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請不要隨意評價我的孩子,你沒這麼懂ta

請不要隨意評價我的孩子,你沒這麼懂ta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假日帶孩子走親戚,親朋友好相聚,孩子們更是歡喜得不得了,一見到自己的表兄弟姐妹,個個都相擁歡笑,打打鬧鬧,放假輕鬆愉快氣氛一下子就被孩子們點燃了。但是煩惱也會不少,其中令我很鬱悶的是,大人們很喜歡隨意評價孩子,給孩子貼標籤。

請不要隨意評價我的孩子,你沒這麼懂ta

大人的這種行爲隨意到什麼程度呢?

孩子一進門,貼標籤的行爲便開始了:才一個月不見,你怎麼胖了這麼多啊?

飯桌上,孩子不愛吃油膩的雞鴨鵝,獨愛姥姥做的清蒸鱸魚: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挑吃呢?這樣子多沒禮貌啊?

孩子不愛穿鞋子,光着腳丫在客廳跑:你怎麼這麼不講衛生?光着腳丫多髒啊!

……

雖說這些評論孩子聽聽也無妨,因爲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不可能只聽到好的聲音,但大人們隨意評價孩子的行爲,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真的不是什麼好事。

關於標籤這件小事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貼標籤效應”,“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標籤是“好”是“壞”,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給一個人“貼標籤”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

例如,一個女孩兒剪了短髮,被說像“假小子”,以後她可能會經常留短髮,來“印證”大人對她的評價;大人越是說某個孩子淘氣,他就有可能越來越淘氣;大人越是說某個孩子膽小,孩子就可能越來越膽小。

我們簡單地將孩子歸到某一類別上去,無形中給了孩子一個暗示:其實你是這樣一個孩子。於是孩子接下來的行爲很可能都會往這個點上靠攏。因爲在孩子的眼裏,大人的話都是對的,大人就是權威。

請不要隨意評價我的孩子,你沒這麼懂ta 第2張

注意,你對孩子的評價很可能是片面的

很鬱悶親戚對朵朵的一個評價:“這孩子很挑食”。

事實上朵朵並不挑食,只是餐桌上的大多數食物都偏油膩,孩子習慣了比較清淡的飯菜,且孩子早就嘮叨着想吃姥姥做的清蒸鱸魚了,因此纔會多吃幾口。

如果這位親戚多和朵朵吃幾頓飯,就會知道原來孩子並不是你所認爲的“挑食”了。

很多時候,孩子只是在某種行爲、某個時間纔會有這樣的表現,但是大人對孩子的評價,卻常常是概括性的。

比如,看到孩子某次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就當面說孩子“小氣”;看到孩子和大人頂了一次嘴,就評價孩子“不聽話”;如果孩子一時調皮搗蛋,就直言不諱地告訴孩子“你是個頑皮的孩子”。

僅僅因爲孩子一次兩次的表現,就斷定孩子是這樣的人,未免也太片面了吧?孩子如果真的“小氣”,他會慢慢在羣體遊戲中學會分享,在書籍故事中明白分享的意義,而你對他隨手貼的標籤,除了讓孩子很不爽、越來越小氣之外,並不能引導孩子往你期待的方向前進。

另外,孩子“小氣”、“髒”、“挑食”等,都是孩子的本性,客觀來說是沒有對錯的,如果表現比較惡劣,也只是因爲大人沒有引導好而已。高高在上地評價孩子這裏不好,那裏不好,真的只是因爲你年齡比他大,已經被“社會化”了而已,沒啥好嘚瑟的!

請不要隨意評價我的孩子,你沒這麼懂ta 第3張

正面的標籤,就一定是好事嗎?

既然負面的評價對孩子的成長不利,那麼是不是正面的標籤就一定好呢?我看未必。

很多從小被貼上“懂事”標籤的孩子,可能會過於考慮他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需求,從這個角度看,正面的標籤其實也有反作用。

但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一下子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我們也免不了對孩子的行爲作出某些評價,這該怎麼辦?

? 只評價事件,不評價人

如果孩子在某件事上的表現不好,要針對事件本身進行客觀的評價,同時不要用批判的語氣,如果你也才4歲,面對同樣的情形,不見得你會有更好的表現。

例如孩子在飯桌上很挑吃,可以悄悄告訴孩子:“大家都很喜歡吃鱸魚,要給其他人留一點。其他菜也很好吃,你也可以嚐嚐。”

? 抓住機會,讓孩子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孩子的個性是多面性的,不同時間表現通常不一樣。如果一個孩子常常表現得很粗心,但是有一次表現得很細心了,抓住這個機會告訴他:“這個遊戲需要很細心才能完成,原來你可以做得這麼好!”

? 保持客觀和耐心

孩子的行爲個性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要因爲孩子一兩次的表現,就變得緊張兮兮,認爲自己的孩子是一個“XXX的孩子”。其實孩子的個性、內心世界比你想象的要豐富多了,你看到的僅僅是一面而已。保持客觀和耐心,你才能看到孩子不爲你所知的另一面,這樣孩子纔有機會成爲獨一無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