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對孩子的管教是“先嚴後鬆”還是“先鬆後嚴”?

對孩子的管教是“先嚴後鬆”還是“先鬆後嚴”?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長表示疑惑,對的孩子管教到底是“先嚴後鬆”還是“先鬆後嚴”?下面來看看這篇文來了解一下吧。

前幾天,和朋友約好要一起吃飯,結果朋友臨時有事要晚到半個小時。過了好一會,朋友便匆匆而來。

原來是要出發的時候,一個朋友讓她幫忙找一個家庭教師,給她的一雙兒女補課——這已經是他第三次要求朋友幫她找家庭教師了,在這之前,已經有n和老師被這個兩個熊孩子氣走了。

朋友的朋友姓周,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十幾歲就開始做生意,吃苦耐勞,生意做得也是風生水起。對於一雙兒女,小周總覺得現在條件好了,要給孩子最好的,總覺得孩子還小,要寵着點。

結果現在孩子8、9歲了,不愛學習,小小年紀就花錢如流水,還總是在外惹事。

小周兩口子都沒什麼文化,就想着高價聘請家庭教師來幫忙管教孩子。但是沒有一個老師能管得了已經養成惡習,充滿戾氣的孩子。

小周對朋友說,這些年辛苦打拼,就是爲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讓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彌補自己沒文化的缺失,可沒想到,孩子這麼不爭氣!

其實,不是孩子不爭氣,而是小周夫婦錯過了對孩子管教的最佳時期,他們總是在想,等孩子大了就好了,就能理解父母的辛苦,好好學習,努力讀書,可是他們卻不知道了,一棵小樹苗如果從小就歪着長,不及時扶正,你信它以後會茁壯成長爲參天大樹嗎?

對孩子的管教是“先嚴後鬆”還是“先鬆後嚴”?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從前有位富翁,年近五十方得一子。他把這個兒子看成無價之寶,成天樂得合不攏嘴,遷就放任,任其爲所欲爲。

兒子長到四五歲的時候,一不高興就張口罵人、動手打人。但富翁覺得孩子年紀小,不懂事,孩子做錯了事,他也不認真管教,隨便敷衍兩句拉倒。

隨着年齡的增長,兒子的惡習越來越多,膽子也越來越大。

到了十七八歲,竟然偷父親的錢,到外面賭博,且一擲千金。富翁知道後非常生氣,覺得再不管兒子就不行了,於是當衆把兒子罵了一頓。

結果,兒子不但不怕,還口出狂言:“你這老東西,該死不死,還罵我!你當心點,我遲早弄死你!”富翁聽了這話,氣得渾身發抖。

當晚,他想:兒子的渾話雖說是氣頭上說的,可也不能不防。於是,他把一隻小鬥桶放在鋪好的被窩裏,僞裝有人在睡覺。他則悄悄躲在牀後邊,屏息靜氣地等着。過了一刻鐘,他見兒子輕手輕腳推門進來,手裏提着一把鋥亮的斧頭,一到牀前便怒氣衝衝地舉起斧頭,朝牀上亂砍一通。

只聽“啪”的一聲,小鬥桶碎了,兒子以爲父親的腦袋被砍碎了,慌忙丟下斧頭,倉皇逃走。

對孩子的管教是“先嚴後鬆”還是“先鬆後嚴”? 第2張

光陰似箭,一晃十多年過去,富翁已有八十多歲,老婆已經去世,他暮年孤獨,苦不堪言。雖恨兒子無良,但仍希望兒子能夠脫胎換骨,改邪歸正,重新回到自己身邊。

一天,富翁正在桑園散步,忽見一個年逾三十的農夫朝他走來。農夫說:“老人家,請你把這株老桑枝彎過來。”富翁說:“你開什麼玩笑,老桑枝哪裏還彎得動?”那農夫說:“有理、有理,桑枝要小彎,兒子要小教。”富翁聽了這話,頓觸舊恨,不禁泣不成聲。

農夫又說:“老人家,你仔細看看我是誰?”富翁上下打量,細細端詳,發現眼前之人正是自己逃命在外的兒子。父子二人久別重逢,百感交集,抱頭痛哭。

對孩子的管教是“先嚴後鬆”還是“先鬆後嚴”? 第3張

柏拉圖說:“對孩子最殘忍的事情就是讓孩子心想事成”。好孩子千篇一律,熊孩子真的各有各的“熊”法。近年來,由於“熊孩子”造成的衝突事件頻發,他們以自我爲中心,爲所欲爲,在公共場合亂折騰,缺乏規則意識,瞎胡鬧的背後正是其家長從小的默許,這種默許對孩子來說不正是“最殘忍的事情”嗎?

許許多多的生活實際例子也告訴我們,教育孩子“先鬆後嚴”往往會害了孩子。
常言說:“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並非空談,科學研究顯示,在成長的過程中0-6歲孩子的教養,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一般而言,孩子的大腦發育在0-3歲就已經完成了80%,7歲將完成90%。

3歲的孩子,不管是說話方式,還是人格性格都已經基本形成。

他們兒童不僅聽得懂,還會感受大人的情緒,但是卻不會表達。

這個階段是孩子不斷吸收和累積智慧的過程,家長教給孩子什麼,他們就吸收什麼。

孩子小時候,分辨是非的能力差,但是感受力以及模仿能力很強,若能在此時加以培養訓練,就會比較容易形成好的習慣、好的價值觀,即便此時孩子有一些毛病,家長也是比較容易糾正過來。

隨着年齡的增長,家長對孩子的管束可以逐步放鬆,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管束放鬆後孩子並不會變壞,因爲習慣使然,以前養成的好習慣會繼續發揮作用,制約孩子的言行,不讓他有出格行爲。

如果孩子小時候,家長對其不加管束,放縱溺愛,任其爲所欲爲,孩子就很容易養成壞習慣,長大後家長不管再怎麼想嚴厲管教,予以糾正,壞習慣亦有慣性,想糾正過來也不容易了。

蒙臺梭利博士也說過,“幼兒是成人之父!”也就是說,成人的種種品性與能力的基礎大多是在小時候形成的。幼兒期的教育狀況孕育了成年期的發展潛質。

所以,教育孩子要選擇“先嚴後鬆”而不是“先鬆後嚴”,像放風箏,起初要拉緊線,不拉緊線風箏就飛不起來。等風箏飛起來後,你就可以慢慢地把線放鬆一些,這樣風箏會飛得更遠更高。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