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好好說這個字,會造福孩子的一生

好好說這個字,會造福孩子的一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許多父母認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能輕易對孩子說“不”,否則孩子會從小留下陰影,做事畏手畏腳。

孩子要吃糖,給,下不爲例;

孩子要玩具,買,下不爲例;

孩子要坐別人的車車,父母立馬抱進去坐,面對車車小主人的哭泣,甚至反過來批判他:“哎呀,這孩子真小氣,坐一下都不行。”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也知道得說“不”了,但卻顧慮重重,內心一面崩潰,一面安慰自己:孩子還小,不懂事,等長大就好了。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好好說這個字,會造福孩子的一生

在近代家庭教養理論中,影響最大的,要數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林德早期對學前兒童和其父母進行的研究。

該研究對父母三種不同的教養方式進行了跟蹤評估,發現:放任型教養方式下的孩子,尤其是男孩,通常會表現出衝動而攻擊,他們一般比較粗魯,喜歡以自我爲中心,缺少控制性,並具有較低的獨立性和成就感。

在孩子8、9歲的時候,鮑姆林德再次對他們進行觀察,發現放任型教養方式的孩子,在智力能力和社會能力上的表現均比較差,而且這些青少年更容易吸毒。

自由的前提是約束,沒有了規則約束的孩子,只能生活在茫然和無知中,一旦無約束的觀念在孩子心中形成,將會成爲捆綁孩子自由的枷鎖。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受邀約見四名綁架殺害同學的少年犯,並走訪了他們的家庭。他們的家庭系統都屬正常:父母沒有離異、吵架。

但從父母的描述中,李教授發現,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管不了。

一名孩子的父親聲淚俱下地說道:他的孩子,從小就特別好動。爲了釋放孩子的天性,父親還專門帶孩子去少林寺學習武術。沒想到,回到來,孩子還是出事了。

誰的孩子不是從小就活潑好動,無原則的放任,不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而是給他最深的傷害!

小時候不忍對孩子說“不”,終有一天,社會會替你懲罰他。

爲了孩子的安全和規則意識,要在3歲左右開始,對孩子儘早說“不”。因爲6歲以前,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期,也是說“不”的最佳時期。

而如何說“不”,纔是父母最需要學習的重要功課。

1、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行動比說教更有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3歲以前的哭鬧和要求,是不帶有目的性的。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本能的會大哭大鬧,此時孩子其實是很無助的,只能依靠父母。

這時候父母直接用行動終止孩子的不良行爲,將孩子抱走,是最安全有效的法則。

2、用“可以”代替“不行”

經常對孩子說“不”,孩子會逐漸麻木,甚至會無意中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爲。

而用“可以”代替“不行”,卻能收到積極的正面效果。

比如,孩子要吃糖,當我說“不行”的時候,孩子往往哇哇大哭。後來,我蹲下去拿着糖,對孩子說:“可以吃,糖糖真好吃,我們吃完飯就吃。”孩子居然乖乖聽話,不再吵着我了。

3、提前和孩子說“不”,做好預防工作

當沒有規則的時候,孩子才學會無理取鬧。在規則面前,孩子也會變得講道理。

記得張柏芝在一期《天天向上》裏,分享自己的育兒經,說到每次帶兩個兒子去玩具店,都會告訴他們,每次只能在裏面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玩具帶回家。

她向孩子解釋:人生不可能得到所有的東西,你必須得學會選你最珍惜的那個。並很堅定地告訴他們:媽媽說的“不”,是永遠不可能改變的。

在提前和孩子約定的規則面前,兩個兒子每次都會很謹慎,認真挑選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帶回家。

內心擁有規則意識,孩子的安全感將伴其一生。

最近有篇一年級小學生寫的作文《可憐啊!》刷爆朋友圈。

在作文裏,孩子哀嘆自己每天只有5毛零花錢!可細心的網友,卻真心爲這名媽媽的做法點贊,稱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典範。

這名小學生王澤楷,本來一直是沒有零花錢的。上週買完東西后,王澤楷突然對媽媽提出“每天一元零花錢”的願望,理由是“別的同學都有”“自己可以存起來自己支配”。

媽媽並沒有立刻答應孩子,也沒有輕易對孩子說“不”,而是和孩子說起自己小時候的例子,跟孩子討論、商量。

在和孩子進行談判溝通後,雙方最終以“每天五毛零花錢”達成一致。

零花錢多少不是問題,這位聰明的媽媽,敢於對孩子說“不”,智慧地和孩子協調,纔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在規則面前,越早對孩子說“不”,孩子越懂得自保。

對孩子的愛裏,適當地說“不”,纔是他未來健康成長最大的保障。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