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這六件事不要指望老師教給孩子,而是應該由家長來教

這六件事不要指望老師教給孩子,而是應該由家長來教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少家長在把孩子送到學校後,總是會習慣性地對老師說,我們家孩子就交給您了啊,拜託了!似乎在他們看來,把孩子交給老師就可以了,做家長的只要站在身後,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支持就行了。

然而,涵媽對此不以爲然。完全將孩子託付給老師,很大程度上減弱了家長的責任,最後卻大大加大了孩子成爲問題少年的機率。

畢竟,父母纔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學校,老師要管很多學生,不可能每個都顧得到。況且,老師能教的頂多是書本上的知識,書本以外的纔是生活,而這必須要靠家長自己。

1、溫馨的成長環境

我們都知道,孩子上學以後,在學校呆的時間有時候可能比在家還多。雖然,好的學習環境可以由學校提供,但是爲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暖的成長環境,卻只有家庭才能做得到。

我有一個朋友,她女兒今年才12歲,就已經嚷嚷着不想上學了。爸爸跑到學校去諮詢,以爲是哪個老師管教太過,讓孩子討厭學習。後來,在跟女兒的多次交談中,才慢慢了解到,原來女兒不想上學是因爲爸媽總是吵架,讓她沒法專心學習。而一考差了,就要接受各種盤問和訓斥。

這六件事不要指望老師教給孩子,而是應該由家長來教

生活中這種事雖然不多,但常見的是,很多孩子到了學校就想逃學,或是厭學,甚至輕生,做出種種不可思議的事。

看似是老師沒管教好學生,實質上卻是家長沒有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倘若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孩子也不會厭世輕生;倘若父母生活作風良好,積極上進,孩子也不會自甘墮落;倘若家庭氛圍溫暖,輕鬆有愛,孩子也不會心生怨懟。

2、讀書的興趣

在學校,老師可能會給孩子羅列很多讀書清單,不時告訴孩子要好好讀書,多看點書,將來才能考上好大學。

然而,給孩子再多的書都不如讓孩子培養起喜歡讀書的興趣。這點,我相信家長往往比老師更有號召力和感染力。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許多著名的作家和學者,往往都是出自書香門第。比如,周恩來,陳道明,林徽因等等。由於從小就飽讀詩書,將讀書發展成了一項樂趣和愛好,甚至是專長。長大後的他們不僅學識淵博,還依靠這個專長髮展成了事業。

這六件事不要指望老師教給孩子,而是應該由家長來教 第2張

不難發現,之所以他們能夠在讀書上有所成就,歸根結底還是得益於父母發揮了功力。

畢竟,讀書的樂趣是可以慢慢發現的,讀書的習慣是可以慢慢培養的。在一個家庭裏,倘若父母都是手不釋卷,筆耕不輟,難保孩子不會效仿多讀些有益的書。

3、良好的生活方式

我們都知道,在學校很多時間都是一致的,固定的。到飯點了,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去食堂吃飯;上課鈴聲響了,所有的學生都得坐好準備上課;而熄燈了,所有的學生又得按照時間睡覺。

雖然學校的統一作息時間能在短期內幫助孩子養成一個早睡早起、按時做事的好習慣,但是要讓孩子養成一個受益終生的生活習慣還是必須要依賴家長的督促和引導。

這六件事不要指望老師教給孩子,而是應該由家長來教 第3張

比如,之前我就見過不少孩子明顯呈現出兩極分化狀態:在學校,按照規定起牀睡覺學習,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牀鋪自己鋪;而一回到家,立馬就大變樣了。不僅熬夜賴牀,不學習,而且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會洗了。

造成這種反差的原因,還是在於家長的包辦與縱容。

其實,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首先家長自己要做到以身作則。其次,多對孩子加以管束,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儘量不代替。

4、強烈的安全意識

幾乎所有的老師在孩子進出學校前,都會囑咐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提高安全防範意識。然而,即使老師說的再多,如果家長仍舊帶着孩子闖紅燈那也是白搭。

畢竟,老師只負責孩子在學校內的安全,而管不了校門外的情況。更何況,即使是在校內,老師也做不到24小時全方位監督。

因而,讓孩子從小就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還是要靠家長來做到。

這六件事不要指望老師教給孩子,而是應該由家長來教 第4張

比如,從小就對孩子進行一些生命安全規則的教育。在帶孩子過馬路時,堅決不去闖紅燈、逆行。並且,告訴孩子要學會分辨,不要隨意接受陌生人的求助和東西,更不要跟着陌生人走。

同時,多給孩子上一些生理安全教育課。告訴孩子自己的身體不可以隨意外露,更不可以讓別人觸摸侵犯等等。只有從小就對孩子樹立各個方面的安全意識,孩子的生命及身體安全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5、優秀的學習習慣

很多在考場上能多次取得好成績的同學,往往不是因爲他們有學習的天賦,而是有一個優秀的學習習慣。

在課堂上,老師能教給學生這道題的解題方法,那道題的學習技巧,但卻教不了孩子怎麼去養成一個優秀的學習習慣。

這六件事不要指望老師教給孩子,而是應該由家長來教 第5張

可以預見的是,在一個家庭裏,習慣是會相互傳染的。通常來說,父母有着怎麼樣的學習習慣,孩子往往也會發展的相似或雷同。

父母做事磨蹭,孩子多半做作業也沒時間觀念;父母寫字潦草,孩子多半寫字也不會端正;父母喜歡做筆記,孩子多半也會喜歡整理和記錄。

6、待人接物的能力

身處學校,孩子從老師那裏學到的多是書本知識。然而,只會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比起一個書呆子,會妥善地待人接物的人才顯然更受社會歡迎。

毫無疑問,家庭是孩子最先開始接觸其他人的地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生活嚮導。

比如說,來客人了,教會孩子怎麼去招呼,怎麼去泡茶;帶孩子坐公交車,教會孩子怎麼禮讓老人;帶孩子去兒童樂園玩,告訴孩子怎麼和小朋友和平相處,互相分享。

這六件事不要指望老師教給孩子,而是應該由家長來教 第6張

如此,不難發現,孩子這些基本的待人接物的能力其實是很小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有意培養的。

當你不斷提升孩子待人接物的能力時,她也會變得更容易與人相處,性格也會變得更加活潑大膽。

孩子的學習雖離不開老師,但孩子的成長更需要父母。作爲家長,與其等着老師對孩子負責任,不如自己先對孩子盡責。

畢竟,老師只是老師,永遠替代不了父母的作用。有些事,父母必須要親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