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別讓孩子焦慮地成長

別讓孩子焦慮地成長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研究表明,權威型父母的教養方式最佳,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較少。而在獨裁型和放任型父母教養下的孩子,則相對容易產生焦慮等心理問題。如在家中管教嚴厲的幼兒,在幼兒園容易產生膽怯,情緒易趨於不穩定等;放任不管的孩子則易與他人發生衝突,以自我爲中心,無法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這些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常會產生不良情緒。

別讓孩子焦慮地成長

案例一:李冬上二年級後,總是不願去上學。動不動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父母怎麼責罵都沒用。原本聽話的孩子變得跋扈起來,甚至動不動就與父母大聲爭吵,這讓李冬的父母深感爲難。

案例一:瑤瑤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但即使她在小班同學面前發言,也會異常緊張。平時和小朋友玩耍的時候更是躲在角落,而每當父母接瑤瑤放學回家的時候,瑤瑤卻總是不肯離開幼兒園。

成人眼裏,幼兒永遠是快樂無憂的,事實上,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潛藏着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以上兩個案例中孩子的行爲就是因焦慮情緒而導致的。幼兒的情緒情感具有直接性、自由表現性、外露性等特點,因此,受其心理因素影響,焦慮的幼兒通常表現出一些反常態的外顯行爲:

情緒不穩定。幼兒焦慮時,常常會表現爲情緒不穩定,最常見的就是喜怒無常。他們常常會無端地大哭大鬧,摔打玩具或衝大人發脾氣。

行爲異常。焦慮的幼兒,通常會表現出一些與平時截然不同的行爲特徵:對以往熟悉的事情產生恐懼感,不願意去完成;常常呆坐,雙眼無神或遊離;沉默寡言,不喜歡與他人接觸;對周圍的事情失去興趣,無精打采,嚴重一些的甚至會出現大小便紊亂、睡眠障礙等症狀。

變相發泄情緒。遇到壓力時,出於本能的應激反應,幼兒會主動地去尋找一些途徑來緩解或排解內心的焦慮,如說髒話、暴飲暴食、吮吸手指、咬指甲等;有的孩子會出現攻擊性行爲;甚至還會產生自殘行爲。

一般來說,幼兒產生焦慮情緒主要是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導致的——

◆幼兒自身發展水平的制約  年幼的孩子對神祕的世界充滿了探究的慾望,但受其身心發展制約,生存和適應外界的能力較差,在與外界發生接觸時,極易受挫,敏感的幼兒在遇到挫折時,失敗的體驗會給幼兒的心理帶來一定的負擔,產生焦慮、沮喪等情緒。此外,幼兒自身的先天氣質也是影響兒童焦慮形成的重要因素,面對同一種刺激,不同幼兒會有不同反應和應對措施。

◆忽視幼兒心理健康問題

當孩子出現異常舉動,如大哭大鬧等,許多父母或歸於生理因素,以爲孩子只要有吃的東西就可以破涕爲笑,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求。甚至有些家長氣急敗壞地對孩子粗暴打罵,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與體驗。殊不知,在孩子看似單純的哭笑背後,卻日益積壓了消極情緒。

◆對幼兒的期望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目前中國父母的普遍心態,他們常一廂情願地爲孩子報各種班或參加一些特殊訓練,以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殊不知過高的期望,無視幼兒的個性差異和身心發展水平的制約,不僅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反而會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影響幼兒身心健康。

◆教養方式不合理

研究表明,權威型父母的教養方式最佳,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較少。而在獨裁型和放任型父母教養下的孩子,則相對容易產生焦慮等心理問題。如在家中管教嚴厲的幼兒,在幼兒園容易產生膽怯,情緒易趨於不穩定等;放任不管的孩子則易與他人發生衝突,以自我爲中心,無法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這些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常會產生不良情緒。

導致幼兒產生焦慮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家長必須搞清楚究竟是什麼引發了幼兒焦慮,並以此爲依據,積極採取相應的措施,及時緩解和消除幼兒的焦慮,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地成長。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