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跟孩子講道理聽不進去怎麼辦

跟孩子講道理聽不進去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爲什麼會越來越不聽話?爲什麼不能跟孩子講道理?我們總抱怨說孩子不聽話、難管,好好講道理就是不聽,非得吼一頓、打一頓,孩子就老實了聽話了。而我們這一代父母,知道要維護孩子的自尊,幾乎不太會打罵孩子了。

於是我們很有耐心地講道理,期待把教養“說”出來,孩子就會按照我們說的去做。但是效果如何呢?往往是說了N遍孩子也不照做,最後大人孩子都不開心。比如下面這幾個場景,是否正是你和孩子溝通方式的縮影呢?

場景一:

4歲的南南在看電視,已經到了約定的睡覺時間,媽媽提醒他,他央求媽媽讓他把這一集看完,媽媽答應了。可是這一集結束了,南南又繼續換臺看其他的節目。

媽媽不高興地說:“已經讓你看超時了,快去睡覺吧,這樣對眼睛不好的”。

可南南大叫“不要!”

“現在,馬上立刻去睡覺!”看見孩子耍賴,媽媽的聲音提高了。

“可是媽媽,我想要看嘛!”

“你是不是要我打你的屁股?”媽媽拽起南南,拖着他就往臥室走,“我受夠了,真是得寸進尺了,快點睡覺!”

南南一邊喊叫一邊反抗……

場景二:

5歲的明明和媽媽一起去超市,爬到欄杆上打滑梯。媽媽大叫“明明快下來,危險!”

明明根本就不理會媽媽,彎着腰倒掛在欄杆上。

“聽見沒有?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那裏很危險,摔下來我可不管的!”媽媽拉出一輛推車,做出準備要走的樣子。

明明直起身子坐在欄杆上,然後又爬上推車。

媽媽氣得威脅他“你再這樣,下次我不會帶你出來買東西了!”

跟孩子講道理聽不進去怎麼辦

場景三:

媽媽開車帶兩個女兒出門,姐妹兩個在路上吵了起來。

“你沒經過我允許就拿我的鉛筆!”

“是我的鉛筆,我沒拿你的!”

“就拿了就拿了!”

“沒有沒有就沒有!”

“媽媽,姐姐動手打我,我沒拿!”

“誰打她了,我沒有!”

媽媽在鏡子裏看到吵得不可開交的姐妹倆,大聲制止“不許吵了!再吵就都下車,咱們不去玩兒了!”但是顯然不管用,兩個女兒越吵聲音越大。

“再這樣我就直接把你們帶到警察局去,聽見沒有?”好像這次管了點兒用。可沒兩分鐘,又開始了……

這些場景熟悉嗎?我們經常認爲,語言本身已經夠有威力了,但孩子卻總是對我們的話充耳不聞,講道理不管用,嚇唬威脅好像也不管用,我們嘗試說教講道理,可是在發生衝突的時候,孩子沒有辦法傾聽,不論說什麼,語言都容易變成武器刺向彼此。

4歲之前的孩子對語言是沒有太多的覺知力的,怎麼說好像都記不住。但其實這是孩子的認知習慣,並不是孩子不聽話。在語言、非語言和文字這三項交流工具中,經專家研究表明它們的表達效果是完全不一樣,非語言竟然佔到了70%,而我們首選的語言的表達效果僅佔到了25%,剩下的文字佔5%。由此我們發現,家庭教育其實是一個“無聲勝有聲”的過程,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不在說教,而在於行動和示範。在教養中,孩子會學習、模仿你做的,而不是你說的,你的行動就是示範!

你也許會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孩子一意孤行,折騰得天翻地覆時,我們又該怎樣堅定地執行呢?無言的行動可以分爲3個步驟:

? 事先與孩子商量好約定,並告知他們你要做什麼。

? 確認孩子是否理解了你們的約定,問“接下來我要做什麼了呢?”。

? 一言不發,和善而堅定地執行。

現在咱們再來看看開頭的3個場景,你會怎樣處理呢?

場景一:

到了之前的約定的睡覺時間,南南還一直看電視。媽媽不說話,指指掛在牆上的時鐘,和善而堅定地看着他。這時媽媽一定要堅持住,不管孩子做什麼、說什麼,媽媽就指指表,不說話,直到孩子最後回臥室睡覺。千萬不要中間堅持不住,又開始訓孩子,功虧一簣。

場景二:

媽媽提前和明明約定好,一起去超市買東西時,明明只坐在購物推車裏或緊跟在媽媽的身旁,堅持不了的話就立即一同返回車裏。當明明要爬護欄時,媽媽只需問“按照我們的約定,我要做什麼了?” 如果孩子假裝聽不見或忘記了約定,媽媽就可以拉着他的小手直接走回到車子裏。

場景三:

出門前媽媽和兩姐妹約定好,如果她們在車裏吵,媽媽就會停車直到兩人住嘴。路上兩人果然又開始吵了,媽媽什麼都不用說,直接找位置停車,自己看手機、看書、聽音樂……等倆孩子停下來了,把車開走。如果過一會兒又吵起來了,媽媽依然什麼也不說直接找地方停車。反覆幾次,姐妹倆就安靜了!

教養孩子,行動比語言更加有效。能言善辯並不能讓孩子買賬,不能讓親子溝通變輕鬆,而無言的行動卻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界限和規則。多說無益,身體力行,才能讓家庭秩序和親子關係處於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