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爲什麼孩子太磨蹭?不妨換個方式跟他談談

爲什麼孩子太磨蹭?不妨換個方式跟他談談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少父母會爲孩子的磨蹭、拖拉頭疼,

因爲從早晨起牀、穿衣服

到晚上寫作業、睡覺一直需要催着孩子,

到底用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呢?

01

有個朋友說,每天早上起牀就像在打仗。

每天起牀以後,把早餐蒸上,然後就開始催孩子起牀。

好不容易把孩子弄醒了,他還要在牀上呆幾分鐘,

她又要催着他穿衣服。

穿上衣服以後催刷牙,催洗臉,然後催着孩子坐上餐桌。

接着催吃飯。

有時實在來不及,會把早餐給他打包在路上吃。

但是這種方式她頗不放心,因爲不知道孩子吃了沒有,有好幾次孩子放學回家後,她發現孩子早餐原封不動擱在書包裏。

吃完早餐催孩子拿書包,穿鞋,再催孩子出門坐校車…….

誰打亂了誰的節奏?

父母爲什麼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爲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奏,於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奏。

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奏看在眼裏,是因爲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父母會想,我們是一個家庭,一個整體,有着共同的生活節奏,這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家長去顧及孩子的特殊感受。

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爲中的反應速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

父母可能看不到這些,他們看到的只有競爭,以及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他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慌,於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甚至是魔鬼教練。

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不催促孩子,還能讓他們自己把握時間?

爲什麼孩子太磨蹭?不妨換個方式跟他談談

02

這位媽媽突然發現確實是自己犯了一個大錯——

當她在催促孩子的時候,她“越界”了。

她把孩子的問題,變成了自己的問題。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她決定把孩子的責任還給他們。

她當天晚上對孩子們宣佈:

第二天一早7:10 她就會開車離開住處,絕對不會再等任何人,如果有人因爲自己起來晚了或者耽誤了沒上車,她不會等。

第二天早上女兒按時上了車,兒子因爲打鬧耽誤了時間。

她真的沒有等他們。

等她送完女兒們回家,兒子正氣乎乎坐在沙發上,對她抱怨上學遲到了。

她只對他們說:

遲到那個人不是我,我只能負責把你們送去學校,而準時上學是你們的責任。但是我相信你們明天能做得更好,我建議你們頭一天把書包和衣服準備好,6:30起牀, 6:45能夠坐在餐桌前吃早餐。7:05往車庫走。這樣你們就能在7:10坐上車準時出發了。

當天,這位媽媽主動給老師打電話說明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情況,老師表示非常支持。(不過不知道在國內的小學,老師是否會同意孩子上學遲到)

把責任還給孩子其實也被很多教育人士認可。

美國有一箇中學校長給家長們的信,他告訴家長們學校有一條規定——

不許家長幫孩子拿他們忘記帶到學校的作業,午餐,運動服等物品。

爲什麼孩子太磨蹭?不妨換個方式跟他談談 第2張

規定上寫:

如果你想把兒子忘記帶的午餐、書籍、作業、用品等拿給你的孩子,

請轉身走出這棟大樓。

你兒子會在沒有你在場的情況下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自己忘記帶東西,不需要家長們專門送給他們。

忘記帶午餐,很好。餓一頓你會記住,如果他不想餓肚子,就想想怎麼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同學們分着吃;

忘記帶書,很好。想辦法去借,或者自己回家補上這堂課。

每個人應該爲自己的事情負責,做不好就得自己承擔後果。

這纔是父母應該給孩子傳遞的理念。

催促不僅給父母和孩子製造了緊張情緒,還在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

我對你沒信心,我必須要一直監視着你,不斷提醒你做每一件事,你才能按時做完。

03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若想提醒孩子注意時間,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將“快點”變成“我希望”

比如:
快點,爸爸還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變成:
我希望我們能在7點之前吃完晚飯,然後爸爸可以陪你玩一會兒遊戲,等到8點鐘,爸爸要去寫一份文檔。

給孩子提供選擇

比如:

如果我們8點之前洗完澡,我們就能一起念一會兒書,然後再睡覺。否則我們就只能直接上牀睡覺了,或者只能明天再看了。

直接提醒孩子行動太慢的後果,但是這種提醒最好能夠讓孩子自己去想後果。

比如:

如果今天你10點還沒有寫完作業,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讓孩子主動思考遲到的後果。

對於已經能夠認識時間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時鐘或者手錶提醒他,讓他看看時間。

如果還能進一步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按時完成該做的事情,會更好。

引導性的提問可以是這樣的:

你有沒有想過,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在7:00就出門?

其實當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自己狂躁和沮喪的情緒就會減少。

當父母負面情緒減少的時候,孩子更容易冷靜,他們的負面情緒也會減少。

孩子不再被負面情緒影響,他們自己的行動就會更有效率。

他們也更容易專注於解決自己的問題。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