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不體諒父母怎麼辦

孩子不體諒父母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懂事些,能夠體諒下自己。那麼問題來了,孩子不體諒父母怎麼辦?帶着疑問,一起來看看相關介紹吧。

孩子不體諒父母怎麼辦

前幾天看過一箇中、美、日孩子的調查:問孩子最尊敬是誰?

來自日本15所中學的13000名學生,美國13所中學的1000多名學生,中國大陸21所中學的12000多名學生參與這次調查。

中國的孩子,大多都寫了自己喜歡的球星、歌星。日本和美國孩子卻不一樣,他們寫的不是父親,就是母親。

論中國的父母對孩子付出,可以說是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卻得不到孩子愛與敬重,這真的是一種諷刺。

不能否認,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孩子不懂得體諒、尊敬、心疼父母。但其實,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愛,要求都不高。

我朋友前段時間加班,每天回去都很晚,也沒和孩子說上幾句話,有天早上醒來,發現孩子已經買好了早餐,掃好了地,朋友特別高興,瞬間覺得連日來的辛苦煙消雲散。

孩子小小的愛意表達,都能讓父母欣慰。

那麼,這樣簡單的愛,父母怎麼引導孩子呢?

不替孩子做得太多

在大人眼中,學習是孩子的當務之急,除此之外所有事情,都願意替孩子打點好:“你負責學習,我負責幫你過好生活。”

然而,並不是爲孩子做到面面俱到,纔是好父母。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對夫妻擺地攤,辛辛苦苦供兒子上學讀書,家裏的事從不讓兒子操心,孩子學習也很不錯,考上了一座不錯的學校

然而,孩子上了學之後,隔三差五地問父母要錢買這買哪,別的孩子有的,他也必須要買。時間久了,夫妻倆忍不住唸叨讓兒子省着點用錢。結果兒子十分生氣,幾天不接父母電話。

倆口子沒辦法,只能順着兒子。大學四年,孩子過得光鮮亮麗,炫耀着詩和遠方,父母卻尚在苟且。

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很難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甚至已經喪失了付出愛的能力。

不把養育的犧牲當成居功的資本

我們都希望孩子懂得感恩,常常“犧牲”、“付出”去刺激孩子產生體諒和感恩的心理。

有的父母常說:“你一點都不心疼媽媽,你這樣對得起我的付出嗎?”、我爲你了才這樣苦”、“你一定要好好讀書,我以後就靠你了”......

其實,這種表達充滿了講條件的意味:“我爲你付出那麼多,你一定要好好回報我。”

如果父母抱着這樣的心態,孩子很難學會體諒和感恩,反而會揹負着巨大的壓力

王朔在《致女兒書》裏是這麼說的:

“孩子給你帶來多大的快樂,早就抵消了你喂她養她付出的那點奶錢,這快樂不是你能拿錢買的,沒聽說過獲得快樂還讓快樂源泉養的,這不是訛人麼?”

龍應臺也曾經給兒子寫信道:“是的,孩子,如果倫理變成壓迫,親情變成綁架,你就應該是那個站起來大聲說“不”的人。”

孩子愛父母,不是靠父母的耳提面命,而應該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我們真心地愛和陪伴孩子,孩子也慢慢會學會愛。

懂得示弱,給孩子愛自己的機會

有人說:“愛撒嬌的媽媽,命很好!”

其實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家中有個撒嬌示弱的媽媽,孩子就會主動承擔起一些責任。

我認識一位媽媽,兒子特別知道疼人,一起吃飯的時候,甚至會站起來給媽媽夾菜,我們都問她祕訣,她笑着說:“你弱一些,孩子自然就會強一些。媽媽越全能越強大,孩子只會越依賴,可你裝個可憐,孩子立馬就責任感爆棚了。”

演員霍思燕就經常對着兒子示弱,她也說:“我們就是太強了。還是要撒撒嬌,我常說,哎呀!這個我不行,兒子就要幫我幹。”

被媽媽信任和依賴的感覺,不僅讓孩子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也是在無形地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自信心也就油然而生。

做好榜樣,教孩子如何愛人

畢淑敏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

而教孩子愛父母,愛周圍的人,榜樣的力量很重要。

在《奶奶來了》中,患阿茲海默症的奶奶單獨住在鄉下,於是爸爸把奶奶接到身邊,奶奶的到來變成了這個家庭肩上外的重擔。

孩子很嫌棄奶奶,想讓奶奶回到鄉下,但爸爸告訴她:“不行,因爲是媽媽。奶奶是爸爸的媽媽啊!”

看,這就是最好的榜樣。

當父母對待家人、朋友充滿愛意,孩子自然也會去效仿。

學會愛人的孩子,將來纔會被愛。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