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別讓孩子長成我們厭惡的樣子……

別讓孩子長成我們厭惡的樣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看到一個現象: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大多還比較單純,到了三年級,似乎就看到有些微妙的變化。怎麼說呢,好像有些我們不喜歡的東西開始在某些孩子身上隱隱浮現。比如,有的小孩顯得社會氣,說的話內容蕪雜,“單身狗”這樣的詞都會。

有的孩子頭腦裏關注的事情更多是獎懲、在同學間的地位等等。還有一些孩子,特別是男孩,變得像我說過的那樣,缺乏生命力活力,總是彎着腰背、眼神不明亮,總在暗處偷偷搗亂,被發現被批評時,就低頭順服的樣子,不是擡頭看着你辯解,讓人不知道他怎麼想的,然後回頭依然偷着搗亂……

孩子都在長大,他們更多接觸成人社會,頭腦裏關注更多的東西,這是必然。這個時候,尤其需要家長引導。

他們不再只是想着吃和玩,他們不只生活在家庭文化裏,而是更多時間被學校文化所影響。我們不能只盯着成績,而沒有看到孩子身上的這些變化,然後某個瞬間發現他長成了我們最厭惡的那個樣子。

別讓孩子長成我們厭惡的樣子……

有一次在一個小學,我進去辦事,趕上課間孩子們站隊回樓,看到一個情景:八九個穿校服的學生站兩排,很懈怠地齊步走,估計是國旗班什麼的。隊外面有個女生顯然是小頭頭。離遠就能聽到這個女生一路訓斥他們,那腔調和語言都是老師腔,抱怨加責怪,有時伸手推推某個男生。走到臺階處,用手握住第一排女生的手腕,示意停下。那女生停下,她又責怪地說:“你倒是走啊!”這一隊孩子都面無表情,也沒有不滿生氣,大概習慣了她這樣享受自己的權威。我看了一陣心寒!

我發現在小學,老師常會給班裏某幾個孩子委以重任,這些孩子一般是年齡大一些、成熟一些、學習紀律都比較好的。這樣做,多了,效果不一定好。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鍛鍊,或許更好。但是這個做法本身倒不是關鍵,關鍵是,老師究竟在班級裏營造了怎樣的一種文化。

有些老師爲了紀律管理,設置了太多的獎懲評比計分,老師自己也對學校的各種評比獎懲過於重視,比如學校比賽,自己班級不是第一,老師會當學生面哭出來。老師都很年輕,所以這種情緒我也理解,努力進取也是應該的,但我覺得,這是給孩子們示範如何面對失敗的好機會。

別讓孩子長成我們厭惡的樣子…… 第2張

小學可以搞比賽、遊戲,但是不要過於鼓勵競爭。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們,過多的競爭,讓他們大腦總是處於關注生存而不是發展的狀態,這不利於他們成長。對紀律的管理,最好是同學們一起討論,一起制定規則,確保每個孩子都明白爲什麼有這些規則,讓他們爲了道理而遵守,不是爲了懼怕懲罰或者要得分而遵守。不要總是給某些學生以特權,讓他們有虛假的優越感,逐漸變得自戀自負脆弱,讓他們和其他同學間關係變得不再單純、甚至惡劣。老師要提醒自己不以暴力對待學生。不只有體罰是暴力,羞辱、語言攻擊、喊叫、甚至極度嘮叨,都是暴力,這些都將被學生接住、吸收、再使用出去。對犯錯的孩子,要鼓勵大家理解、包容、諒解,這些正能量,纔會幫助他下次改進——我們用好的言行才能滋養出好的言行,而非暴力和懲罰。其他孩子,也學會了不要得理不饒人,學會寬容、仁慈……

這些班級文化、學校文化的建設,比成績更重要,這關係到孩子們長成什麼樣的人!每所學校,都是未來這個社會的雛形!

當然,對於小學生,家長的影響力仍然是最大的。我們多陪伴、多瞭解,每天都能讓孩子願意和你談論他關注的事情,說出他的開心事或煩惱。我們不是要給孩子屏蔽掉負面事情、不接觸現實社會,而是要在孩子接觸時,恰當地解釋、呈現。通過討論,讓孩子形成自己的三觀,有判斷能力。事情都是那些事情,不同的人對它有不同的解釋,感受和結論也就不同。這,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做的。

我希望孩子們都能成長爲內心陽光的人。

他們眼神明亮,挺直胸膛,笑得純粹不兌水;

他們遵守規則,友善待人,能包容別人的小錯和失誤,能坦誠談論自己的不足、脆弱與失敗;

他們不在背後議論別人,不太關注那些看似無害的各種八卦和無聊信息,把能量用於探索與創造、玩樂和進取;

他們有知識、有觀點見解、有做事原則、有獨創與獨立思考能力;

他們爲人處事成熟、會爲別人考慮,但同時,又像孩子一樣單純、天真。他們沒有那種偷偷的“小壞”,因爲——顧不上,他們忙着關注理想、夢想、追求,把目光投向更遠、更廣闊的世界;

他們比較少地爲自己計較,因爲他們心裏不僅有“我”,還有“我們”……

要養出這樣的人,我們自己先得努力成爲這樣的人!

別讓孩子長成我們厭惡的樣子…… 第3張

我過去常說,遇到不喜歡、厭惡之人,要想到,這些只是表面的污垢,是他過去經歷遭遇的結果,每個人本質都是好的,都有同等價值。那麼,這些污垢哪來的?何時蒙上的?大概最初就是從家長、老師、同學這裏開始,以後還有社會上所遇之人之事。

所以,此時正是我們的孩子一天天從純淨的童年逐漸走出之時。願我們這些大人做好自己,給孩子好的家庭文化、學校文化和社會文化。但願若干年後,我們再遇見他們時,依然能像今天這樣,真心喜歡他們!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