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好的教育就是打造最強鐵三角,爲人父母先具備“職業素養”

好的教育就是打造最強鐵三角,爲人父母先具備“職業素養”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我來說,3歲前讓一個孩子內心充滿愛,行爲慢慢趨於規範,可以講得通道理,那就是我們爲人父母教育到位了。

3歲後,一般大部分孩子就進入幼兒園了,這時,孩子的關係圈就開始出現變化了,老師這個角色介入了。老師、父母在孩子教育裏的角色分別是什麼?這是我從小D入學前就開始思考的,幼兒園的確還沒真正教什麼,但這樣的關係打造和溝通模式是需要我們每個家長來探索的。

我一直覺得一旦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最好的教育就是這樣的鐵三角關係,父母-老師-孩子,三者缺一不可。當然,如果你骨子裏堅持認爲,老師對孩子好的唯一條件就是靠送禮的話,那現在就可以點擊左上角退出了。我不敢說這樣的老師沒有,但我相信人與人之間好好說話,哪裏都是適用的。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其實都是覺得需要和老師溝通,也是有這個意願溝通的。但我也相信,大部分父母一開始會覺得很難,包括我自己也是。摸索下來,這個本身就是一系列值得寫的話題,今天就先分享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上手的,如何和老師說的那些話術和一些溝通禮儀(這個坑我挖下了,今後會繼續寫其他的)。

當你提建議時。。。

這估計是每個家長最容易遇到的情況,很多父母最容易想到說的話就是,“你應該XXX。。。”然後,有的家長就選擇直接說了,大部分家長開始糾結說還是不說,怕得罪老師。

我自己的一個經驗是,每次給老師提建議時,把“你”開頭換成“我”開頭,這樣就會少了很多衝突感。“老師,你們去操場玩的時候應該多看着點我兒子”,這句話的火藥味就很重,不妨可以這麼說“老師,我挺擔心我兒子每次操場自由活動時間都玩瘋了磕碰,是不是。。。”,效果就會好很多。

當我們用“我”開頭時,我們傳達的是,我作爲家長是第一責任人,我是來尋求合作共同幫助孩子,而不是指責問題。

當老師向你“告狀”時。。。

我見過不少家長,當老師打電話來說,“你女兒又上課不守紀律了”,通常的反應就兩個,要麼辯解,“我女兒在家蠻好的啊”;要麼道歉,“抱歉啊,老師,給你添麻煩了”。

但這兩個回覆對於教育孩子都是沒有建設性意義的,我通常會說的第一句話是,“能具體和我說說,你指的不守紀律的表現是哪些?”,這樣的一句問話,我們不僅可以瞭解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自己的孩子永遠自己是最清楚的,有時老師籠統的一句“不守紀律”,當我們知道具體發生的時間地點後,也許我們就明白孩子行爲背後的動機。

而且這樣的提問讓我們和老師的對話重點轉移到了“接下來該怎麼做”,把老師拉入了共同教育的三角關係中。教育並不是爲了孩子的過去,而是塑造孩子的未來。

好的教育就是打造最強鐵三角,爲人父母先具備“職業素養”

溝通中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爲了回覆而聆聽,卻不是爲了理解而聆聽

當你想表達不同意見時。。。

和老師共同教育時,總會出現意見不同的時候,你覺得老師這麼做不對的,你認爲孩子應該這樣,這非常正常的。我經常會把這個作爲一個特別好的契機,和老師發生思想碰撞,這個過程中,我和老師都能更好了解對方,我也讓老師更好了解小D。

但有時,很多事情的“不同”並不是絕對的對錯,而且我是一直相信並且尊重老師的專業性的。因此,在提不同意見時,我會特別注重表達事實,而不是觀點。當我們所表達的事實足夠清晰精準時,老師自己也會有結論和解決方案。

我經常會說的是,“我觀察到。。。”這樣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而不是“我認爲。。。”,比如,針對孩子不午睡的情況,“我觀察到我女兒需要充分放電後才能安靜下來午睡,我不知道幼兒園有沒有機會讓她在午睡前活動一下?”

這麼說,也許最終解決方案並不是這樣的,但至少我們提供了一個事實幫助老師更好了解孩子的特點。瞭解孩子越多,老師也就更能對症下藥。

最後一句。。。

我可以怎麼做?我們家庭可以如何配合協助你?

這也是我經常會說的,將心比心,我們面對一個自己親生的娃都時不時崩潰發飆,而老師面對的是一整個屋子那麼多的孩子。即使在紐約,我也曾遇到過一個老師非常崩潰地和我抱怨小D某件事。

人在情緒上難免會出現用詞比較過激的情況,我當時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聽到你說的這些了,我可以怎麼做?” 這和修養什麼的無關,只是我發自內心覺得,孩子的問題首先是父母的責任。

不管老師用怎樣的情緒措辭說,我們這句話也讓老師明白,作爲家長,我們是願意積極參與到孩子教育中的,而不是把所有孩子問題都歸咎到老師那。

成熟的標誌就是當我們開始停止指責他人

建立和老師溝通渠道的禮儀

每次小D換了新老師或者幼兒園,我有個習慣就是主動建立和老師溝通的渠道。很多人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剛認識的人,如果不是第一時間主動破冰,接下來就很難再有機會深交了。

和老師的關係也是一樣的,剛開學的第一個月如果沒有主動跨出這一步和老師聊,之後要順暢聊孩子就會越來越難。因此,小D開學第一個月,我會非常刻意去做這件事,而這個過程也該遵守一些禮儀。

1、溝通渠道

我們很忙,老師也很忙,有效溝通是爲了互相提高效率。但經常地,我們只從自己角度出發。我認識小D每一個新老師後,第一件事就會問,你希望今後怎麼和你保持聯繫。有的老師喜歡短信,有的喜歡郵件,有的喜歡當面談。瞭解了他們的溝通方式後,談重要的事情就知道用什麼方式是最容易找到他們,而且也不會另人反感。

比如小D2歲那個幼兒園的班主任最喜歡的就是當面聊,那我就會了解清楚一般她什麼時侯有空,會不定期去幼兒園。而小D現在的班主任更加習慣地就是郵件溝通,那我現在更多地會用郵件。

2、有備而來

如果每次是要和老師談論小D教育問題的,去之前我都會做一些準備。我會問自己兩個問題:

小D的主要問題:具體例子說明(例子最好用5W1H表示,也就是什麼時侯、什麼地點、誰、發生了什麼、爲什麼、怎麼樣)

見老師的目的:尋求幫助?還是分享新發現?或者是澄清疑問?目的不同達成的結果也就會不同

另外,如果是發郵件溝通的話,我一定會把標題設置成這樣的格式:“諮詢/分享+小D名字+問題總結”。比如,小D去年上了幼兒園後開始在家出現頻繁的尖叫行爲,我當時懷疑是從她同學那學到的,於是就先寫了一封信瞭解情況,標題就是“諮詢 Dorothy 頻繁出現尖叫行爲”。

試想,一個老師每天郵箱裏躺着那麼多的信,當我們的標題可以儘量清晰溝通訴求,其實也是在爲老師節省時間,從而增加了溝通回覆的效率。

3、及時反饋

這一點也是特別重要的,凡是和老師溝通過的,特別是老師給予了我建議的事情,我一定會及時和老師反饋,基本上都會涵蓋以下三點:

根據上次討論的,我做了什麼?

小D出現哪些變化?

我的反思感悟是什麼?同時希望老師在課堂可以怎樣配合?

和所有團隊管理本質一樣,我始終相信激勵人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對於老師來說,當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行爲可以改變塑造一個小生命,甚至影響一個家庭時,這種成就感會最大的。

這樣的及時反饋,不僅僅讓老師覺得他們的意見得到尊重,更關鍵的是,他知道,這個學生的家長是明理的,更是注重家庭教育的。沒人不願意多和這樣的家庭進行溝通吧?

也許是自己曾經做職業經理人的工作關係,我始終覺得,每個角色都需要有一定的“職業素養”(being professional),家長這個角色也不例外。

打造和老師的溝通渠道,回到根本就是我們首先需要去展示我們自己做家長的專業度。專業度並不是說,我們需要把自己包裝成“完美家長”,打造“完美孩子”,但專業度至少要體現在,減少溝通的隨意性,尊重老師的專業性,剋制自己情緒化。

把每一次和老師見面溝通的機會,當成讓老師認識到我們家長專業度的機會。專業的人之間纔會有更加建設性的對話,而不只是互相指責、宣泄情緒、無謂之爭。

好的教育就是打造最強鐵三角,爲人父母先具備“職業素養”, 才能讓我們這樣說,老師願意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