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認同孩子的感受,但你仍需要對他說“不”!

認同孩子的感受,但你仍需要對他說“不”!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聊了關於接納孩子情緒的重要性。這兩天,正巧和一位媽媽在網上交流,她提出了一個疑惑。

她說,當孩子受到傷害而傷心大哭時,她完全能夠理解和共情孩子的感受,可如果孩子明顯地行爲不當時,她就會非常糾結。

比如,有一次,孩子霸道地佔着小區的滑梯不讓其他小朋友玩,怎麼勸都不管用,只好強行把他拉開,結果,他急得一邊跺腳一邊哭嚎。

還有一次,因爲她拒絕了孩子臨睡前吃糖的請求,結果小傢伙大發脾氣,還對她拳打腳踢……

她實在不能接受孩子的這些行爲,更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緒來得這麼毫無道理,難道也要接納?

當然,她還有一層擔心,就是如果自己真的做到完全接納孩子的所有感受,會不會縱容出一個人見人煩的熊孩子?

這位媽媽的擔心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因爲的確有不少人混淆了這一點。

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和感受,並不等於要接受和縱容他的不當行爲。當孩子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理解和設限同樣重要。

有位朋友曾經吐槽,每當她對有強烈情緒的孩子表示理解時,她老公就會認爲她是在嬌慣孩子。

孩子並不會因爲父母給予的愛和理解過多而被慣壞,很多時候,問題是出在了對孩子的行爲和慾望沒有限制上。

換句話說,當孩子感到情緒失控時,你應該理解和認同他糟糕的感受,而不是去質疑他的痛苦是否合情合理。但與此同時,如果他確實存在需要矯正的不當行爲時,你仍然有必要做出引導。

真正的嬌慣,是過度保護孩子,人爲地幫孩子隔絕了大部分的挫折和困難,也是沒有節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慾望和要求。

認同孩子的感受,但你仍需要對他說“不”!

從不對孩子說“不”,讓孩子錯覺全世界和身邊所有人都要圍着他轉,纔是真正地縱容。

當孩子憤怒地想打人時,我們可以理解和共情他的憤怒,但我們不能容許他真的去打人。

當你因爲家裏已經有好幾個變形金剛而拒絕再給孩子買一個類似的玩具時,你需要理解他因爲被拒絕而失望痛苦的感受,但你仍然可以溫和地堅持你的底線。

他可以想欲所想,但不能爲所欲爲。

但在現實中,很多父母的做法可能恰恰相反,當孩子在表達痛苦時,他們總是急於否定和阻止孩子的情緒表達,或者開始喋喋不休卻毫無效果的說教,但對於孩子的不當行爲或是過分要求,又很容易爲了儘快平息孩子的情緒而做出妥協。

事實上,把行爲界限清楚地告訴孩子,並且始終堅持底線,和與孩子建立情感連接同樣重要。

這兩個原則,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你完全可以在理解、撫慰孩子痛苦的同時,讓孩子懂得如何能更好地尊重規矩。

事實上,關注孩子的內心,也更容易幫你達到和孩子建立情感連接的良好溝通效果。

爲什麼我們一定要強調,給孩子設限需要先認同他的感受?

道理很簡單,當孩子沉浸在情緒中時,你說什麼他都不可能聽進去的,而這個時候對他喋喋不休地說教,效果更有可能是,在他的情緒火焰上再澆一桶油。

沒有哪個孩子會願意感到沮喪、羞愧、悲傷,更不願意暴怒和失控。這些情緒感受並不是什麼愉快的體驗,而且還會給孩子帶來壓力

但是情緒和感受是一個人的本能反應,尤其是對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的孩子來說,掌管情緒本能和應激反應的下腦更容易被激活,而這個時候,掌管理性思考和分析判斷的上腦就會徹底失靈。

想想看,當你極度生氣時,是不是也常常會犯一些愚蠢的錯誤?

作爲父母,面對孩子那些看似“不講道理”的過分言行時,我們所要做的,是幫孩子從“下腦”狀態,重新回到“上腦”狀態,然後再引導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孩子不斷重複這樣的過程和體驗時,他發育中的大腦更容易建立起更強大的“上腦思維”神經迴路,情緒管理能力、理性分析和判斷決策能力也會得到極大地發展。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需要自己先保持上腦在線這個前提。

設想一個場景,睡覺的時間已經到了,但孩子仍然拒絕上牀,堅持要看動畫片,否則就大哭大鬧。

類似的情況,很多父母都會遇到,如果換做是你,會怎麼應對?

把他強行扔到牀上?這麼做的結果,很有可能是你和孩子之間的對抗不斷升級,最後你們都被下腦劫持,孩子錯過了睡覺的時間,你們的關係也變得緊張。

因爲不想面對他的哭鬧就向他妥協,同意讓他繼續再看一會兒?可這樣一來,你等於告訴了孩子,底線是可以突破的。同時,你也失去了給孩子設限的機會。

最好的做法,是堅持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也要給他設定行爲的界限,說出你對他的期望。

此時此刻,孩子很想繼續看動畫片。無論這個需求是否合理,當你拒絕她的時候,她的內心一定會充滿了失望和沮喪,而孩子會有這些感受其實是非常正常的。

孩子的感受需要被理解,但理解不代表就一定要幫他消除痛苦的來源,你仍然需要堅持“時間到了就應該上牀睡覺”這個底線。

這也是培養孩子適應力以及消化失望情緒能力的重要一課。

當他面對痛苦時,你的充分理解和認同,不僅能夠讓他感受到愛和安慰,還能幫他鼓起面對痛苦的勇氣,學會尊重規矩,培養出真正的自主性。

當然,如果你願意嘗試更具開創性的溝通方式,你還可以換一種充滿遊戲力的表達,來對孩子說“不”。

比如,同樣是要拒絕孩子的某個請求,你用嚴厲的表情和不悅的語氣表達,和誇張搞笑地說“不”,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可以想見,如果是前一種,孩子的下腦會立刻被激活,一場情緒風暴馬上就會來臨。

而充滿遊戲力的表達,會極大地減弱孩子在被拒絕時的痛苦,他當然也會失望,但如果你能逗得他笑出聲來,他對“不”的接受程度也會增加。

靈小犀超級喜歡吃冰淇淋,但對於她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貪吃冷飲很容易損傷脾胃。

以前,我常常是嚴肅且堅定地拒絕她的請求,雖然我也會耐心地跟她解釋原因,但她仍然難以接受。

後來,我開始嘗試調整自己的表達。

有一次,她又提出想吃冰淇淋,可那段時間,她正好腸胃不適,並不適合吃冰淇淋。

我努力嚥下了馬上就要脫口而出的“大道理”,裝作很誇張地說:哇,你聽見沒有,你的胃在說,不要啊不要啊,千萬別凍死我啊。

靈小犀哈哈大笑起來,她調皮地說:我偏要凍死你!

我馬上假裝成她的胃,表現出一副害怕到想要逃跑的樣子:不要啊,求求你,千萬不要啊。

她立刻笑嘻嘻地追了過來……

結果就是,在我們兩個人的笑鬧中,她再也沒提冰淇淋的事,而且從頭到尾一直都是開開心心地。

當然,偶爾我也會小小地滿足一下她的“小饞蟲”,但很明顯,她已經學會了等待。

慣壞孩子的做法有很多,但從不包括竭盡所能地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及不加評判、發自內心地認同孩子的一切情緒和感受。

從大腦發育的角度來看,無論你面對什麼樣棘手的管教難題,情感連接都是首位的。

如果你能敏銳地覺察到孩子的情緒信號,你可以通過情感連接,讓風暴消弭在爆發前;如果孩子已經陷入了失控的境地,也唯有情感連接能幫他儘快平靜下來,擺脫下腦的劫持。

保持你的上腦在線,同時選擇與孩子的上腦對話,纔是真正有效的教養方式。

記住,從沒有一條原則,是要求你對孩子的過分言行“視而不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