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怎麼給孩子樹立規矩

怎麼給孩子樹立規矩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長該怎麼給孩子樹立規矩呢?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懂規矩有禮貌的孩子呢?想要給孩子樹立規矩,要把握這些平衡。

父母有時也會擺動:給孩子制定什麼樣的規矩,纔不會管教過度?哪些要求是恰當的,哪些要求其實是縱容了孩子?我們所需要做的是,用愛和耐心,慢慢找到一條適合孩子的道路。

Part A

0~6歲:孩子可以接受哪些規矩?

我們不能對9個月的嬰兒和6歲的兒童提同樣的要求。0~6歲,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接受哪些規矩?

0~1歲

規矩的建立,從生活常規開始

從出生開始,寶寶就會從父母、家人那裏得到無微不至的愛,愛意味着給予、允許、寬容和接受,一切是無條件的;也會看着父母搖頭說“NO”,感受到規矩的存在,規矩意味着有所約束、有所拒絕。

表面上看,慈愛與建立規矩好像是對立的。但對父母來說,規矩是出於愛而建立的;對孩子來說,愛的滋養奠定的情感關係是建立規矩的前提,唯有愛並有所約束,才能使規矩不至於影響和束縛身心發展。

對於0~1歲的小嬰兒來說,最重要的規則就是父母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幫助其建立起基本的生理習性,包括間隔多久喝水吃飯,安然入睡及養成排便習慣。

家 ? 規 ? 要 ? 點

● 當寶寶哭鬧的時候,需要通過滿足他生理方面的各種需求,幫他建立起安全感;在他情緒好的時候,可以幫他發展各種感覺、運動協調等能力。生活規律的建立,需要有彈性。

● 創造安全的環境,寶寶不能把什麼物品都往嘴裏放,不允許動的東西,任他怎樣發脾氣都不可能拿到。

● 這個階段,運用規則的權力掌握在撫育者手中,所以父母要明確孩子成長的需要,理解成長中的表現,通過行爲觀察來決定發展什麼、阻止什麼,孩子則是在被動的情況下接受家庭的薰陶與教養。

● 在建立規矩方面,父母家人要統一態度,並且堅持一致的做法,這樣才能在孩子心中形成清晰的概念,並遵循要求去做。

● 寶寶表現好時,父母可表現出微笑、擁抱、喜悅的臉色,這樣寶寶獲得的就是積極情緒的獎勵。

怎麼給孩子樹立規矩

1~3歲

從初識是非到故意對着幹!

當孩子長到兩歲左右時,真正意義上的立規矩就開始了。2歲寶寶不會總是暢快於“隨心所欲”,從成長的角度看,遵循天性的“快樂原則”早晚要受到規矩的挑戰。此時,父母要告訴寶寶事情該怎樣做,爲了鞏固適應性行爲,還要告訴寶寶一些簡單的道理,讓寶寶初識行爲中的是與非。

2歲寶寶已經能通過成人的言語和表情,對事物做出最初的判斷。比如,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寶寶開始嘗試到最初的兩難。是遵守規矩,忍受剋制帶來的痛苦,還是隨意而爲,拒絕束縛——寶寶需要做出選擇,因爲他們已經進入到識別好壞、建立規矩的年齡了。

家 ? 規 ? 要 ? 點

● 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學着自己穿衣、吃飯,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洗漱,收拾玩具,模仿成人禮貌稱呼,接觸小夥伴並在一起玩耍。

● 明確告訴孩子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你的判斷是最好的指導原則。比如,如果他拽了小貓的尾巴,你應該把他的手拿開,看着他的眼睛對他說:“不行,這樣小貓會疼。”

● 這個階段的寶寶還要學着體驗、忍受、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當他大發脾氣,把積木扔得到處都是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讓他先平靜下來。風暴結束後,再平靜但堅定地告訴他現在要把積木都撿起來。你可以幫忙,但寶寶一定要完成他自己應該做的那份事。

● 鼓勵方式:採取明確的即時獎勵,可以是食物、玩具,也可以是言語表達。

3~6歲

堅持原則與靈活創意相結合

在成長中,人們要接受約束,被要求符合一定的行爲規範,這與樂得自在的人性之間會產生一連串的衝突。

在寶寶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他有時能聽從父母的指教,但也會時常顯現出另一類行爲——違拗不從或倔強反抗。即便表現順從,也會不時地有所發泄,以耍點小脾氣來表示不情願。在行爲上,孩子還遠遠做不到自覺約束自己。

在這個階段,寶寶時常分辨不清自己行爲的對錯,已經懂得的道理也可能做錯,他們的行爲更多是受自身情緒的調控,所以他們時常會“蠻不講理”。

家 ? 規 ? 要 ? 點

● 當孩子明知故犯時,允許其有一個情緒發泄的過程,堅持原則與靈活處理相結合。

●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需要負一點責任的事情,若能勝任予以鼓勵。

● 珍視並接受孩子偶爾產生的內疚、羞愧心理。知恥是一種積極的力量,有助於日後遵守規矩。

● 適當運用評價。不針對人,而是針對某個具體行爲,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行爲,逐漸將各種規矩內化形成道德感、美感。

● 鼓勵方式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質的;可以即時,也可以延遲(說好以後特定日子補),但要明確承諾,說到做到,因爲這個年齡的孩子是通過承諾來建立信任感的。

Part B

4個家庭樣本:家規進行時

無論是小寶寶長時間的嚎啕大哭、咬人、抓人,還是幼兒吃飯時的習慣,或是上了幼兒園以後的新麻煩,有時候父母的願望與孩子實際學到的規矩會出現偏差。

守規矩孩子的一日生活

講述:晨陽媽媽,孩子5歲

晨陽是個很乖的孩子,家裏的規矩他很快就能學會並遵守。小的時候給他念“孔融讓梨”,新買的好吃的,他會先分給大家嘗。

自從晨陽上幼兒園後,家裏的規矩就多了,比如:早上7點鬧鐘響了,必須起牀,不管春夏秋冬都一樣;放學回家不能馬上看電視,必須先完成幼兒園的作業;每晚看電視的時間是19:00-20:00;晚上21:00必須關燈睡覺。

如果晨陽能按照上面的作息時間來完成的話,我會獎勵他小紅花。集夠10朵小紅花就獎勵去公園玩1次;集夠20朵獎勵1本故事書;30朵可以買1個玩具。

專家點評

建立規矩是必要的,不但要因年齡而異,還要因人而異。對一個性格溫和、順從、忍讓的孩子,就不要過度強調安分守己,而是要讓他懂得適度表達,懂得在夥伴中爭取話語權,懂得面對攻擊怎樣保護自己。不同氣質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規矩,個性下的規矩纔有實際意義。

關於獎勵,晨陽家長的做法是精神加物質,這個思路不錯,只是要達到次數要求,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爲他們的注意力、耐力及毅力等諸多能力還沒有完全發展出來,建議次數減半爲宜。另外,就是獎項還值得斟酌。去公園、讀童書是孩子童年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因孩子無法集齊相應數量的小紅花就被剝奪。

好習慣自然演化成規矩

講述:宸寶媽媽,孩子17個月

在我家,沒有刻意制定的家規,有些習慣自然養成了就成了規矩。

比如:

從小開始,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洗臉,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10個月左右,每次當他玩玩具時都會把筐裏的玩具倒滿一地,之後,大人們都會教他把散落的玩具一一收回到筐裏,讓他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的好習慣。但是通常他這一刻照做了,一轉身,卻又把筐裏的玩具全倒出來了。

11個月大,外公下班回來,我會對寶寶說:快去給外公拿拖鞋。說了一兩次之後,每次聽到門鈴響,他就會趕緊跑過去“招呼”外公。1歲左右,讓他不撕書或者不打人,但是好像他並不會時時遵守。

當他撕書的時候,我就會用一件玩具或者一個小故事、圖片轉移他的注意力。當他打人的時候,我就會邊搖頭邊對他說:“不要,不能打人,會痛。”讓他知道他這樣做,被打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專家點評

宸寶家的做法讓好習慣自然演化成了規矩,例子中媽媽的要求基本上與寶寶的心理髮展水平相符合。這一點,從宸寶不同時期的行爲基本能達到要求可以爲證。

要求10個月左右的寶寶“收拾”玩具爲時尚早,因爲他還不懂得“筐”內外有別,拿出來和放進來分別是什麼意義。不妨就把收拾當做遊戲和他一起玩吧,還可以比比誰收拾得快,看誰能先把玩具放到筐裏。

過來人的經驗都可靠嗎?

講述人:桃桃媽媽,孩子2歲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家寶寶半歲以前經常喜歡讓人抱着,不抱就大哭。婆婆說不能一哭就抱,這樣桃桃會越來越嬌氣。於是我跟家人商量,她哭的時候大家先不急着過去抱她,讓寶寶明白,要求並不都是哭就可以得來的!果然,寶寶後來的情況就明顯好得多了。

專家點評

孩子適應規矩,需要一個過程,而建立規矩的成人已經完成了這個過程,在規矩面前,兩者顯然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如果我們制定規矩時,暫時將自己的身心“還原”到和寶寶一樣的年齡,想象一下自己能否做到,或許將心比心之下會有不同的感覺。

寶寶週歲內最需要人抱,一是不能自主活動,活動範圍小,被抱着可以看到接觸到更多的物體,更重要的是寶寶需要肌膚之親傳遞感情。哭了,卻不可能得到即刻迴應,好像有點硬性剝奪的味道,另外,寶寶又不是要挾父母,父母爲什麼要選擇“對峙”呢?

至於“寶寶後來明顯好多了”的結果,可能是寶寶在規矩之下不再採用自然的表達方式,減少了自身需要時應有的訴求——因爲她的哭不被接受,不被理睬。

總之,小寶寶哭的時候是在告訴你他有需要。

儘管你不知道他到底需要什麼,也要試着抱着他走走,再喂喂他,或給他唱唱歌,讓他感到安全。

隔代養育之見招拆招

講述人:燃燃媽媽,孩子4歲

因爲我不是全職媽媽,燃燃跟着老人生活,慢慢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吃飯要喂,且邊玩邊吃;愛吃零食;看電視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諸如此類的事。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範,並以此來約束燃燃的行爲,鍛鍊他的能力:

1.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不能讓大人幫忙。包括自己洗臉、洗腳,自己整理玩具和書,自己吃飯,自己上洗手間等等。這個要求一實施,我們發現燃燃一天比一天能幹。現在4歲的他可以自己穿毛衣了!

2. 吃飯前半個小時內不得吃零食,吃飯認真吃,不看電視,不邊玩邊吃。

3. 每天看電視不超過半小時。

以上3點做到並堅持1個月時進行獎勵,不能堅持時提出警告,不排斥實施懲罰,不排除體罰。體罰次數不能多,但必須有效。

專家點評

隔代教養因爲理念不同會產生一些分歧。在這樣的家庭中立規矩需要有些特別注意的地方。首先,父母不能全盤否定老人帶孩子的辛苦。其次就是多一些溝通,儘可能讓老人明白規矩的意義,步調一致,避免兩代撫養的方式“背道而馳”,讓孩子無所適從。

燃燃媽媽先找出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制定規矩,對一個4歲的孩子來說,規矩的內容是比較妥帖的。但是懲罰甚至體罰的辦法值得商榷。非懲罰性的積極養育就是要我們儘量鼓勵好的行爲,而不是懲罰錯誤行爲。適度“剝奪”準備給孩子的好處——因爲沒做到而去掉一個好處,都會優於直接運用懲罰,這一點在心理學行爲研究中是得到認可的。

小結

家規建立

● 根據年齡升級,不超越孩子能力的發展水平。

● 根據孩子的脾氣秉性而異,講究因材施教,讓規矩有助於孩子的發展,而不是壓抑。

● 不要將自己的擔心憂慮、別人家寶寶的現象,拿來爲自家寶寶制定預防性規矩。因爲這明顯是你的需要,而不是孩子成長的需要。

● 嚴厲的管教經常適得其反,孩子在放鬆的環境中,更易逐漸接納規矩。

● 成長是一個人終生的任務,不可能在幼兒期一蹴而就地達標。慢慢來,父母的職責之一就是不斷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