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總會覺得別人家的都是好的,這是爲什麼?

孩子總會覺得別人家的都是好的,這是爲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很多孩子眼裏,好像別人的東西纔是最好的,更想去搶,你們爲什麼孩子總會覺得別人家的都是好的呢?

前幾天皮皮媽媽帶着皮皮遛彎回來,看見鄰居哥哥正在樓下襬着桌子吃晚飯,皮皮跑到桌前,扒着桌子,伸着脖子,眼巴巴地看着盤子。

哥哥說:“來,給你吃一口!”皮皮張嘴就迅速吃完了,接着有眼巴巴地看着。哥哥說:“還吃嗎?”皮皮說:“吃!”接着哥哥又給了好幾口。

樓下散步的大人都看着樂,問皮皮:“皮皮,哥哥給你吃什麼好吃的了?”皮皮大聲答道:“蘑菇!”

皮皮媽媽苦笑不得,明明家裏的東西怎麼給都不吃,見到哥哥家的飯小餓狼似的就撲了過去,難道真應了那句俗話:別人家的飯香?

爲什麼兒童吃別人家的飯菜會覺得格外香呢?

像皮皮這樣的可能只是對哥哥家的飯好奇,吃了一句,覺得味道還不錯,再加上又受到了周圍人的響應,就更加來了興致。

小孩子天生喜歡熱鬧,喜歡被別人關注,因爲這個時候,他會有一種成就感,也就難怪吃的香了。

孩子總會覺得別人家的都是好的,這是爲什麼?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寶寶覺得“別人家的飯好吃”、“別人的玩具好玩”等等,總之,別人家的一切都是好的。

遇到這種情況,有的媽媽會覺得自家孩子真沒有出息,淨給自己丟臉了,平時也沒少你吃、少你玩啊!其實媽媽們大可不必這麼想,0~3歲的寶寶佔有慾和好奇心都很強,凡是自己沒有的,得不到的東西,他都會感到好奇,想去嘗試。

而自己家裏有的東西,寶寶經常觸碰,就會沒有新鮮感,這樣,別人家的東西就成了“香餑餑”。

寶寶總喜歡別人家的東西,只是一個成長階段的事情,大部分寶寶隨着自我意識的完全建立,都會分清你的、我的,對別人家的東西也就會一定的界定。媽媽可以試着這樣做,幫助寶寶度過這一特殊時期。

1、備存一些必需的食品

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由於一味地強調不給寶寶吃零食,在這方面限制過嚴,反而增加了別人的食品對寶寶的誘惑力。

致使寶寶“眼饞”、“嘴饞”,形成不良習慣。同時,成人要把握住分寸,不能用零食代替主食,不能有求必應,無原則遷就。

2、平時給寶寶講道理

逐步讓寶寶懂得這是“自己”的,那是“別人”的。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支配,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要,隨便吃。

即使是在盛情難卻的情況下,寶寶也要徵得大人的同意才能接受別人的食物,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培養訓練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某些需要。

3、出門要備好一些零食

如果寶寶討要別人的東西吃,您可以拿出準備好的食物說:“媽媽這兒有,寶寶不要別人的”,以此滿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總會覺得別人家的都是好的,這是爲什麼? 第2張

當寶寶看人家吃東西非要不可時,你不妨這樣試一試:

(1) 告訴寶寶,向別人討要東西不好,大家不喜歡,如果想吃跟,媽媽回家去拿。

(2) 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可以帶寶寶離開,或用其他事物吸引其注意。如對孩子說:“寶寶,我們去看汽車”;“寶寶,你看那花多漂亮”。

(3) 爭取對方大人的支持,協同教育。應取得周圍鄰里的諒解和支持,當寶寶向他們討食時,請他們不要隨便就給,協同做好對寶寶的教育。

一般來說,1~3歲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的時期,表現爲以自我爲中心。他們往往是從“我”出發,不知道還有“你”“他”的概念。

孩子總會覺得別人家的都是好的,這是爲什麼? 第3張

他們認爲自己的東西是自己的,別人的東西也是自己的,所以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拿走,感興趣的東西就會據爲己有。他們的“搶”是沒有任何惡意的,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爲。

媽媽可以利用這一特殊的成長階段,培養寶寶的一些規矩。

1、徵詢別人的意見

當寶寶去別人家,對別人家的食品、玩具等有佔有慾望的的時候,媽媽可以叫寶寶先徵詢一下別人的意見。比如:“你問問愛意,可以給你吃嗎?”或“你問問哥哥,玩具可以借你玩一會嗎?”

媽媽這樣引導寶寶,就是要寶寶懂得在交往中要考慮別人的感受,要讓孩子確切知道應該怎麼做。

當孩子的行爲表現有進步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肯定,以此強化他的表現。比如,當孩子不直接搶而是會試探地問下是否可以借玩具玩的時候,父母對於孩子的表現要給予及時表揚。

2、教孩子學會分享

2歲左右的孩子,常常不情願把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這是正常心理。當其他小朋友想玩他的某個玩具時(特別是他正在玩的玩具),父母不應強制他“禮讓”給別人。

父母應該引導他願意和別的小朋友玩,從中再想一些可以讓他們分享玩具的玩法。比如:一輛小汽車,兩個小朋友輪流開;一輛三輪車,一個騎,一個推。以此來達到分享的目的。

另外,父母在平時也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孩子總會覺得別人家的都是好的,這是爲什麼? 第4張

3、孩子被別人搶時,父母不要“扮大方”

當自己孩子的玩具被別的孩子搶時,父母不要強行把玩具從自己孩子手中搶過,來去滿足別的孩子。因爲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思維定式,致使其變得越來越懦弱,漸漸地就會形成優柔寡斷、不敢反抗、不會拒絕的性格。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做孩子的保護者,甚至被搶走的玩具也要幫孩子要回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呵護。

同時,父母也要和別的孩子講清楚,要想玩別人的玩具應該經過別人的同意,要有禮貌地請求,而不是硬搶。這樣,不但保護了自己的孩子,同時還能讓兩個孩子明白,搶玩具的做法是不對的。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