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爲什麼孩子回家後都是先找媽媽,而不是爸爸?答案居然是這樣......

爲什麼孩子回家後都是先找媽媽,而不是爸爸?答案居然是這樣......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有位寶媽的留言,又好笑又暖心:

我兒子7歲,每天放學回家,第1句話一定是“媽媽,我回來了!”哪怕是老公給他開的門,他也是張口就問“爸爸,我媽媽呢?”老公可鬱悶了,連連感慨自己怎麼一個親爸,弄得跟後爹一樣的待遇?

粒粒不禁想起一個段子:“媽媽,今天吃什麼?”“爸爸,我媽媽呢?”據說是人一生中跟爸爸媽媽說得最多的2句話。

話糙理不糙,生活中這樣的現象確實經常發生:孩子一回家,首先就是喊媽媽;遇到事情,脫口而出也是媽媽。實在找不到媽媽,纔想起來喊爸爸。回想起來,我們小時候似乎也是這樣,這是爲什麼呢?

胎兒時期就形成的天然親近感

每個孩子都是媽媽懷胎十月,孕育出來的。當ta還在媽媽肚子裏時,聽力系統就開始了初步發育;加上在媽媽的肚子裏待久了,ta最熟悉的就是關於媽媽的一切。所以,媽媽的聲音會讓ta特別熟悉而有安全感。

另一方面,在胎兒時期孩子和媽媽可以說是互相照應了。十個月,媽媽忍受着孕吐、疼痛、水腫,忍受各種各樣的禁忌,小心翼翼地照顧寶寶,還跟肚子裏的寶寶互動……

媽媽付出的這一切,寶寶都是能感受到的,也許他不能清晰得記得,但那種天然的親近感卻形成了。

爲什麼孩子回家後都是先找媽媽,而不是爸爸?答案居然是這樣......

出生後,最先和媽媽建立親子關係

當寶寶出生後,離開溫暖舒適的子宮,忽然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心裏是非常緊張、害怕的。

而這個時候,有條件的寶媽都會第一時間讓寶寶吃上母乳。這個過程,很容易就給了寶寶安全感和依賴。

之後,給他餵奶、換紙尿褲、哄睡覺、逗着玩的,也大部分時間都是媽媽。這樣一來,寶寶出生後,最先接觸到的和接觸時間最長的都是媽媽,寶寶自然是更親近媽媽了。

爲什麼孩子回家後都是先找媽媽,而不是爸爸?答案居然是這樣...... 第2張

童年時期,還是媽媽照顧孩子最多

等孩子大一點了,不用媽媽徹夜未眠地哄睡、餵奶了,要操心的事卻有增無減:買孩子喜歡的衣服、帶他出去玩、給他做好吃的、陪他看無聊的動畫……

還要送孩子上學,下班回家還要監督孩子做作業;要徵求孩子的意見,給他報合適的興趣班。要儘可能滿足孩子,還要和孩子談心、教育孩子。

可以說,媽媽幾乎是包攬了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了。如果忽然沒了媽媽的照顧,孩子的生活真有可能一塌糊塗,當然是更依賴和親近媽媽了。

爲什麼孩子回家後都是先找媽媽,而不是爸爸?答案居然是這樣...... 第3張

雖然說孩子確實天然更親近媽媽,成長過程中也是媽媽照顧得比較多,這種全身心的依賴也讓媽媽特別暖心。

但是“爸爸”這個角色,從形象到思維方式都是跟媽媽差異很大的,所以需要爸爸們更多參與到孩子的養育中,才更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