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內向建議,內向不要緊但一定要向外!

孩子內向建議,內向不要緊但一定要向外!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內向的孩子好不好?5歲的女孩小薇,總是感到特別緊張、擔心、害怕,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聲音都會感到緊張。孩子內向不要緊但一定要向外!

小薇的父母對她特別溺愛,整天噓寒問暖,即使磕破一點點皮、受一點點傷,家長就心疼得不行。而且家裏老人每次一生病,全家也都特別緊張,孩子整天在這種氣氛中長大,就會非常膽小。

小編說,現在,很多孩子像小薇這樣,在家裏受到特別呵護。建議家長,在培養孩子過程中,要讓孩子“向外”發展,培養孩子對外界的好奇心、探索心,而不要只關注自己。

讓孩子向外發展

這裏說的“向外”,並不一定指的是“外向”。

家長要培養孩子“向外”發展的能力。不要孩子一有不舒服,家長就焦急萬分,擔心受怕,到處帶他看病。當然,這並不是說不重視孩子的健康。家長應多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接觸大自然,參加有益的體育運動,就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不良情緒的產生。

孩子內向建議,內向不要緊但一定要向外!

培養社會適應能力

判斷一個人心理是否足夠健康,有一個社會適應標準,即社會適應能力。大多數專家傾向於用這一標準來衡量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無論在學校、家庭還是到了陌生的環境,如果具有調控自己來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就是好的。相反,如果習慣了家裏所有人都在呵護自己,按照自己的要求來,總是要求別人來契合他的需求,這樣的孩子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中,可能總是在碰壁。這是心理健康發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家長應引起重視。

要讓孩子建立夥伴關係

對於孩子來說,還有一些其他的心理健康判定的方法,比如懂得規則,不要特立獨行。有的孩子兩週就可以適應幼兒園生活,而有的孩子,過了半年甚至更長時間,還不能跟老師正常互動。另外,要讓孩子樂於建立夥伴關係,這對於再大一點的時候以及成年後,建立比較好的人際關係是有好處的。有的孩子總是在躲,害怕;而有的孩子在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就會表現出愉悅。

讓孩子學會分享

孩子還有一個優點是值得培養的,就是樂於分享。不一定是分享東西,而是表現出願意一起做遊戲,分享遊戲過程中產生的快樂。在這個方面,有些孩子主動一些,有些孩子被動一些,有些孩子完全不能。對於後者,就需要干預,要創造環境,讓他得到鍛鍊。老人帶孩子的過程中,有些人怕孩子在外面出問題,無法向孩子父母交代,就寧願讓孩子在家待着。如果孩子先天素質好,不會因爲這些事情影響發展,但如果孩子先天氣質類型屬於內向固執敏感型,這樣就對孩子發展十分不利。

孩子內向建議,內向不要緊但一定要向外! 第2張

孩子需要陪伴和情感交流

在小年齡孩子的撫養過程中,爲了避免出現像銘銘這樣的心理問題,家長還應注意什麼,應該如何去做呢?

王愛華說,在這個時期,家長應該做到有的陪伴,多建立非“任務型”的陪伴。

什麼叫“非任務型”?現在大多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沒有很多時間來陪伴孩子。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每天至少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跟孩子進行充分的情感交流。對於小年齡的孩子,容易出現“任務型”的相處。也就是吩咐孩子,必須寫作業、學習奧數、練琴、練球,而不是一起遊戲,一起有情感的聯結。其實,這種遊戲型、“非任務型”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種情感上的需求 。

另外,雖然現在有一些理論表明,在1歲以內某個特定時期,女孩會對父親更依戀,男孩會對母親更依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一定要明確把時間段分開。父親和母親,誰有時間誰就陪伴。更多的關愛、呵護和情感聯結,都是兒童時期始終需要的。

前段時間,網絡上有種說法叫做“缺失的父親”,這也反映了中國絕大多數家庭的現狀。父母並不是離異,孩子並不是沒有父親,但在家庭裏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或環境當中,父親的角色是虛無縹緲的,因爲幾乎見不到。

在現代社會,父母既要有精力照顧事業和自己的生活,又要照顧孩子,任務非常艱鉅。但是,既然培養孩子是一種社會責任,家長總是要儘可能調整自己的時間和狀態。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遊戲, 通過遊戲的方式與孩子交流,不失爲一種最好的方法。因爲對於很小的孩子來說,家長沒辦法通過講道理的方式來進行培養,只能通過陪伴,通過遊戲過程中的互動,讓孩子在觀察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