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試試這幾招!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試試這幾招!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有的孩子越是提醒越粗心?“加號怎麼可能看成減號!?你就是不認真!”“我真的很仔細地看題了!”“晚上的演出不準去!這是你自己造成的結果,自己承擔!”父母該拿粗心的孩子怎麼辦?

週末,隔壁突然傳來果果媽的咆哮聲,隨後是果果撕心裂肺的哭聲,5分鐘後,哭聲還在繼續……心軟的小編實在不忍聽不下去了,於是去敲開了門。開門的是果果媽媽,臉上明顯還帶着怒氣。

果果今年上二年級,平時學習還不錯,但最近不知道怎麼了,做題時總是犯一些粗心的錯誤,比如加號看成減號,3看成8……果果媽媽提醒了很多次都不管用。

本來,週末果果媽媽要帶着果果去看音樂會,票是很早之前就預訂好的,但是考慮到最近果果學習不認真,就與他約定如果週三的數學測驗再出現加號看成減號這樣的錯誤,音樂會就取消。原本以爲這樣可以激勵孩子不再犯粗心錯,可誰知考試將結果出來後,果果的錯題恰恰就是因爲加號看成了減號……這讓果果媽氣憤不已,當即決定把票轉給同事。眼看着期待已久的演出泡湯了,果果不停地懇求媽媽再給他一次機會,可是媽媽認爲約定必須遵守,因此毫不留情地拒絕了,於是也就有了果果撕心裂肺地哭聲……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試試這幾招!

去一些教育論壇看看就會發現,果果媽的苦惱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家長們大都會把這些錯誤歸結爲孩子學習“不認真”“太馬虎”“粗心”等等。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試試這幾招! 第2張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試試這幾招! 第3張

面對孩子們的這種”粗心“,家長們的殺手鐗往往是:

叮囑叮囑再叮囑!

提醒提醒再提醒!

結果卻發現毫無意義,完全起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是越提醒越錯!

爲啥?方法不對!!!

粗心具有偶然性,但若經常反覆出現,則這一常見的心理現象的背後就必定存在必然因素。

認知因素

1認知結構不穩定

孩子缺乏對知識整體的認知。

對策:引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溫故知新,建立新知識和舊體系的聯繫。

2思維缺乏邏輯性

乍看好像是粗心所致,其實是對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徹。

對策:引導孩子熟悉基本概念,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讓孩子通過練習,加深對概念的應用。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試試這幾招! 第4張

非認知因素

1感覺統合失調

視覺統合失調會導致孩子在學習中出現閱讀漏字串行、翻錯頁碼、計算粗心、寫字輕重不一等視覺上的錯誤,從而造成粗心。但是僅出現在少數孩子的身上,不具有普遍性。

對策:孩子與外界的接觸、與夥伴的交往有利於強化各類感覺統合能力;力所能及的勞動、體育活動和過獨木橋、跳沙坑、捉迷藏、丟手絹、賽跑等遊戲都能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嚴重失調者可輔以感覺統合訓練和特殊腦力訓練。

2特定的心理因素

如:注意力不集中,緊張、焦慮、盲目樂觀、應變能力不強等都有可能造成特定環境下的粗心。

對策:家長應正確看待分數,幫助孩子客觀看待自己的能力、水平,以輕鬆、愉快的心情迎接每一次考試,並教會孩子一些緩解壓力的心理保健常識。

孩子越提醒越粗心?不妨試試這幾招! 第5張

學習與生活

其實,有一些確實是孩子“粗心”導致的(但是粗心不能作爲做錯題的藉口),有一些卻不見得是孩子粗心而錯。

學習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小編的小侄子上三年級了,回家寫作業時,喜歡把所有的作業都拿出來,一會做一下語文,碰到不會的,就又拿起數學做一做,結果把算式列出來,發現不會做,又拿起英語作業開始做,最後時間浪費了不少,可作業一科都沒完成,而書桌上則是一片狼藉——課本、作業、文具攤得到處都是。

你能想象出一個平時做事拖拖拉拉、心不在焉的人能專心學習嗎?在寫作業的時候突然能變得仔細認真了?把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

學習上細心的習慣不是單一存在的,這與生活密不可分。那些平時就丟三落四、缺乏條理性、沒有毅力的孩子,在學習上往往會容易出現粗心的問題。

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對學習有促進作用,而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然會遷移到學習中去,往往會產生事半功倍的奇效。因此,我們千萬別剝奪了孩子做事的權利和機會。

很多孩子寫完作業後,會把作業本往家長面前一扔,留下一句“幫我檢查”,然後自己去玩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作法↓↓↓

★ 寫完作業後的檢查環節,應該由孩子自己完成。

★ 如果他們不想檢查,那麼家長也不要去幫忙,等到第二天拿到滿是紅×的作業本時,他們自然心裏很不舒服,不想再有第二次,只能寫完作業後自己認真檢查,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檢查的好習慣。

另外,建議家長朋友不要總說孩子粗心!這反而在強化他的粗心。孩子因粗心做錯了題,不妨就事論事地跟孩子一起討論原因何在,儘量不用“粗心”等下結論、貼標籤的字眼,從而淡化他的粗心。然後,積極關注他細心的時候,不失時機地表揚肯定,強化他的細心,喚醒孩子,讓他感覺到自己其實是可以很細心的,這樣孩子就會逐漸改掉粗心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