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幼兒園教育 > 校園霸凌(bullying)從幼兒園就存在,該怎麼保護孩子?

校園霸凌(bullying)從幼兒園就存在,該怎麼保護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校園霸凌(bullying)從幼兒園就存在,該怎麼保護孩子?

在洗胃的過程中,醫生還在劉鑫澤的胃裏發現了着大量的固體顆粒,抽取的胃液都已經變成了黑色,洗胃3個小時之後才清洗乾淨。醫生說,雖然劉鑫澤吞下了大量鉛筆芯,但好在鉛筆芯的成分沒有鉛,孩子沒有中毒跡象。

校園霸凌(bullying)從幼兒園就存在,該怎麼保護孩子? 第2張

而當家長問胃裏的鉛筆芯是哪來時,劉鑫澤回答說,因爲餓了。幾次追問之後,劉鑫澤才說了實話。原來欺負他的是同校兩個五年級的女生,幾個孩子平時同在小飯桌吃飯,劉鑫澤經常被她們欺負卻不敢告訴家長。事發前,兩個高年級同學一人給了他一把鉛筆,說把鉛筆芯吞下去,以後就不再欺負他了,否則以後見一次打一次。


幼兒園裏的“校園霸凌”

近來年,媒體報道了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bullying),每次都能引起輿論的極大關注,但是仍然屢禁不止。讓人揪心的是,媒體報道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孩子在遭受欺凌時,一個人默默承受,正如劉鑫澤在事件被發現仍在隱瞞,直到家長髮現嘔吐物中的鉛筆芯,一再追問才吐露了實情。

也許是我太過緊張了,總是很擔心小朋友作爲‘少數裔’以後上學會被欺負。雖然校園霸凌更容易發生在中小學,但其實幼兒園裏也會有霸凌行爲,只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他們不懂得隱藏自己的行爲,“校園霸凌”更容易暴露。

讀幼兒園時,班裏有一個小女孩,因爲她是校長的孫女,所以各方面都備受優待,在她的“麾下”還有幾個小跟班。我是轉校生,不知道這裏的規矩——要把學校發的點心要“上供”一塊給她。每次餅乾剛發到手上便瞬間被我吃掉了。後來被這個小女孩推搡威脅了幾次,大線條的我仍然繼續吃光自己的餅乾。幾天後,我被這個小女孩圍住。我至今都記得那個中午,陽光很刺眼,我被女孩和她的“跟班”帶到校門旁邊的一棵巨大的夾竹桃樹下,濃密的枝葉將我們和外界隔離開來,幾個女生按住我的手後,“校長孫女”便伸出她的魔爪在我臉上使勁抓......當時真是被嚇得半死,哭着跑回家。媽媽看到我的臉也是下了一跳,感覺像一張血紅的蜘蛛網附在臉上。而我媽卻在第一時間指責我調皮,不該和別人打架……

雖然我已經忘了女孩的名字,但是每當在鏡子裏看到右眼角和鼻翼旁的傷疤時,那棵夾竹桃下的陰影和母親的冷漠對待依然讓我心生寒意。

被欺負的孩子受到最直接的傷害,

他們最需要立即受到保護,

但是欺負人的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健康的”,

他們也需要幫助。

研究表明,

幾乎所有的校園霸凌中施暴的孩子都曾今是被欺負的那個人,

可能是被他們的哥哥姐姐,

其他親戚或者朋友欺負。

校園霸凌越早發現,

越早處理,

越能夠幫助到所有的孩子更好成長。

如果我們所有父母都能做好“預防工作”,

校園霸凌或許可以避免。

不管你怎麼做,最糟糕的兩種方式是:

用冷漠來對待受欺負的孩子,

用暴力來解決暴力。

你的冷漠會讓孩子受到“二次傷害”,這會讓你失去孩子對你的信任,以後出現更大的危險時,她也不再向你求助。

而受到傷害的孩子的家長過激地處理“校園霸凌”也是非常糟糕的示範。不管你怎麼做,不要用暴力來解決暴力:被欺負的孩子的家長動手去打欺負人的孩子,或者兩方的大人吵起來,甚至大打出手。大人的暴力行爲會給孩子傳遞這樣一個信號:當你生氣或者不高興時,可以用暴力來解決。所以,先控制好你自己的脾氣,再來處理孩子的。

瞭解“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的特徵

孩子玩具被搶,被推搡了幾下,這是“校園霸凌”嗎?先來看下校園霸凌的幾個特徵:

故意的傷害:

年幼的孩子還不太懂得掌握語言的行爲的分寸,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並非所有傷害行爲都是校園霸凌,但是一旦他們是“故意”做出傷害他人的事,那這就是“校園霸凌”。

非勢均力敵:

欺凌者擁有高於被欺凌者的力量,其力量包含社會權力、體力、及過當的管教權,或者幾個孩子聯合起來欺負一個孩子。

重複的“暴行”:

“施暴者”一旦得逞,他們通常會再次施暴。除了肉體上的傷害,透過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等嘲笑捉弄、孤立隔絕等心理傷害都是校園霸凌。

雖然男孩女孩性別平等,但是男孩、女孩在“校園霸凌”方面可能會表現出一些不同。男孩在幼年時更可能成爲欺負人的小傢伙,特別是使用暴力行爲。女孩通常會大一點纔開始會欺負人。不過也並不是女孩不欺負人,只是她們幼年時更可能精神上地排擠小夥伴或者言語上的欺負,而不是用武力。

欺凌是一種反社會行爲,通常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扭曲,也會造成課業成就低落、人際疏離,甚至有可能逼迫受害人產生報復性攻擊行爲,或使受害人轉而欺凌他人;對加害人也有一定影響,這些加害人成年後的犯罪率、酗酒現象比例相當高,具加害人特質的男性加害人有60%在24歲以前犯罪,非加害人特質的男性加害人則只有23%。

欺凌對受害人造成的後遺症相當多,包括逃家、逃學、出現慢性疾病、自殺和飲食不正常等,並且會造成自尊降低、時常焦慮不安、悲觀思維與高度渴求關懷心理。

其中有些受害人長大後會轉變成加害人,這些同時是受害人和加害人的學生罹患精神疾病的比例也比單純的加害人或受害人高。

孩子可能的表現

在遭到校園霸凌後,孩子常常會出現以下表現:

不明的傷患;

情緒低落;

胃口變差;

不想上學;

在和兄弟姐妹相處時出現矛盾,比如變得暴躁、愛打架 (欺負人的孩子一部分也是同時是被欺負的,或者曾經受到過欺負);

行爲異常,比如突然不想聽你講故事了,不想和你多說話了;

孩子的一些東西不見了(比如書、筆等)或者衣服有破損;

頭疼,肚子疼;

睡不好,經常做惡夢;

行爲倒退(比如尿牀);

分離焦慮;

以上表現並不一定就是被欺負了,但當出現上述情況上,家長應該警惕,要想到“有沒有可能是孩子遭遇校園霸凌了”。

爲什麼孩子會隱瞞實情

着手讓孩子不要產生以下想法,幫助孩子認識到問題,分清對錯。

感到屈辱。在遭受“校園霸凌”後,大多數孩子會覺得屈辱,因爲孩子覺得正是因爲自己弱小無能或者有缺點纔會被欺負,如果校園霸凌被公開,那麼就等於把孩子認爲的自己的“缺陷”公之於衆。

害怕“校園霸凌”會重演。

害怕被“小團體”拋棄。有些孩子爲了不被某個“小圈子”拋棄,爲了維護自己的“社交地位”,而對校園霸凌忍氣吞聲。

認爲沒有人會相信自己

怕被貼上“打小報告”的標籤。還記得小時候我們最討厭人嗎,愛給老師打小報告的人絕對是其中的一種。

甚至覺得自己“罪有應得”。孩子其實是非常害怕自己犯錯,對自己的“缺陷”或“不同”也非常敏感,一旦有人揪住他們的錯誤或缺陷,在還未建立起成熟的自尊以前,他們很容易陷入自責的情緒中。

哪些孩子容易遭到“校園霸凌”

有以下特徵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園霸凌:

與同學相比顯得不同的孩子,比如太胖、太瘦,戴眼鏡,穿着特殊,名字特殊、轉校生.....

看起來瘦弱好欺負的孩子;

經濟條件不好的孩子;

膽小、焦慮、自卑的孩子;

沒什麼朋友的孩子。

其實小孩子的世界也有“很殘酷”的一面,正是因爲無知,他們會因爲一個成人看起來很荒唐的理由來“無情地”打擊另一個孩子,而這種傷害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則可能給受害者造成一生的陰影,而施加傷害的孩子也不能健康成長。

在孩子遭受到“校園霸凌”,或者在幼兒園裏成爲了欺負人的“施暴者”,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如何保護遭到欺凌的孩子

在孩子遭受到“校園霸凌”,或者在幼兒園裏成爲了欺負人的“施暴者”,父母應該怎麼做呢?如果家長處理得不當,可能讓孩子遭到進一步的排擠,或者讓孩子以爲暴力行爲是可以的,在“正義的”情況下,比如有錢、有權、有力量就可以對弱小者施暴。

區分對待“打小報告”和“報告”

並非所有的情況都是“校園霸凌”。“打小報告”的內容通常都是一些小衝突,比如誰一個人霸佔了玩具,誰在上課的時候偷吃了零食......而一些喜歡“打小報告”的小孩僅僅是爲了吸引大人的注意。一旦告密成爲習慣,孩子老是過來“打小報告”,對這種情況通常老師和家長會感到厭煩,也會讓孩子被其他孩子疏遠。但解決的方法只有兩個字:耐心。

耐心聽孩子的“告密”,教會他們處理的方法。比如當一個孩子經常向你告發另外一個孩子不和自己分享玩具,那麼可以提出“輪流玩”的建議,教孩子分享,或者交換玩具,實在不行那就換個地方各玩各的。儘量給孩子多一些的建議,讓他們自己學會處理這些小摩擦。

其實孩子很怕被貼上“告密者”的標籤,大人有時候也會被愛“打小報告”的孩子弄的很頭疼,那麼怎樣才能鼓勵孩子“報告”真正的嚴重情況而非“打小報告”呢?“打小報告”和 “報告”的區別是,如果告訴大人可以讓某個人遠離麻煩和危險就是“報告”,如果僅僅會讓某個人惹上麻煩那就是“打小報告”。孩子們並不能立即分清兩者的區別,但是成人可以。我們應該耐心地根據不同的情況,給孩子不同的建議,以及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

家長和老師都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一旦發現有人被欺負,或者自己被欺負他們可以隨時向自己報告。教會孩子無論是自己還是看到其他人遇到霸凌立即向大人報告,是杜絕霸凌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大人對報告認真的傾聽和及時地處理將會繼續鼓勵孩子“揭發”周圍的霸凌事件。

和孩子談論“校園霸凌”

五分之一的孩子都不會主動告訴大人自己被欺負了,所以有時候會比較難發現孩子被欺負了。如果你懷疑孩子可能被欺負了,這些提問可能鼓勵孩子說出來。

如果孩子是在幼兒園或者學前班受欺負了 (4-6 歲)

今天在學校裏發生了什麼?

做了什麼你喜歡的事嗎?做了什麼你不喜歡的事嗎?

你和誰一起玩了?

玩了什麼遊戲?好玩嗎?

你想要和別的小朋友玩其他遊戲嗎?

明天還想去學校嗎?

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裏被欺負了,最好的幫助孩子的辦法其實就是讓孩子“說出來”。耐心傾聽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理解發生了什麼,告訴孩子你非常在意他的感受,你會幫助他解決。

傾聽。通過一些簡單的提問鼓勵孩子說出來,比如,“什麼時候發生的?”,“後來呢?”,“你怎麼做的呢?”

淡定。這是一個教給孩子如何處理和解決問題的好機會。如果你感到憤怒,焦慮,等你自己平靜下來再和孩子或者老師、其他家長交流。如果你用負面情緒來處理問題,你也會教給孩子用負面情緒或者行爲來處理。

總結。幫助孩子總結髮生了什麼,比如“所以,是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吃東西,小明走過來拿起你的飯盒扔到教室外面去了。”

認同出現了問題。當孩子跟你傾訴時,認同孩子的想法,確實出了問題。比如說,“聽起來你今天中午午餐時遇到很難過的事了”。

認同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理解他的感受,他的感受是很正常的。比如說,“難怪你會傷心了”。

表揚孩子告訴你這件事。

明確告訴孩子,你會幫他處理這件事。比如說,“聽上去瑞瑞的做法不太對,我們應該做點什麼呢?”

解釋。跟孩子討論爲什麼有人會做一些欺負人的事,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理解爲什麼會有“校園霸凌”:人們有時候會很刻薄。你認爲爲什麼他會那樣做呢?

不要給孩子負面評價。批評受到欺負的孩子不能解決問題。避免說這些話:“不要總是向媽媽抱怨。”, “人家怎麼沒有打別的孩子,就打你呢?”,“你自己解決!”,或者“ 沒關係,你可以待在家裏。”

這讓我記起‘知乎’上的一個故事。

一個小女孩告訴母親有鬼,她很害怕不敢一個人睡,而母親可能認爲這只是小孩的胡思亂想,所以也就隨便安慰一下就讓孩子自己去睡了。

但是女孩的爸爸卻沒有這樣做,他不是告訴女孩這個世界沒有鬼,而是問這個鬼長什麼樣。女孩說“是黑色的看不見,但是她看一眼鬼就消失了”。當晚爸爸並沒有“趕”她回去睡覺,而是和她聊了很久,並且得到一條重要的信息,“經常在放學路上看到鬼”,後來父親專門請假提前下班,在女兒身後跟着她,終於在第三天看到一個帶着帽子的中年男子跟蹤自己的女兒,他制服了這個男人,報了警。

正如女孩的母親講到,他的父親永遠有耐心聽任何人胡說八道,對待女兒的妻子,永遠都有耐心問是什麼,爲什麼,他不會隨意的否定別人,他每次都會引導別人表達。(知乎“極樂”的回答)。

和老師交談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負了,儘快,儘快,儘快和老師溝通,尋求幫助。老師們應該是受過專業的訓練能夠發現欺凌的,他們應該和你一起避免進一步的欺凌。

如何和老師溝通“校園霸凌”

首先告訴孩子,你會讓老師知道。

單獨跟老師說這個事。平靜地表達你的關心,告訴老師這是你們需要一起合作解決的事。比如,“橙橙說嘉瑞在幼兒園裏打了他,叫他“鼻涕蟲”,還讓別的孩子不要跟橙橙玩。能不能告訴我更多他們之間的情況,我覺得我們應該想想辦法來解決”。

和老師討論在幼兒園裏發生的事,詢問老師的意見。

堅定而自信,但是不要憤怒或者責難任何人。

在對話結束時,一定要討論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和老師保持聯繫,瞭解進展。

和校方取得聯繫

如果你的孩子受到“校園霸凌”,儘快和校方人員交流,取得幫助。督促學校領導重視起來,嚴肅地處理校園霸凌事件。

學校可能幫助你評估孩子被欺負的狀況,以保護受欺負的孩子爲第一要務,然後着手改變孩子們的霸凌行爲,保護受欺負的孩子。

問問學校的反霸凌政策是什麼。詢問這些政策,在具體到你的孩子的這種情況,會如何付諸於行動。一定要討論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如果你認爲老師和學校都沒有有效地處理,可以向當地教育部門投訴,並尋求法律援助。

當有更大的孩子或者成人蔘與,並涉及到威脅、性侵、虐待等,請及時報警。

幫助孩子建立起"支持系統"

遭受欺凌後,有的孩子性格出現缺陷,嚴重的情況還可能會自殘、自殺,有的則走向另一個極端,成爲施暴者,比如馬加爵,但有的孩子卻能復原,有的甚至超越原來的自我,如“零脂肪”女孩麗茲(“零脂肪”女孩的故事)。

父母、親人、老師等等,周圍人的愛、尊重、支持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自尊,獲得應對“不公平”的對待的內在力量。

平時在和孩子玩時,可以模擬孩子被欺負、嘲諷、冷落的情境,和孩子一起探討應對的方法。當你們一起看電視或電影時,如果有類似的情況或者其他角色衝突的鏡頭,及時向孩子解釋人物的行爲,引導他們判斷是非。

除此以外,孩子也需要和朋友一起,他們的社交能力、情商等才能得到發展。孩子越小,家長其實越可以在“交朋友”這件事上給予孩子幫助,因爲太小的孩子還不能完全懂得分享,更不會明白什麼叫“吃虧是福”,但是父母卻可以通過加入家長羣,先和其他家長建立聯繫,時不時舉辦一些活動和聚會,邀請小朋友到家裏玩等。即便孩子只有一個好朋友,也能大大避免被欺負,或者當欺凌發生時,孩子也有傾訴和求助的對象。

《挫折不會讓孩子強大,愛可以!建一座愛的城堡,擋未來風雨 》這篇文章裏有詳細地幫助孩子獲得應對困境的方法。這是最好的原生家庭的打開方式,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如果施害人是我的孩子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但如果欺負人的是自己的孩子怎麼辦?

當幼兒園老師告訴你,你的孩子在學校裏總是欺負別的小朋友時,你有可能會很吃驚。我膽小害羞的乖寶寶怎麼可能欺負別人!或許,你只是覺得孩子比較頑皮好動。是啊,你有看到過孩子在遊樂園裏動作稍微有點大,有一點霸道,但是,所有的孩子,偶爾,不都是這樣的嗎?他怎麼可能是個暴力小霸王……會嗎?

可能你也有發現一點你的孩子是個小暴君的蛛絲馬跡,一起玩的隔壁小朋友的家長有可能有試圖向你提起。他可能在外面玩的時候容易“激動”,但是沒有很好的語言交流能力。他也可能愛說那些比較消極的話,或者在談論起別的小夥伴時似乎和他有矛盾,比如“我不喜歡他”,“我討厭他”。

儘早干預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裏是個小霸王,如果不適當干預,可能不會自己變成文明小天使。最難的事,莫過於面對這個事實,承認孩子表現不好,家庭教育可能出了問題(這……別賴老師)。很多父母可能難以接受孩子在家跟在學校裏表現不一樣,但積極地看待這個問題吧,早點干預可以讓孩子避免成爲一個真正的小霸王。

正視問題後,你需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仔細觀察孩子的周圍環境,日常接觸的人。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校園霸凌中施暴的孩子都曾今是被欺負的那個人,可能是被他們的哥哥姐姐,其他親戚或者朋友欺負。在美國,發生90年代的15起校園槍擊案中,有12個罪犯曾遭受過欺凌。

幼年的孩子在欺負別的小朋友是並不會真的懷有惡意。他們更可能還沒有發展起完整的同情心,或者不能完全理解他們的行爲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在模仿他們經歷過的事和他們看到的行爲。

所以,冷靜但是堅定地告訴孩子,他的行爲會帶來的傷害,別的孩子有多難過。你也應該告訴他,他沒有權利欺負他人,如果再這麼做,會對他造成什麼後果。

無意識地欺凌

很多模仿別人行爲的孩子並不知道他還能怎麼做。學齡兒童更能理解欺負人這個過程和對他人造成的後果,學步幼兒和學齡前孩子不一定清楚,特別是年齡還小的那些。

瞭解到他們欺負小夥伴的原因。如果你和孩子討論發生了什麼,你可能瞭解到他們欺負小夥伴的原因。

教他正確的社交技巧。之後,你就應該教他一些正確的社交技巧,不但要教,還要和他多做練習。你可以安排一些有固定程序的遊戲在家裏做,如果有人欺負或者嚇到了別人,都要道歉和受罰,包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

提供和解的機會。更好的方式是安排一個時間,讓被欺負的小朋友一起來玩。這樣做可以向孩子示範,如何有禮貌地玩,同時要確保那個小朋友現在可以安全地和你的孩子一起玩了。

積極配合幼兒園的老師,一起採取措施來改掉孩子霸凌行爲。包括和老師一起,注意多強化好的行爲,比如當孩子對別人溫柔禮貌的時候,表揚他。

暴力行爲的連鎖反應

有反覆欺凌行爲的孩子不會自己變成溫柔禮貌小天使,他們需要幫助,越早干預越好。如果沒有及時干預,“小霸王”可能不能發展起好的社交技能,沒有真心的朋友,長大後也可能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所以早期的干預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

好在,孩子還小,問題還不嚴重,和孩子多交流,瞭解他們打人的原因,多給他們示範如何對他人友善,如何關心他人,如何禮貌地表達,幫助他們掌握起社交技巧,小霸王也能變回小天使。

這世上並沒有熊孩子,

只有需要幫助的孩子。


視頻中爸爸鼓勵小女孩把飯給流浪漢。

雖然孩子還小,但是給他們的心靈裏播種一顆善良的種子永遠也不算早。

儘管這個世界有太多殘酷的現實,

但至少我們還有希望。

以身作則:關懷,包容,欣賞多元


我們預防孩子出現不良行爲的最好方式是,以身作則。

你是否總是當着孩子的面向老公申訴婆婆的種種“罪狀”,或者挑剔她的各種不好?在夫妻有矛盾時你們是怎麼處理的:冷嘲熱諷、相互詆譭,爭吵,冷戰?你有沒有當着孩子的面說過誰的壞話,嘲笑過誰?……當你同他人爭吵或者閒話他人時,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即便當時覺得孩子好像聽不懂,也沒什麼反應,但他們可都記在心裏。

讓每一個孩子認識並接納到這個世界的“多元”。這種接納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這個世界上有男人、女人;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地球上有很多的國家、種族、語言、文化、不同膚色.......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很獨特,我們不會因爲我們先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等級”的靈魂;又比如我們作爲媽媽,會選擇不同的餵養方式,我們會有不同的穿着打扮,我們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們會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我們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如果不傷害到他人,我們的選擇都應該被尊重……如果有條件,多帶孩子旅行,學會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時間或經濟受限制,可以多給孩子看相關的繪本或書籍。

更詳細的應對幼兒暴力行爲的方法請參考:《打人的那個竟然是我的孩子!我不要做熊媽媽……》。

無論是家長還是校園,希望大家都對校園霸凌產生足夠的重視,從幼兒開始,從幼兒園開始,讓我們的孩子有一個更加多元與包容的世界。

推薦閱讀:

打人的那個竟然是我的孩子!我不要做熊媽媽……

孩子被打多半是大人的失控和懶惰

有趣而又嚴格的家教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