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社交能力差可能是因爲缺乏同理心

孩子社交能力差可能是因爲缺乏同理心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同理心有多重要?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將有一些職業將被機器所取代,比如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司機這一職業就面臨危機;還有超市自助收銀臺的出現,也將導致一批收銀員失業。

人類的很多能力都將被替代,那麼人和機器的區別在哪?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哪些特質,才能讓他們在未來仍然有競爭力?

蘋果公司的CEO蒂姆·庫克曾受邀在麻省理工畢業典禮上發言,他說“我不擔心人工智能跟人一樣有思維,而擔心人類變得像電腦一樣,失去價值觀和同理心”。

我想人類和機器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情感和同理心吧,同理心讓我們人類聯結、合作,互相支持。

哈佛大學的一項歷時75年的大數據研究發現,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生活得更加幸福、健康。

而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定離不開同理心,也就是共情能力,這種能力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別人、獲得信任,讓孩子更加順暢地融入社會、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

孩子社交能力差可能是因爲缺乏同理心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也可以稱爲“共情”,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同理心≠同情心,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同情心是指,下雨了,我看到你身處泥濘中艱難跋涉,對你的境遇感到同情、可憐,給人的感受是置身事外的評價;

而同理心是指我穿着你的鞋,感受你一路走來的艱辛,站在你的角度換位思考。

同理心強的孩子,往往更合羣、更容易被同伴接納。即便在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也願意去理解別人、換位思考,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缺乏同理心的孩子,通常表現爲:

人際出現問題,很難融入羣體;

無法與他人合作,不能很好地理解規則;

以自我爲中心,很難考慮別人的感受;

不願意傾聽,只顧着表達自己的想法。

怎樣培養有同理心的孩子?

就像從小被尊重地對待過的孩子,長大以後才能學會尊重別人,同理心的培養也是如此。

首先孩子要學會察覺和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後才能懂得去體會和理解別人的感受和立場。

01營造社交環境

孩子的同理心是在與社會的接觸中、同同伴的玩耍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所以家長需要有意識地創造社交環境,讓孩子有機會與同齡人相處。

另外,我們也需要對孩子抱有合理的期待。

根據教育學家皮亞傑提出的兒童道德發展階段理論,2-5歲的孩子處於“自我中心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在親子關係、同伴關係、價值判斷等方面均表現出自我中心傾向,他們很難真正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

因此,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主要是引導和示範,如果孩子真的做不到換位思考,不要覺得孩子自私冷漠,貼上各種負面標籤,給孩子多一些時間和耐心。

02家長的示範作用

家長可以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多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也可以幫孩子說出他的感受。

比如當孩子摔倒時,我們可以問問孩子是不是摔疼了,或者是不是嚇到了?

或者在孩子調皮任性的時候,坦誠地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很生氣”“媽媽覺得很難過”。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孩子覺得被理解,引導他們去察覺和識別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同時也能讓孩子學着去感受不同人的立場,瞭解別人的想法可能會與自己不同。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能夠積累很多情緒詞彙,幫助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03學會傾聽和迴應

很多孩子很喜歡錶達,但是卻不善於傾聽。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遇到喜歡打斷別人說話、不停說自己觀點的人。

說實話,這樣的人很難獲得別人的好感,常常把天給聊死。

但是,帶有同理心的傾聽也不光是“聽”這麼簡單,傾聽也是一門學問。

一般來說,全然的傾聽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不做價值評判,比如:“你這樣想是不對的”,“這樣不好”等;

不要給建議,有時候別人只是想傾訴,並不需要你解決問題,因此如果對方沒有尋求建議的要求,不要盲目提建議;

用全神貫注、開放及接納的態度來傾聽,而非心有旁騖地邊聽邊做別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可以教孩子怎樣去迴應別人,比如說“你覺得...(感覺),因爲...(簡述對方的描述)”,給對方簡單的迴應,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對他的話題很感興趣,並且在認真傾聽。

04換位思考

當孩子與他人發生衝突,或者遇到一些人際交往上的困惑時,可以引導他們換位思考,從另一個視角看問題,不過要注意的是,家長最好通過提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體會,而不是一味地說教和灌輸。

前些天有位朋友問我,孩子上小學以後很喜歡和同學一起搞惡作劇,老師都反映了幾次,但是說她也不聽,不知道如何是好。

發生這件事的時候就可以問問孩子,如果你是那個被捉弄的同學,你會有什麼感受?

還有一次,帶醜醜在逛街的時候,醜醜被一個狂奔而來的小朋友撞倒在地,別人道了歉但是醜醜還是大哭不止。

我告訴他小朋友跟爸爸媽媽離得有點遠,怕追不上爸爸媽媽了所以跑得很快,不小心撞上醜醜了,如果醜醜快看不見媽媽了是不是也會很着急?

有時候理解別人也是放過自己,否則一直沉浸在憤怒和負面情緒中走不出來,傷害的不還是自己嗎?

所以教孩子換位思考,不僅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同理心,還能夠讓他們擁有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