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0~3歲語言發展黃金期!按階段引導說話,你做對了嗎?

0~3歲語言發展黃金期!按階段引導說話,你做對了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語言是一種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意願和思想能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

坦白說:做家長以後,總是有意無意存在一種焦慮:

“別人家的孩子會叫‘媽媽’了,我家寶寶怎麼還一點動靜沒有?”

“都說‘貴人語遲’,可是這也太遲了吧!都兩歲了,只會說幾個詞,正常嗎?”

“寶寶是性格內向還是自閉症啊?總是不肯開口,愁死我了!”

“孩子下半年上幼兒園,可是她還不會學話,吐字也不清晰,被欺負了不會告狀怎麼辦?”

0~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

出生時的第一聲啼哭,是孩子語言的開始;大約兩三歲,絕大多數孩子都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入園前,他們往往已經熟練掌握母語。

孩子學說話,固然可以持“水到渠成”的態度,不過,爲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對孩子掌握更豐富的詞彙、更流暢的表達,甚至樹立自信心,都是非常必要的。

0~1歲 語言的準備期

0~3個月:

新生兒用哭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們開始對聲音敏感,最喜歡媽媽的聲音;

經常發出“ku”和“gu”的音節……

3~6個月:

會確定聲源,還會向有聲音的方向轉頭;

會嘗試發出“ba”“ma”“ga”之類的簡單音節;

有人跟寶寶說話時,他們會努力發出聲音迴應……

6~9個月:

問寶寶“媽媽呢?”,寶寶會看向媽媽;

寶寶會模仿外界的聲音;

能聽懂或知道一些東西的名稱……

9~12個月:

會通過語調、語氣感知父母的意思;

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令,比如“過來”,“給媽媽”;

開心時,會嘟嘟囔囔,用有限的語言能力表達自己……

多和寶寶說話,儘管看起來很傻

新生兒對媽媽的聲音很着迷,因此,媽媽每天都需要抽出時間和寶寶對話,充滿感情地看着寶寶,用輕鬆愉快的語調,配合生動的表情和寶寶聊天。

餵奶、洗澡、散步,都是和寶寶說話的好時機。

比如,“媽媽要給寶寶洗澡啦”,“我們先脫掉衣服”,“要抹肥皂咯”,“再拿水衝一衝,寶寶不要緊張哦!”

也許一開始,寶寶對媽媽的話並沒有太明顯的反應,不要灰心,堅持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寶寶非常喜歡看家長說話時的嘴型!這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便於寶寶模仿。因此,家長在和寶寶說話時,儘量要讓寶寶既可以聽見你的聲音,也能觀察到你發音時,脣舌的動作。

積極迴應寶寶的“咿咿呀呀”

家長可以做一名熱心的聽衆,用模仿寶寶的聲音和語調來回應寶寶。比如,用“咿咿呀呀”來回應寶寶的“咿咿呀呀”,寶寶會對這種互動非常興奮的!

0~3歲語言發展黃金期!按階段引導說話,你做對了嗎?

當寶寶開始說出“mama”這樣的音節時,媽媽可以積極迴應,並擴充對話,“媽媽在這裏,寶寶,你是在叫媽媽嗎?”

1~2歲 語言的豐富期

12~18個月:

能開口叫“爸爸”、“媽媽”,還能說出更多熟悉的人或事物名稱;

能理解的詞彙越來越多,遠超他們能說出的詞彙量……

18~24個月:

寶寶會癡迷於各種聲音,這是寶寶語言發展的基礎;

詞彙量激增,開始掌握組詞的能力,如“不喝水”,“要neinei”;

能夠和別人進行簡單的對話……

積極開展各種“詞彙輸入”

對寶寶來說,豐富的詞彙積累是非常重要的。

這些“詞彙輸入”可以來自日常對話,也可以通過閱讀繪本、指認事物積累:

爲寶寶準備一些適齡的繪本,並嘗試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和他共同閱讀。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讓寶寶意識到,每個物體都有名字,“這是冰箱”,“那是電視”,也可以爲寶寶介紹這些物體都有什麼屬性。

總之,多向寶寶描述這個世界吧!

0~3歲語言發展黃金期!按階段引導說話,你做對了嗎? 第2張

不要急於糾錯

發音不準確,把“是”說成“系”,“奶奶”說成“來來”,這都是正常的!

寶寶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很多發音或詞語使用錯誤,不要急於糾正寶寶,更不能嘲笑寶寶的發音,這可能會打擊寶寶的積極性,讓寶寶感覺受挫,導致“不願開口”!

家長可以迴避糾錯,通過重複正確發音和用法來引導寶寶。

家長不要太“善解人意”

新生兒出生後,經過數月磨合,絕大多數媽媽,都能很快了解寶寶各種哭聲背後隱藏的真實需求。

隨着寶寶長大,養育者(媽媽、爸爸或奶奶),也能明白寶寶小手朝門口一指,就是想出去玩了;寶寶哼哼唧唧,就是想喝奶了。

家長這麼“善解人意”,寶寶自然不會認爲說話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因此,家長有時不妨延遲響應,或故意曲解,比如寶寶哼哼唧唧想喝奶,家長可以故意問,“你是想看書嗎?”觀察寶寶會想出什麼辦法向你表示他的需求,隨後,再假裝恍然大悟的樣子,給寶寶餵奶。

當然,並不是必須要等寶寶說對了才能餵奶,這樣太強人所難了!

餵奶的同時,可以認真對寶寶說,“喝奶”,通過反覆強化,增強寶寶對“喝奶”這個表達的印象,讓寶寶明白,“說話”是最能讓家長理解自己需求的方式!

0~3歲語言發展黃金期!按階段引導說話,你做對了嗎? 第3張

2~3歲 語言的爆發期

2歲:

掌握和使用的詞超過100個,開始能說出有2~5個詞語組成的句子;

能根據指令指出相應的圖片或東西;

能重複家長說的詞語或短句……

3歲:

開始掌握大小、數量、顏色、形狀等各種概念;

能基本理解成人的對話,能和成人進行對話;

詞彙量積累得越來越多,開始愛提問、能回答、懂問候、會告狀……

引導孩子講述或描述

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多說”!

家長可以經常陪孩子聊天,給孩子唱歌、讀書,甚至引入故事機、動畫片等,有益於提高孩子對交流的興趣、詞彙量的積累、語言表達的規範和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在陪伴孩子閱讀繪本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複述聽過的故事或情節,在講完故事後,還可以和孩子開展討論!

ps: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儘量使用便於理解的短句。

比如,在閱讀完《肚子裏有個火車站》後,可以和孩子聊聊:

“你來聽一聽:媽媽肚子裏,有沒有小精靈打呼嚕的聲音?”

“小精靈在幹什麼呢?”

“小精靈最愛吃什麼呀?”

0~3歲語言發展黃金期!按階段引導說話,你做對了嗎? 第4張

鼓勵孩子和別人交流

語言是通過反覆溝通、交流習得的。

除了家庭環境,家長還應該有意識地爲孩子營造不同的交流和活動機會,讓孩子在正常的社會交往中,學習運用語言:

鼓勵孩子向他人問好,學會簡單的寒暄“套路”;

讓孩子幫你傳達一些簡單的信息,比如“點菜”、“買單”、“打包”;

帶孩子參加朋友之間的家庭聚會,讓孩子有機會學習你與他人的交往方式……

這些煩惱,你有嗎?

孩子分不清“你”、“我”、“他”怎麼辦?

一般來說,孩子要到36月齡左右,才能較爲準確地用“你”、“我”、“他”來指代周圍的人,特別是能正確使用第三人稱“他”。

幼兒能夠正確使用“你”、“我”、“他”,是以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爲前提的。因此,孩子一般在2歲左右,能夠最先分清“我”。

在生活中,家長也可以刻意通過一些情景對話,讓孩子明白“你”、“我”、“他”之間的區別。比如,媽媽問爸爸,“你吃蘋果嗎?”爸爸可以回答,“我不吃,你吃吧!”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了範本,孩子自然就能模仿起來,並熟練運用。

如何判斷孩子語言發育遲緩?

一般來說,孩子會在1歲左右開始說話,稍遲一點也屬於正常現象。

2歲左右的孩子說話口齒不清、錯誤使用字詞或句式是很正常的現象。

至少3歲前,家長都要連蒙帶猜才能弄明白孩子究竟說的是什麼,而有些發音錯誤甚至在其學齡前期都是一直存在的。

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可能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情況:

隨月齡增加,孩子的語言能力進步不大或不明顯,長期只會說簡單的字詞而不會說句子;

用一個聲音或一個名稱指認所有東西,這種狀況並未隨月齡增加有明顯好轉;

無法指認常見物體,即便在家長的引導下也無法很好地完成要求;

對大人的問題無法正確地做出反應,而只是模仿問題的一部分字詞或句式結構,比如當被問到是否吃飯時,不會回答“吃飯”,而是重複“飯”這個詞……

總的來說,如果孩子的問題不在發音,而是表現在說話積極性不高或對聲音的反應異常,則需要家長謹慎對待、持續觀察,必要時帶寶寶就醫篩查。

小編說

孩子學說話,當然可以秉持“水到渠成”的態度。

不過,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能夠讓孩子掌握更豐富的詞彙、更流暢的表達,甚至樹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