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心理營養不良如何毀了孩子的一生!

心理營養不良如何毀了孩子的一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人民的名義》,除了正反兩派的智鬥,我還喜歡看祁同偉的戲。

原因有二。

一是因爲許亞軍的帥很合我的口味。還記得多年前《空鏡子》裏的馬黎明,十幾年過去了,他還是那麼帥,帥出了滄桑,帥出了味道。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因爲,從祁同偉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人的心理黑洞是怎樣影響了他的命運,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心理營養不良如何毀了孩子的一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塊渾然天成的璞玉,爲什麼有人路走着走着就歪了?有人路越走越艱難?

一個人來到世間的最初幾年,他的生長環境和教養方式已經爲他將來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一個人的命運之路,有兩條線索,一條明線,一條暗線。

明線,就是大家都看得到的:智商、才能、學歷、事業。

所謂的優秀,讀書的時候學習好,名校一路讀下來,工作的時候有能力,居高位,拿高薪。這也是大多數人眼裏的成功人生。

另一條是暗線,人們很少注意,甚至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但往往是這條暗線,左右着一個人的命運,影響着他在關鍵時刻的選擇。

它的力量,要比那條明線強大多了。

這就是一個人的人格特質。

內心的匱乏,會內化成一個人的性格,進而深刻影響到他的人格特質。

內心的匱乏,就像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

如果對這個黑洞沒有察覺,任由它存在,它就會無休止地吞噬能帶來安全感、能讓它覺得舒服點的東西——沒有理性,沒有節制,永不滿足。

就像趙德漢的自白:窮怕了。再多的錢也不嫌多。

匱乏導致慾望,慾望左右着選擇,選擇決定了命運。

匱乏往往是從小形成的。

祁同偉出身貧寒,上大學之前沒吃過幾頓飽飯。

劇中沒有過多描述他的過往,也不知道他經歷了多少內心波瀾。

但顯然,生長環境的惡劣給了他發奮學習的動力。他一表人才,成績優秀,是學生會主席,也是老師眼裏的高材生。

但生活的困頓也造成了他深深的匱乏感和不安全感,還有低自尊。

因爲想要獲得認可,他在領導的父母墳前涕淚交加;爲了在親戚面前證明自己的強大,他動用職權包庇罪犯;爲了所謂前途,他和他的自尊一起當衆下跪。

內心的匱乏讓他極度渴望權力,渴望出人頭地。匱乏導致的低自尊又讓他不擇手段去換取名利。

心理營養不良如何毀了孩子的一生! 第2張

也許有人會說,樑璐的出現是個偶然,如果沒有樑璐從中作梗,也許祁同偉和陳陽就能走到一起,他的命運就不是這樣了。

未必。

編劇借侯亮平之口說出:即使沒有樑璐,祁同偉和陳陽也走不到一起——他們不是一路人。

旁觀者清,老書記高育良也看到了他的本質。

當祁同偉對往事耿耿於懷時,高育良直截了當地對祁同偉說:你和陳陽不是一類人,最終還是要分道揚鑣。

然而骨子裏自卑而敏感的祁同偉很自然地把老書記的話理解爲,他們在社會地位上不是一類人。

他有些黯然地說:是啊,門不當戶不對唄。

當一個人內心有了空洞,就像戴上了一副變形眼鏡,他人的一言一行就有了別樣的意味,這個世界在他眼中都是變形的。

他會對匱乏的東西特別敏感,那裏是他最薄弱的地方,防護重重卻又不堪一擊。

心理營養不良如何毀了孩子的一生! 第3張

這部劇裏,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匱乏,趙德漢對金錢的匱乏,祁同偉對金錢和自我價值感的匱乏,歐陽菁、樑璐對愛的匱乏。

匱乏,就有了不安全感,就想拼命抓取更多。匱乏,讓他們緊緊抓住金錢、抓住權力、抓住愛人,不敢放手,想用此填補內心的黑洞。

潛意識裏的慾望,有着強大的動力,驅使着一個人在每一個人生關口做出決定,這些決定讓他一點點偏離了方向,走上歧路,走向不幸福。

祁同偉內心的黑洞,決定了他的命運。

金錢和權力會放大這種匱乏。

其實,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類似的匱乏比比皆是,暗無聲息地影響着人的命運。

朋友的媽媽,是家族中的大女兒,下面有好幾個弟弟妹妹,年輕時爲弟妹辛苦,結婚後爲小家操勞,有了孫輩,又在女兒家一手把外孫帶大,洗衣做飯接送孩子全包了。

大家都羨慕朋友有個給力的媽媽,朋友說起來卻是苦笑:

我是不用做家務了,但每天都要忍受媽媽的嘮叨,整天抱怨自己太辛苦,抱怨家裏人不知道分擔,抱怨外孫這麼大了,還什麼都不會做。

我也心疼她,想幫她分擔一些。可還沒怎麼做,我媽就說這做得不對,那做得不行,說算了算了,還是她來吧。

時間長了,我也就懶得做了,反正怎麼做她都看不上,就讓她自己忙去吧。

她嘮叨什麼,我就左耳進右耳出。

有時實在是受不了,想讓她回老家休息幾天,剛表露出這個意思,她就一副受了嫌棄的樣子,好像我們在趕她走。看她那樣子,我心裏也不好受,就不敢再提這事了。唉。

心理營養不良如何毀了孩子的一生! 第4張

透過朋友的描述,可以隱隱地看到老人家心裏那個巨大的黑洞:身爲大家庭的長女,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就是爲別人付出。

幾十年來,她習慣了用付出來獲得別人的認可,獲得自我的存在感。如果不讓她付出,沒有人依賴她,她就覺得自己沒有了價值。

自我價值感的匱乏,讓她終年無休止地勞作。然而在內心深處,她其實是不願意總這樣無私付出的,她很委屈,所以總是忍不住抱怨。

她企圖用抱怨來贏得親人的關愛,結果適得其反,反而讓親人想逃離。

親人越想逃離,她越要用付出來證明自己。

久而久之,成了惡性循環。

一邊付出,一邊抱怨,這成了她的宿命,只因爲心底那個巨大的黑洞,那裏有一個小女孩在拼命地呼喊:請看到我!請珍重我!

喊了幾十年,沒有人聽見。

一個女孩,很少得到父母的表揚,總是被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無論做得多好,得到的都是“戒驕戒躁,更進一步”的誡勉。

這讓她深深地覺得,自己就是不夠好,不值得得到更好的待遇。

心理營養不良如何毀了孩子的一生! 第5張

這樣的自卑感迫使她發奮學習,也讓她很多次在機遇面前猶豫不決,稍微面臨挑戰,就會陷在深深的無力感中不能自拔。

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看起來很優秀的她卻無法接受比她更優秀的異性,那會讓她自慚形穢,拘謹退縮。

找來找去,最終找了一個各方面條件都不如她的男人。

旁人都不理解,只有她自己知道,面對這樣的男人,她纔會放鬆,纔會找到自信。

然而在內心深處,她對丈夫的條件還是有些耿耿於懷的,於是莫名其妙就生出了很多爭吵。

吵得多了,心就冷了,就像雞蛋有了裂縫,她不知道哪天就會招來蒼蠅。

得過且過的日子,在外人看起來,卻是和和美美的小兩口。

愛,安全感,認同和接納,這些都是一個人在幼年時必要的心理營養,就像植物需要雨水和陽光。

如果缺少,就會先天不足,就會形成空洞,驅使着人用一輩子去尋找、去填補。

在孩子幼小時,父母角色的缺失,不和諧的家庭關係,動輒打罵,要求嚴苛,冷漠,偏心,情緒化,過於溺愛,過於控制,這些都容易導致孩子在心理上的營養不良。

長大成人後,這些匱乏會越來越多地顯現出後果,影響着他們的人生走向。

心理營養不良如何毀了孩子的一生! 第6張

因爲缺乏安全感,丈夫對妻子盯得緊緊的,不願意她和異性有過多的接觸,甚至不惜動用暴力。而妻子會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做,都不會讓控制慾強烈的丈夫滿意。

因爲缺少愛,女孩匆匆忙忙撲進一個又一個男孩的懷抱,只爲得到一點溫暖。她無法忍受每段感情之間的空白期,那讓她感到難以忍受的孤獨。

因爲缺少愛,母親會控制不住地溺愛孩子——我沒有得到過的,我全都給你,加倍補償到你身上。

多少糾纏,多少痛苦,多少悲劇,都被愛的名義、被成功和優秀所掩蓋。打開蓋子,都是一個個心理上的空洞。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是在填補內心的黑洞。

黑洞驅使着他們的慾望一路狂奔,像夸父逐日。

但,若無清醒的覺察,往往是飲鴆止渴,南轅北轍,最終走上了歧路,走進了死衚衕。

作爲家長,我們要時時察覺,是否給到了孩子穩定的心理環境,給到他充足的心理營養,讓他不至於有太多的匱乏。

作爲一個獨立的成年人,我們也要時時察覺,自己的內心是否有空洞,自己的所作所爲是不是在下意識地填補空洞,彌補匱乏。

非理性的慾望和衝動永遠都填不滿黑洞,還是要靠自身的覺察,不斷地成長,給到自己充足的心理營養。

做到這些實屬不易,但唯有此,才能讓孩子,也讓自己,一步步走上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