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喜歡疏遠家長怎麼辦

孩子喜歡疏遠家長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長大了就什麼都不說了,“疏離感”盡顯,家長可以這樣做。隨着時間的流逝,孩子逐漸長大成人,慢慢的就會和父母變得疏遠起來。

孩子喜歡疏遠家長怎麼辦

很多父母在這個時候才後悔不迭,當初不應該用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導致孩子長大後和自己“不親”。

很多人認爲,對孩子發脾氣是人人都會做的,不足爲奇,事情過去了就沒事了。然而多少事實證明了,發脾氣帶給孩子的傷害很多時候是無法彌補的。

孩子長大了就什麼都不說了,“疏離感”盡顯,如何與孩子保持“親密感”,家長可以這樣做。

溫和的教育一樣可以教育好孩子

1、 不嘮叨

這一點在母親身上尤爲明顯,母親相對於父親更細心、也更多的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

在平時與孩子溝通時,不要一件事反覆嘮叨個沒完,這樣會讓孩子聽不進去你的話,還會引起反感。

如果是在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心會比較嚴重,那麼嘮叨這種方式更不可取。孩子對嘮叨的反應就是反感,這種反饋被父母接收到以後會產生一種惡性循環,更不利於親子關係。

愛嘮叨的父母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凡事都愛參與其中。孩子逐漸長大,自主性越來越強,也越來越獨立,不希望別人干涉自己的生活。

父母不要什麼事都參與,給孩子留有充分的個人空間,過分的掌控兒女的生活多數都會適得其反。

2、不發火

有些家長對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有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也要大發雷霆。這樣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距離感甚至是恐懼感,久而久之這種感情會慢慢發展成厭煩。

多數沒有耐心的家長,不會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遇到問題先發火,完全被情緒支配着。因此,孩子會在潛意識裏埋下種子:我是不被信任的,父母從來不會問原因,只會衝我發火。這樣孩子的心事會越來越多,這種情況在青春期是很危險的。

孩子難免犯錯,每一個孩子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家長要有充分的耐心去引導,而不是壓制。要真正的走入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給予孩子尊重。尊重是雙向的,如果你尊重孩子,還害怕孩子不尊重你嗎?

3、多陪伴

隨着社會結構不斷變化,女性已經脫離了作爲家庭“附屬品”的角色,即使嫁人生子也依然活躍在職場,爲自己和家人打拼,全職媽媽這一角色越來越少,隨之而來的連鎖反應就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少了。

在幼兒時期,與孩子唯一建立親密關係的渠道就是朝夕相伴。不難發現,有些孩子在不懂事的時候,往往最親近的不絕對是爸爸媽媽,而都是最親近照顧他的人。

這個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但也有可能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保姆,這是幼兒心理的特殊階段決定的。

隨着孩子長大懂事,父母的陪伴逐漸顯得不再重要了,可孩子這時也習慣了父愛母愛的缺失,與父母關係冷漠。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多數不會服氣,因爲他覺得自己被虧欠了,情感上沒有得到滿足,因此無法接受父母的“教育”,特別還是這種不科學的、粗暴的教育方式。

在孩子幼兒時期的陪伴是無法彌補的,希望家長們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儘量不要缺席,儘量建立起緊密的親子關係,有助於日後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

4、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就是吼叫和打罵,那麼孩子長大以後也會形成暴力傾向人格。孩子在社交的過程中模仿的就是曾經的父母,很多孩子長大以後變成自己父母的翻版。

在羨慕別人家孩子時,家長也要學會自省。孩子的問題反射出了父母身上的問題,在發現問題的時候父母應多從自身找原因,與孩子共同成長,纔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我們看遍了所有的道理,閱讀了所有的育兒經典,在面對生活瑣碎的時候還是難免“破功”。

在情緒失控以後,如何修復親子關係,也是一門學問。

對孩子發脾氣前後應該怎麼做

1、 提前預防

我們在發脾氣時並不是一瞬間爆發的,多數是逐漸積累最後終於忍不住爆發出來。建議家長們給自己定一個規則:如果發現自己情緒開始煩躁就立刻遠離孩子。

孩子犯的多數不是什麼原則問題,都是日常生活中或者學習上的瑣碎。

我們不要急於一時,先離開孩子一個人冷靜一下,獨處時可以回想一下,孩子犯的錯誤是否嚴重到要我們打罵解決才行。或者什麼也不想,做幾次深呼吸,讓情緒穩定下來。

當我們這樣做之後,最終會發現,孩子的大多數錯誤都是可以被原諒、被理解的,完全沒有必要把小事都提升到原則問題,非打不可。

如此一來,對孩子發脾氣的頻率也會逐漸降低。

或許開始的時候很難做到這些,但是家長要相信堅持的力量。

當我們能夠很好的控制脾氣,並且能夠及時分辨孩子錯誤的嚴重程度時,我們就進入了親子教育一個新的臺階,一個教育方式質的轉變。

2、及時道歉

無可挽回的對孩子發了脾氣,家長一定要在事後和孩子好好溝通,儘量彌補對孩子帶來的傷害。不要覺得自己是權威,應該高高在上的和孩子不平等對話。

而是放下身段,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朋友,尊重、包容、理解。是人就會犯錯,家長也不例外,犯了錯誤勇於承擔後果,也是給孩子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不僅要及時向孩子承認錯誤,也要和孩子講清楚父母發脾氣的原因。

把彼此的想法互換一下,平和的指出孩子的錯誤以及應當如何改正,也鼓勵孩子說出對父母的意見,以及希望父母用怎樣的方式與自己溝通,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夠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教育。而這種方式也是最科學、最有效的。

孩子在父母的身上會學到很多東西,在父母道歉以後,孩子自然明白了亂髮脾氣是不好的,不僅會影響自己和對方的情緒,更會破壞彼此的關係。只有情緒穩定的時候,才能夠好好說話。

不要小看孩子幼兒時期的記憶力和敏感程度,對孩子發脾氣也不以爲然,更不要認爲孩子小時候乖巧懂事,長大了就一定不會叛逆。

孩子的成長會經歷很多起伏變化,期間會不斷完善自己的判斷力和思辨能力。父母過於掌控孩子的生活,必然會出現矛盾。

沒有哪個孩子不會犯錯,也沒有哪個人生來就會做父母。

我們不必做完美的家長,不必做100分的家長。培養一個孩子的路程很漫長,但是值得我們爲之努力。家長們只需要對孩子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尊重,學會溫和的與孩子溝通,並且學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