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杜絕校園霸凌手抄報內容

杜絕校園霸凌手抄報內容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校園霸凌的成因

在原生家庭中的不恰當教養方式可能導致孩子成爲霸凌的施暴者。研究表明,從小遭受父母體罰,或者目睹父母之間暴力行爲的人,更容易有一些攻擊性的行爲。此外,家庭因素也和成爲受害者密切相關。有一項研究,在針對1107個7~9年級的瑞士學生的調查後發現,男性霸凌受害者一般在家庭關係中,與父母的關係過分緊密,或者家長對孩子有過度保護的現象;而女性受害者,則更多來自有情感虐待現象的家庭。正如著名臨牀心理學家郝濱老師所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性格一方面源自遺傳因素,一方面源於養育者的撫養方式和言傳身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恰當的教養方式有助於孩子的心身健康發展。由此可見,原生家庭的養育環境和教養方式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佔據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孩子的父母爲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重視家庭教育,提供給孩子恰當的教養方式,爲孩子進一步接受校園教育和社會教育打好基礎,幫助孩子逐漸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是防範校園霸凌現象的有效途徑。

杜絕校園霸凌手抄報內容

校園霸凌源自社會學習。從家庭開始,父母對孩童的照顧若帶有敵意、不負責任、冷漠,例如遺棄或施以家庭暴力,讓孩童的社會互動處於負向狀態,則孩童將來成爲加害人的可能性會大幅提升。其次,孩童進入小學後,在學校裏受教師影響至深,因爲此時孩童正處於模仿階段。教師若選擇錯誤的管教方式,霸凌的可能性也會增加。若同學間發生霸凌行爲,而教師不加以阻止,也可能造成其他同學的錯誤價值觀。

孩童的人格養成與家庭生活有密切關聯,家人,尤其父母,通常是孩童的第一個重要他人。這些重要他人對孩童的身心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少或從未給予孩童關懷的父母,其子女極可能成爲霸凌加害人。因爲霸凌是一種學習行爲,霸凌者通常都有攻擊前科,而攻擊則從模仿而來,這種模仿得自父母對待孩童的態度,採取權威、斥責、懲罰和冷漠做爲管教手段的父母,其子女會產生自卑心理。這些在家中得不到關懷,甚至遭到虐待的孩童容易將痛苦加諸於他人,藉此宣泄情緒或獲得關懷,這些相對地,採取開明、關懷、寬容和溫暖管教手段的父母,其子女有較多正向心理,也較不易產生行爲偏差。

杜絕校園霸凌手抄報內容 第2張

在孩童入學後,學校對孩童的身心發展扮演和家庭一樣重的角色,而教師又是其中與學生最密切的重要他人。教師因專業判斷採取不同的管教方式,會導致“教育家”和“霸凌者”的差別。態度正向、行爲積極的教師,和態度負面、行爲消極的教師會教育出不同思維的學生,這些思維上的差異決定學生成爲“好學生”或“霸凌加害人”。關懷和監督並重的教育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霸凌事件的發生率,排斥、放任甚至體罰與霸凌發生率呈正相關關係。

杜絕校園霸凌手抄報內容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