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講道理,想擁有個好孩子,你得先這樣做!

講道理,想擁有個好孩子,你得先這樣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晚上,兒子洗完澡,還裹着毛毯,突然聽見爸爸開衣櫃門碰到他的汽車,回力車挪動的聲音,就像是觸到了他的神經,他一下子就從毛毯裏掙脫,光着身子哭喊者跳下牀,把汽車挪回原來的位置,而且似乎無論怎麼放都無法精確的放到跟原來一模一樣的位置,這讓他十分抓狂。

房間裏只有十幾度,外面下着雨,我要求他把衣服穿上再去挪汽車,他無動於衷,我看着他光着身子蹲在地上,拼命的哭喊,汽車正好擋在櫃子開門的位置,但是他就是不讓任何人碰觸他的汽車。

我沒辦法再縱容他,或者再給他講道理。我用力的給他穿好衣服,義正言辭的跟他說:“不想讓別人碰你的東西,就全部放回你自己的房間,你房間裏的東西沒有任何人動。”

他並不情願,但是我堅持。不僅如此,我還要求他把之前一直放在臥室的所有汽車都收走,包括過道、書房裏的汽車,統統都收到他的房間。

他不同意,說其中的三輛汽車之前就是放在臥室的。

講道理,想擁有個好孩子,你得先這樣做!

我依舊堅持,並且告訴他:“如果你放在這裏,明天我收拾房間的時候,會全部當作沒有人要的東西扔掉。”

兒子哭着,不肯收拾。我告訴他:“我給了你一個房間,我認爲足夠大,能夠放下你所有的玩具,所以,我不希望別的任何房間出現你的玩具,更不希望因爲你的玩具影響爸爸和媽媽的生活。”

儘管不願意,他還是把玩具都收走了。

全部收拾完畢之後,他躺在牀上,頭倚在我腿上。我抱着他,跟他說:“媽媽很愛你,所以不能縱容你的壞脾氣。因爲愛你,希望你成爲一個講道理有禮貌的人,希望你不要因爲自己的行爲給別人帶來麻煩。”

我還沒說完,兒子已經委屈的哭出了聲。我告訴他,每個人有自己的空間,他的玩具放在了臥室,位置不對,我需要的時候,就會挪。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需要,不能爲了他的任性而委屈自己。要獲得尊重和愛,就要學會尊重和愛別人。

兒子似懂非懂,嘴裏嘟囔着:“放在臥室,誰都可以挪。”

先生說,我的說服教育有時候沒有用。可是作爲母親,我寧願講十遍百遍,讓他透徹的理解,也不要孩子在我的壓制和強迫中選擇妥協。或許,說服他很難,也不見得奏效。可是讓孩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絕對好過得過且過。

儘管對兒子的態度很糟糕,但是躺在牀上,卻異常的平靜,沒有因爲自己對他的糟糕態度而睡不着或者自責。

回想我對兒子行爲的迴應,我沒有發脾氣,沒有對他聲竭力嘶或者痛斥,也沒有暴力的把他的玩具奪走或者扔出去。

面對他的哭鬧,在解釋無法奏效的時候,我選擇了通過行爲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兒子在收拾玩具的過程中,我一度強調:“放在你的房間,沒有人會動。”讓他知道空間的界限,並且讓他明白,他先侵佔了別人的空間,錯在於他。

其次,我讓他收拾了所有的玩具,讓他明白,之前對他的包容,如果他習以爲常,當作是理所當然,那麼我就要全部都收回,不再讓他在我的空間裏爲所欲爲。

我一直跟兒子說,做人要講道理,要感恩。任何的情緒和脾氣都可以被允許和容忍,但是因爲自己的壞脾氣和情緒,影響到別人,絕對不能被原諒。

情緒可以很放肆,行爲絕對要剋制。

講道理,想擁有個好孩子,你得先這樣做! 第2張

記得上次送兒子去上樂高課程,在電梯的入口處碰到一對母子。兒子已經買了一個大套盒的玩具,又看上了另外一個汽車模型,母親拒絕給他買。

孩子大哭大鬧起來,正當母親蹲下來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孩子一個巴掌就打在了母親臉上,脆生生的,聽着都心疼。

但是這位母親,並沒有發怒,只是跟孩子說,不可以打媽媽。結果可想而知,母親終沒拗過孩子,買了汽車模型。

我替這位母親悲哀,更替孩子悲哀。

母親的悲哀在於她身爲人母,卻失了爲人父母的原則。買東西的過程中沒有原則,明明一開始不想買的,卻因爲孩子哭鬧應對不了,最終妥協成全孩子;

孩子打母親的時候她沒有原則,即使是個孩子,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打媽媽,而且是打臉,卻對不可以姑息。但是這位母親卻隨意的放任了這一點。

孩子的悲哀在於他迷失了自己,母親的妥協讓他以爲自己可以靠着哭鬧贏得想要的東西,而不是自己的努力或是其他辦法;

孩子的悲哀也在於母親對他行爲的放任,即便是贏得了玩具,卻失了做人的道德底線。一個連母親都不尊重、不感恩的孩子,以後又怎會尊重他人、感恩社會呢?

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人類發展學碩士王濤老師在他的著作《規矩和愛》中這樣說:你今天用怎樣的規矩和愛教育孩子,你就會給身後的世界留下一個怎樣的人;你給身後的世界留下一個怎樣的人,就會影響你身後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所以規矩和愛所成就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也是一個未來的世界。

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大人畫什麼,就是什麼。

其實,這句話錯了。孩子不是白紙,更不會任大人隨意塗畫。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即便是一張白紙,白紙上,也是任他自己塗畫。大人要做的唯有引導孩子,在孩子走偏的時候,提醒他回到軌跡上。

《禮記》中講到:“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孩子的哭鬧,就是他走偏的信號。父母要客觀的看待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釋放情緒。但是要約束孩子的行爲。

講道理,想擁有個好孩子,你得先這樣做! 第3張

父母若被孩子的哭鬧,攪得心神不寧,父母也就走偏了,何談引導孩子呢;父母若是向孩子的哭鬧妥協了,就跟着孩子一起走偏了,又何來的提醒孩子呢。

在孩子不能認識到自己行爲上的錯誤時,父母要監督和提醒,要幫助孩子控制,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爲的不足。而避免因爲孩子的情緒而否定孩子的人格,給孩子貼標籤,侮辱和貶低孩子。

父母能夠看到孩子的不足,幫助孩子矯正;也能看到孩子的善良,促使孩子進步,這纔是理性和成熟父母的行爲。

父母面對孩子,常常犯的錯誤就是迷失自己,最易迷失在孩子的情緒裏,把孩子的情緒,當成自己的情緒。既不能剋制自己,又不能幫助孩子,兩敗俱傷。

《正面管教》中講爲人父母,要和善和堅定;《接納力》中講爲人父母,要虛弱柔;《規矩和愛》中講爲人父母,要愛當先;《孩子的成長 父母的修行》中講爲人父母,要先育己,再育兒。

孩子的行爲,是在成長,也是在考驗父母的成長。當有一天,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能和善和堅定的應對自如,證明父母成長了,也成熟了。而孩子在父母的成長過程中,也終會找到自己的成長軌跡。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