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父母,也許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一個完全幸福無憂的童年,但是我們真的能夠一直保護我們的孩子,免於煩惱、失望和受傷害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話題。

作爲父母,

也許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

能夠擁有一個完全幸福無憂的童年,

但是我們真的能夠一直保護我們的孩子,

免於煩惱、失望和受傷害嗎?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話題。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開始今天的討論前,我們先來看父母網微信收到的一個2歲孩子的媽媽留言:

“記得有一年深秋,樹葉已經黃了,我們站在一家公墓裏一個新挖好的墓旁,掘土並覆上我叔叔的棺木。我很難過,因爲我叔叔上了年紀,生活幸福美滿,卻去世了。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裏,我也帶着我當時10個月大的女兒一塊參加了這次葬禮,但我的幾個朋友卻很不理解:葬禮上帶着一個小孩子?難道她不會被親人臉上的眼淚嚇到嗎?難道不應該避免讓這麼小的她看到他人的憂傷嗎?但是,我有時也很疑惑,保護孩子、避免她受到任何失望、煩惱和挫折,是我作爲媽媽的工作和責任嗎?真的能做到嗎?這樣做真的是在對孩子好的嗎?”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第2張

作爲成人,我們可以爭論,平穩的、沒有風險的生活到底值不值得追求,我們可以積極消除生活中的障礙,也可以不予理會。因爲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從明亮快樂的粉紅色到痛苦難受的深黑色,一攬子的事兒可能都包含在內。

可話雖這樣說,當我們一旦做了父母,還是會將自己定位成孩子身心的強悍守衛者:我們改造我們的住房,將樓梯安上護欄,把抽屜進行安全升級,在桌角貼上防撞貼,若孩子晚上需要哄,我們會毫不猶豫的犧牲自己的睡眠,會花上幾周的時間來習慣送早期送孩子去幼兒園,我們把各種擔心留給自己,期望給孩子打造一個美好、快樂、平安、幸福、無風險的童年。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第3張

但在這其中,我們會有低估孩子的遺憾,因爲當我們想爲孩子清除成長道路上的一切障礙時,孩子卻具備開疆破土的本能;我們會心存矛盾,因爲我們總是想要孩子平安、自由,又期待讓他們能夠具備冒險精神。其中的遺憾和矛盾如何調和,我們不妨先問問自己以下這四個問題: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第4張

凡事小心翼翼是爲了自己還是孩子?

在遊樂場裏,當兩歲半的孩子開始喊“媽媽”時,這位媽媽就開始數數,她無聲地從十倒數到零。她想看看在這期間,孩子自己如何處理自己不小心磕了一下或者和周圍小朋友鬧矛盾這些小狀況。這位媽媽想讓孩子自己學着處理一些事情。

而在同一個遊樂場裏,另一個媽媽的行爲正好相反,她甚至不讓自己兩個孩子(一個四歲、一個六歲)獨自在其中玩耍,必須全程看護陪同,她覺得自己的孩子只要受一點點傷害,她都不能原諒自己。

兩個媽媽,兩種觀點,但真相卻不唯一。

德國有個名爲“爲孩子謀安全”項目研究小組,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也是一位媽媽,她是安全插座、自行車安全帽的堅決擁護者,但同時她也主張不要保護過度、不要太過追求安全技術,她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現如今的孩子常常沒有應對風險的能力,他們總是被父母開車送到幼兒園、遊樂園,很少自己嘗試做些事情。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第5張

讓孩子早點學會爬樓梯,或者讓孩子早點自己學會正確使用剪刀等,這些都算是比較好的預防事故的措施。

但是,今天的父母們過度保護孩子,不讓三四歲的孩子在無人照看的情況下自己在遊樂場玩耍,或者總是干涉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不僅會讓孩子安全感缺乏,而且也會逐漸喪失自己探索的樂趣。

父母們總是認爲時刻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不受傷害是自己的責任,但是卻忽略了大包大攬、萬無一失的背後,其實已經妨礙了孩子很多能力的發展。孩子其實比我們想象中,更有危機防禦和處理意識和能力,不要人爲的限制它。”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第6張

我們能避免孩子遭受負面情緒嗎?

作爲父母,我們也許都會承認,孩子是在摔倒和淤青中逐漸學會了跑、學會了騎車。

然而涉及孩子的精神情感,比如失望和苦惱,雖然會有些複雜,其實也跟玩耍受傷一樣,也一定是孩子長大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第7張

德國著名的的發展心理學家凱勒認爲:父母們不讓孩子受挫折,以及總是立即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願望,孩子就會演變成向你索取越來越多的注意力。

她在自己的論文中寫道:“文化不同,童年也不一樣。在西方國家,人們很注重‘我’的發展。孩子大多以自我中心,而且沒有集體觀念。

即使現在的幼兒園教育也有這樣的趨勢:每個老師都有義務儘可能地滿足每一個孩子,以促進個體發展。從早上開始每個孩子就開始被問到‘怎麼樣、想要什麼’等關懷備至的問題了。所以如果有幾次無法做到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冷遇。”

但是凱勒在非洲喀麥隆鄉下研究了成長之後發現:“那裏的小孩子會有很多體力活要做,但確實也積攢了不少實用的生活經驗和積極應對的內心財富。

一個3歲的孩子會做家務,能夠照顧弟弟妹妹。這不僅不是負擔,還是自信的來源。可以說每種文化都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教育風格”。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第8張

但是不論孩子處於什麼樣的教育風格中,生活中的失望、憤怒等這些看似比較負面的感受,原本就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去感受他的存在,並且教給孩子正確面對的方法。

這些孩子必經的心理感受和生活體驗反而是孩子內心的一筆財富,這會讓孩子在日後的成長路程中,迅速從負面的情緒中掙脫出來。

我們要當爲孩子做任何事的好父母嗎?

我們在出行前帶上孩子最重要的玩具,這樣之後他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就可以逗逗他。

我們確保孩子知道我們是可靠的、值得信賴的,我們可以幫他排憂解難,同時,也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在和他共同承受失望、感受遺憾,我們就在他身邊,而不是對他不管不顧。這些都可以通過溫柔耐心的解釋來實現。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第9張

但是以上,並不是說我們需要爲孩子大包大攬做所有事,也不是說我們需要堅定的爲孩子掃清道路上的一切障礙,其實作爲父母最重要的是需要在自我影響力方面支持孩子、給孩子樹立信心。

比如,我們可以在寶寶的小腳丫上做一些保護措施,這樣他就能夠更容易夠到他的玩具搖鼓,或者我們可以給3歲的孩子解釋,怎麼樣搭建積木更好。

美國科學家也爲此做過一項實驗:第一次實驗孩子們被要求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第二次實驗時則是給他們一些符合年齡的任務,儘管如此,得到的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因爲第一輪任務的挫敗使得孩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第10張

美國著名教育作家阿爾菲·科恩也在他的新書裏專門研究了“現如今我們是否真的照料孩子太多了”這個問題。

他說答案很明顯:“其實並沒有!”並解釋:“人們可能無法應對不幸,因爲他們小時候就很不幸。

孩子們在經歷成功、幸福、支持、尊重以及獲得話語權後,才能積累相關的經驗,這纔是他們面對現實的挑戰應做的最好的準備。”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第11張

我們是否需要在孩子面前展現完美?

美國的一位博主朱莉亞曾在她在博文中敘述道:有時候我4歲的女兒看着架子上五彩繽紛的藥片會很羨慕的問:“媽媽,我長大了能得到這些嗎?”我當然不希望孩子生病、吃藥,但是我患有多發性硬化症多年,其他症狀還能夠忍受,但是時常襲來的四肢麻木讓我非常難受,有時病情還會惡化。

我勇敢地與艱難的命運抗爭着,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總是毫不避諱地跟孩子說出我真實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告訴孩子,媽媽沒事兒,很快就會好。

想給孩子打造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許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第12張

因爲我相信,我越勇敢、越樂觀地面對命運,面對我的孩子,我的害怕纔會越來越少,孩子的害怕也會越來越少。”就是基於這樣的心態,這個生了病的、隨時可能離開的媽媽朱莉亞已經和女兒捱過了一天又一天。

朱莉亞的例子很好地回答了“童年與痛苦”這一問題。因爲她證明了,孩子是否感到幸福和受保護,不僅取決於他們是否和健康的父母一起健康地長大,是十個月就被送去託兒所,還是直到5歲了還待在家裏,是生活在寧靜的鄉下,還是在高樓大廈的都市居住、成長。

而更取決於是否有人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對他們敞開心扉,既不過分小心地照料他們,也不給他們施加他們無法承受的負擔和責任。如此,孩子其實今後就能夠很好地照顧自己了。

再回到文首的小故事上來。其實,也許在場的人沒人會對帶孩子來葬禮感到反感,反而可能會很歡迎,因爲有些時候,孩子是我們成人最好的止痛藥。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