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青春期孩子最需要家長做什麼

青春期孩子最需要家長做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孩子?青春期孩子最需要家長做什麼?接下來看看了解關於青春期孩子的那些事兒。

當孩子還處襁褓中,家長熟知孩子的生活規律:什麼時候會餓什麼時候想睡覺,爲什麼會哭爲什麼會鬧,幾乎傾盡所有的愛和關注,小心翼翼地把這個新生孩兒照顧好。當孩子越長越大到了青春期時,父母給予的愛都化作對孩子學業不滿的嘮叨,對孩子社交結友的干涉,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剝奪,對孩子言行舉止的控制......正是自我意識強烈的年齡,嘮叨、干涉、控制都是青春期孩子極爲反感的,他們最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愛和關注。

也許有些家長認爲,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便是滿滿的愛;也許有些家長認爲,把時間都用在工作上掙更多的錢,爲孩子提供生活保障、教育基金,便是對孩子無限的愛;也許有些家長認爲,青春期的孩子已經長大獨立了,自己已學會關心自己,不再需要父母的愛和關注。青春期的孩子雖然自以爲長大了,但他們內心卻渴望父母的愛和關注。

沉迷網戀、網絡遊戲甚至離家出走的青春叛逆期孩子,現實中的他們往往空虛、無聊,在家庭中體會不到愛和關注。只有在網絡上,他們可以接受來自異度空間的噓寒問暖,他們可以在打打殺殺中釋放壓力或實現虛擬的自我價值,甚至他們可以藉助網絡屏蔽父母的爭吵或不和諧的聲音。

青春期孩子最需要家長做什麼

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覺:青春期的孩子不再願意和父母聊天、溝通,也不願意和父母呆在一起度過一段時間,想要給愛和關注都沒有機會呀!父母有沒有想過,每次和孩子聊天時的話語:你吃過了沒有?作業寫完了沒有?明天還要上輔導課,早點去睡覺呀!怎麼回事,這次考得這麼差?那個XXX,你以前的同學,他現在他學校全年級第三了,你能不能再努力些?太陽都曬屁股了,怎麼還在睡懶覺,不用學習了?學校伙食怎麼樣?好不容易打個照面,家長老重複這樣的話題,別說青春期的孩子,就連再有涵養的成人,都只能應付性地回答“嗯,啊,挺好的”。就如見面打招呼:你吃過沒有?難道別人還會停下你跟你談吃的感受、營養、口味嗎?還不大多數都是應付性的回答:吃過了!這便是青春期孩子爲什麼與父母越來越少的話題,話不投機半句多,這明顯是家長不會選話題嘛!

父母問出這樣淺層次、膚淺的問題,讓青春期的孩子怎麼回答呢?他不再是個兒童,只關注吃喝拉撒、玩具、學習成績,而是過度到精神層面的探索和思考。他們從兒童期的簡單直接地接收外界信息到青春期懂得加工、斟酌信息,並反饋信息。

“我爲什麼要聽你們的,偏要按自己的方法又會怎麼樣?”

“你們爲什麼花那麼多時間照顧弟弟,卻沒有一點耐心聽聽我的訴說?”

“人死了會去哪裏?”

“活着的意義是什麼?”

“他們怎麼那樣對對待我?”

“她說腳扭傷要我們背,其實她能又蹦又跳,爲什麼?”

青春期孩子對這一系列精神層面的關注,父母有了解過嗎?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着好奇、思考、探索,他們開始思考人生觀、世界觀,他們渴望洞察周圍的一切。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時,他們會焦慮、苦悶、壓抑、煩躁;當遇到挫折時,他們會發脾氣,會爲了引起關注裝瘋賣傻,也會歇斯底里崩潰,或者把自己封閉起來;當失去自信心後,他們轉移注意力或興趣,開始迷上游戲或別的娛樂去逃避。而這一切古怪的行爲,在家長眼裏,就是青春期的叛逆。

隨着家長的干涉和控制,孩子迫於無法經濟獨立的無奈,只能和家長維繫衣食父母的關係,溝通、交流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無法進行心與心的深層次交流,便也形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其實,親子關係如同兩性關係一樣,最好的結果應該是良好的互動,心心相印,親密無間。父母給予的愛和關注,孩子能欣然接受並給予熱情的回饋。

元旦假期,當車輛駛過虎門大橋後,沉睡中的青春期女兒終於醒來:“這到哪裏了?”“剛過虎門大橋了”我隨口答了一句。

”啊,就是林則徐銷煙的那個虎門嗎?爲什麼不叫醒我瞄一眼炮臺?“女兒尖叫起來責怪道。

”連林則徐都知道了,這上了初中學了歷史就是不一樣了啊!“我滿懷驚訝。

”其實這不是歷史課上了解到的,還沒有學到現代歷史,是從課外書上看到的。“女兒有點沾沾自喜地解釋。

”今天一早出門你的心情很糟糕,一上車就矇頭睡覺,我擔心叫醒你會發飆,再說我也不知道你會對林則徐虎門銷煙這段歷史有了解。以後有空專程去一趟也是可以。“

女兒聽到後欣然同意了,心情也大改出門時的鬱悶,轉變爲異常輕鬆起來,並和我們愉快地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與父母相互理解的意義。當女兒責怪我們在虎門大橋上沒有叫醒她時,如果我們來一句“誰知道你要看炮臺,你又沒有叮囑我們”,估計這就把天聊死了,也絕不會有接下去的一路暢聊,並且聊到深層次的青春期叛逆話題。

因此,給予青春期孩子最需要的愛和關注,首先,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其次,和孩子保持順暢的溝通和交流;再次,和孩子保持一定的共同愛好與興趣;最後,尊重孩子,不打探,不干涉,在溝通和交流中,瞭解孩子的成長情況,並給予以建議和引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