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的孩子真的“拖延症”了嗎?

你的孩子真的“拖延症”了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首先問家長們一個問題,你們的孩子“拖拉”嗎?在生活中,你們是不是總是要催着孩子去做事情,而孩子卻總是拖着拖着......

快點起來啦,要遲到了;

快點換衣服,不然冷;

快點收拾書包,不然就來不及了;

快點吃,不然飯菜都涼了;

快點洗澡,不然你沒時間做作業;

快點睡覺,不然明天起不來。

這些“快點”和“不然”,是不是似曾相識?

我們當爸當媽的,很多時候都會催促着孩子,然後最後給孩子蓋上一個“拖拉”的大帽子。每逢在外面聽課,就會問到,“老師老師,孩子拖拉磨蹭,怎麼辦?”

但是有沒有想過,孩子,真的是拖拉嗎?

你的孩子真的“拖延症”了嗎?

孩子真的是拖拉嗎?

恆源媽跟我說,她的孩子才二年級,但是做作業都要用兩三個小時。

她說孩子經常會把自己的作業擦掉重寫。只要覺得字有一點點歪,或者寫得不夠好,他都會擦掉重寫。

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經常十點也完不成作業,當媽的一着急,就會催促起來。但媽媽的每次催促,都讓孩子急得啜泣。

媽媽就很矛盾。又擔心孩子做得完睡眠不足,又擔心催促孩子讓他情緒激動,不知道怎麼辦纔好。

這個時候,問題來了,真的是恆源效率低嗎?

我會覺得並不是。

其實這類型的孩子,很常見,而且他們都是“乖”孩子。

他們追求完美,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同,得到父母的關注,所以他們會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希望自己更加完美。

與其說他們是拖拉,不如說他們渴望完美,缺乏自信,害怕做不好。

而這,其實只是“拖拉”的其中一種原因。

爸爸們,你們總認爲孩子“拖拉”,“磨蹭”,實際上,並不是。他們“拖拉”行爲的背後,有更多深層次的原因。

1完美主義,缺乏自信

你的孩子真的“拖延症”了嗎? 第2張

第一種情況,就是剛纔所舉的例子,孩子完美主義,缺乏自信。

孩子總想做得更好,卻又總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

這類型的孩子,大多都是在高壓的家庭氛圍下教育出來的,爸爸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要求過多,期待過多。

所以這時候,要怎麼處理孩子的“拖拉”呢?

爸爸切忌不要催促他們,因爲你越催促,你自己就越着急,孩子也就越緊張。

所以第一步,就是不催促。

第二步,藉助環境的幫助,例如把孩子的鉛筆換成不可擦的圓珠筆,或者把孩子的橡皮收起來,不給孩子隨意修改的機會,增加他們的修改成本。

第三步,則是你需要鼓勵強化孩子的自信。當你看到孩子寫完一個字之後,的確是有閃光點,那就要給孩子鼓勵,強化他的自信。

藉助這三步,讓孩子慢慢對自己產生認同,從而更加自信,解決所謂的“拖拉”。

2受到時間知覺的影響

你的孩子真的“拖延症”了嗎? 第3張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對時間的感知度,稱之爲時間知覺。

時間知覺是指對外界環境刺激的同時性、時間順序和持續性的認知加工。

研究表明,注意會使主觀時距變長, 如在一場瞬間發生的重大車禍中,很多人會報告周圍的事件以慢鏡頭的形式發生,短 暫 的 瞬 間 就 像 經 歷 了 很 久(Tse, Intriligator,Rivest & Cavanagh, 2004)。

而注意的分散則會使主觀時間變短(Grondin, 2010)。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孩子的時間知覺,受注意影響。

有的爸爸會說,我跟孩子約定只給他們五分鐘時間收拾,但是最後他們會“拖拉”到十分鐘,十五分鐘。

這或許並不是孩子拖拉,而是因爲孩子的時間知覺跟你的不一樣。

你能夠比較準確的感知到五分鐘的時間,是因爲你有計時工具提醒你客觀時間。

但是孩子不一定有,孩子的時間知覺還會受注意集中和分散的影響,因此孩子可能只是覺得還沒到五分鐘,而不是他想要拖拉。

你的孩子真的“拖延症”了嗎? 第4張

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可以怎麼做?

首先第一步,依然是不要用語言去催,你會發現語言的催促,力度其實很弱。

第二步,習慣給孩子一個計時工具,例如手錶,鬧鐘,這些都利於孩子對客觀時間的感知。

第三步,提醒孩子過時可能會產生怎麼樣的後果。

例如跟孩子去遊樂園玩,可以提醒孩子如果某個時間點出不了門,那麼我們就會錯過某班車,導致我們玩的項目會少了哪些。

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醒,給孩子自己決定,而不是不斷地催促孩子,逼迫着孩子去做。

當然,孩子的行爲背後可能會更多的心理原因,而這,就需要爸爸們去挖掘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