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童年並非“無憂無慮”,而是充滿了各種挫折和“苦”!

童年並非“無憂無慮”,而是充滿了各種挫折和“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樣的畫面其實經常能看到,但是今天的這個小女孩特別觸動我,因爲我看到她是那麼奮力反抗,用盡全身力量,她的小腿用力蹬,她的雙手使勁揮舞,整個身體在爸爸的懷裏扭來扭去,嘴裏大聲哭喊“媽媽!媽媽!”

那一瞬間我的眼眶就溼了。

童年並非“無憂無慮”,而是充滿了各種挫折和“苦”!

兩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明白即將要發生的事情,她對疼痛有了記憶,她非常害怕。

可是她不明白爲什麼要承受這樣的疼痛,她只是本能地想要逃離傷害,但是在強大的爸爸的鉗制下,她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無用的,所以她只有不顧一切地大聲哭喊,向媽媽求救!

那一刻,孩子的心裏在想什麼?她是否疑惑爲什麼最親愛的爸爸要讓她受到傷害? 當針尖終於扎進了手指,小女孩停止了拼命掙扎,放棄抵抗,只是疼痛使得她的哭聲更尖銳高亢。 她的爸爸大約是一個不太會哄孩子的人,或者並沒有意識到孩子需要安慰,或者是太緊張忘了要安撫孩子,他仍然一言不發,抱着孩子到一旁去坐着等驗血結果

孩子仍然在哭,只是這哭聲與剛纔不同,抽血前她的哭聲裏夾雜着尖叫,充滿恐懼和驚惶。現在她的哭聲則透着委屈和傷心。

童年並非“無憂無慮”,而是充滿了各種挫折和“苦”! 第2張

這讓我想起認識的一個孩子,因疑似白血病,需要抽骨髓化驗,據說這個過程非常痛苦,成人都難以忍受。 孩子被醫生和護士帶去檢查,回來後他問媽媽:“剛纔我差點被他們弄死了,你怎麼不來救我?”聽者無不落淚。
女兒小曦滿3週歲時正是暑假,我們對口的是一傢俬立幼兒園,比公立的靈活一些,所以我打算讓她提前入園,與正讀託班即將升小班的同學提前混個臉熟,避開9月一窩蜂地開學。 雖然之前我帶她去幼兒園看過好幾次,也跟她做過不少心理建設,可是去的那天小曦的反應之激烈,令我至今記憶猶新,並仍覺驚心動魄。 那天早上,我和她奶奶一個人拎被子,一個人牽孩子,小曦一路蹦蹦跳跳地跟我們走到教室門口。把被子和孩子交給老師,我和奶奶跟小曦說再見,轉身就走。 小曦大約到這會兒才真正意識到,我們要把她一個人留在那裏,她突然就不幹了,要跟着我們一起走。

我走在樓梯上,聽見孩子在身後哭得歇斯底里,併發出絕望的喊叫:“媽媽!媽媽!”我不敢停留。

在樓梯的轉角處,我瞥見兩個老師在拉着小曦,她幾乎躺到了地上,用盡全部的力量在拼命掙扎。

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媽媽”,讓我瞬間淚流滿面,幾乎哭出聲來。接下來的一整天我都心神恍惚,無數次淚溼雙眼。

童年並非“無憂無慮”,而是充滿了各種挫折和“苦”! 第3張

我完全能想象孩子心理有多麼恐懼和傷心: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她需要媽媽的陪伴和保護,可是媽媽卻一步一步遠離她,她想追趕媽媽的腳步,卻無論如何掙不脫老師的手臂,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媽媽離去。 如果我和孩子易地而處,也經歷一場等量的恐懼和傷心,那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我們常說無憂無慮的童年,總覺得孩子是最沒有憂愁的,其實這真是大錯特錯了。

孩子在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之多,也許大大超越我們的想象。 我們常常沒有把孩子的哭泣和他的心情聯繫起來,大約是因爲孩子的哭“來得快去得也快”,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 因爲瞬間就能破涕爲笑,所以我們認爲他們的“哭”並不要緊。

其實,孩子的每一次哭泣,都是一次真實的情緒體驗,他一定是體會到難過、失望等負面情緒,纔會哭泣。

童年並非“無憂無慮”,而是充滿了各種挫折和“苦”! 第4張

孩子不願意吃苦藥,不願意打針,想要喜歡的玩具而得不到,想吃零食不被許可,被迫和媽媽分離......這些都是挫折,都是苦。

佛說人生有三大“身外之苦”,即: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

孩子一直都在經歷這三大苦:想買玩具和零食就是求不得,打針吃藥等等就是怨憎會,每天媽媽去上班或孩子去上學就是愛別離。

我們之所以不以爲然,是因爲我們不記得自己年幼時的體驗。我們從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遇到的挫折。 我們高瞻遠矚,明白上學的必要性,也能預計到分離帶來的痛苦會很快適應。我們知道孩子打針吃藥是爲了身體更健康,不給隨便買玩具和零食,是爲了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但是孩子不一定能明白這麼做的必要性,他體會到的只是各種切身之苦,所以他們只能哭了。

童年並非“無憂無慮”,而是充滿了各種挫折和“苦”! 第5張

請不要漠視孩子的哭泣,給他一個擁抱,如果不能,就給他一個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也好。這樣他纔能有更多的勇氣,去戰勝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挫折與苦。

愛和包容,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