,也不容易,但我們沒停止過努力。

現在她的事情基本都是自己做主了,我發現當我不再是嚴厲的監工時就能全身心去享受與她爲伴的過程。

比如在陪她上興趣班時,我會捧起一本書在教室外靜靜地看,或者帶着小兒子在周邊逛逛,她忙的時候,我也正好喘口氣,放空自己,調整好狀態去迎接下一秒的未知。我也不再假裝堅強,而是表達愛她,家裏需要她,在我懷裏她可以放肆地笑與哭。

所以,與成績相比,我更關心她的身心健康:

與其催她快點吃飯,不如想想怎樣做飯好吃又營養。

與其催她快快寫作業,不如自己也拿本書坐在她身旁,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她:“每個人都需要努力”。

與其擔心她考試不理想,不如在緊張的複習階段,引導她如何放輕鬆,學習是一個積累過程,從來不是靠一朝一夕的蠻力,況且來自學校壓力本來就夠大了,再加壓就無異於變相“謀殺”了。

在育兒方面,我們要避免“把無知當個性”...... 第2張

用“蝸牛心態”養孩子

那天看到好友分享的文章,其中一段: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可爲何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彿在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他。

蝸牛受了傷,它流着淚,喘着氣,往前爬.....

讀到這段,我已開始愧疚,同時覺得,這會不會也是很多親子間的日常寫照?

我們常常覺得“好的”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家的永遠是調皮、笨、彷彿一事無成。

有個朋友聊起自己從小語文成績是出奇的好,但數學卻經常考零蛋,偏科非常嚴重,高考時她差點痛苦到崩潰,但慶幸自己父母夠開明,要不然自己也早奔西天了。

至今她仍然對媽媽說過的那句話記憶猶新:“沒關係啊,媽媽小時候數學也差,你就是像媽媽嘛,但你看,我現在混得也還行啊,雖說沒有大富大貴,但有份喜歡的工作,有個美滿的家庭,知足了。”

她說當時這句話就像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後來就算再忙再累她都會提筆寫一些暖心的文字,希望給迷茫的人亮一盞燈,十多年堅持下來,如今她已經是某雜誌社編輯。

對一隻小蝸牛來說,哪怕殼再重,有你陪一段就很滿足了,如果還能給點陽光與希望,它將一輩子感恩,有心也有力繼續前行!

在育兒方面,我們要避免“把無知當個性”...... 第3張

你能負責孩子的一生嗎?

黃磊曾用一句話概括自己主演的《小別離》:世間所有的愛都指向團聚,唯獨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我們常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從他1歲學走路時摔過跤開始,你就捨不得放手,所以,不管是3歲,18歲還是28歲,他仍然是你眼裏長不大的孩子,學習、戀愛、婚姻你樣樣都操心,但換來的多是孩子的煩心,你曾經固執地想當個“盡職”的家長,可卻不知抱得越緊,孩子越喘不過氣…..

誰都要嘗試走一個人的路,有屬於自己的苦,自然也有屬於自己的幸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