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孩子遭遇校園霸凌,父母可以做什麼?

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孩子遭遇校園霸凌,父母可以做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有媒體報道,日本十連休結束後發生學生自殺事件,據悉,學生自殺的原因是遭受了校園霸凌。校園霸凌,在中國也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如果我們的孩子遭受了校園霸凌,作爲父母我們可以爲他做些什麼?

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真相讓人心痛

近日,日本十連休結束後發生學生自殺事件。在日本電視臺的採訪中,孩子們表示因爲在學校受到霸凌,再去的時候會很害怕。專家表示,假期後是孩子自殺變多的時候,老師應引起重視,家長也需要意識到家庭對於教育孩子的意義。

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孩子遭遇校園霸凌,父母可以做什麼?

調查顯示,日本自殺事件在減少,但學生自殺事件在升高,校園欺凌是他們自殺的主要原因。1972—2013年間,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的日本未成年人超過1.8萬,其中,9月1日開學當天的平均自殺人數最多。

爲何會有這麼多未成年人在開學前自殺?

據日本富士電視臺報道,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校園霸凌”。對於受害者來說,繁重的學業已帶來較大壓力,校園霸凌往往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日本青森縣一名初中男生,曾在遺書中留下這樣一句話:“很遺憾,如果沒有欺凌的話,我還是想活下去的。

研究:孩子被霸凌比受虐的傷害更大

《The Lancet Psychiatry》曾經刊登了英國華威大學與美國杜克大學的一項共同研究,從英國的 Avon Longitudinal Study和美國Great Smoky Mountains Study分析了約5500位兒童,分析8周大到8.6歲的兒童遭受身體或心靈虐待案件的心理評估,以及8、10、13歲學童遭到同儕霸凌後的心理狀態,從9歲到16歲中間每年和家長一起進行學童心理評估,研究發現曾受校園霸凌的孩子在18歲時出現焦慮的傾向較受虐者高出五倍,且憂鬱與自傷風險高了近兩倍。

作者認爲,受霸凌的孩子,多半會因家長與老師的輕視造成長久傷害,認爲自己纔是有問題的人,精神上受到的影響也因此較受虐者更深遠。

好消息:廣東頒佈關於校園欺凌的《實施辦法》

2018年年底,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方案中對校園欺凌工作機制、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下一頁: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父母可以做什麼?

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父母可以做什麼?

當孩子回家告訴父母:我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作爲父母,保護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正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呢?對此,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心理科主治醫師林穎在此給廣大家長朋友們支招。

第一步,保持冷靜,耐心傾聽孩子的感受。

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孩子遭遇校園霸凌,父母可以做什麼? 第2張


當得知孩子遭受了霸凌,首先不要慌張,不要急於去找學校或者學生家長“理論”,而是要耐心聽聽孩子委屈,瞭解這件事情帶給孩子的難過、無助甚至恐懼,不要否定這些感受,因爲這些都是孩子很容易出現的常見情緒,允許孩子有表達和傾訴的空間,並陪伴孩子,讓其感受到此刻是安全的,父母在你身邊和你一起面對。我的一位中年來訪者,在講到自己小學被同學欺負的經歷時,依然痛哭流涕:“我告訴了媽媽,可她根本不聽我講到底發生了什麼,不瞭解我被同學當衆侮辱時的羞恥,而是直接打斷我,告訴我同學之間沒有多大的問題,讓我和同學搞好關係……”可見,父母的自以爲是有可能讓原本受傷的孩子更加受到忽略,留下長期的創傷。

第二步,可以短暫的讓孩子離開不安全的環境,幫助孩子穩定情緒。

當詢問孩子還原事實的時候,孩子願意談就談,不願意就先暫時不談,當什麼時候想談了再繼續。有的家長聽說孩子被霸凌後,十分焦慮和慌張,不停的詢問,殊不知,這樣的急切會加重孩子的恐慌,而孩子在恐懼中一般是更不願意回憶的。甚至有的孩子會認爲被欺凌是自己的錯,不敢開口。父母應該等待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之後再去談事發的過程。

第三步,等孩子情緒穩定了,父母可以詢問孩子:你覺得爸爸媽媽怎麼做,纔不會有這種經歷?這一點也很重要。

被霸凌的孩子常常覺得自己沒有力量或控制局面的能力。父母問他“我要如何做”時,其實是給孩子機會,讓他認識到:原來,有些事我可以自己做,我是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我可以做出一個決定。同時,這樣的做法,會更考慮到孩子的處境,而不僅僅從父母想保護孩子的角度出發,避免採取了不利於孩子繼續在學校生活的方式。如果孩子年幼,需要家長決策如何與學校交涉時,可以告知孩子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爲了保護和幫助他,爲了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曾經有一個初中生的孩子來心理諮詢,當時被同學欺負後,父母爲了替孩子出氣,保護孩子,跑到對方家裏讓其當着自己孩子面道歉,雖然看起來父母是做出了保護孩子的舉動,但是這個孩子卻從此拒絕上學,因爲害怕回校後,擔心在沒有父母保護之下再次受到欺負。當然,如果已經出現涉及到孩子本身安全的時候,比如身體受傷,父母是可以報警的。

第四步,父母要教會孩子避免讓自己再次成爲被霸凌的目標。

父母要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或者多交朋友。當孩子身邊很多朋友的支持,那些喜歡欺負他人的學生在看到孩子有很多朋友時,一般也不敢下手欺負。

此外,正確的兒童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參與。被欺凌的孩子需要的是愛,而不是可憐,他的情緒需要得到正確的疏導,他的傷害需要用愛和請求寬恕來醫治,是來自老師,來自父母,來自欺凌他的同學,來自欺凌同學的父母。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