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爲啥別人家孩子乖巧聽話,你家娃總讓人火冒三丈?

爲啥別人家孩子乖巧聽話,你家娃總讓人火冒三丈?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週,北京氣溫直逼35度,已經不適合戶外運動,我們週六帶喆同學去了附近商場裏的兒童樂園。

喆爸陪喆同學進去堆積木,我坐在入口處等他們,邊等邊抓緊時間回覆朋友們的微信留言。身邊不停有帶寶寶的父母進進出出,一位媽媽引起我的注意。

她的女兒剛剛會走路,大概一歲半的樣子。母女倆坐在樂園門口的椅子上,正準備換鞋進樂園去玩。

跟很多大人急匆匆幫孩子脫掉鞋就抱進去不同,這位媽媽一邊把女兒放在椅子上坐好,一邊耐心解釋:“請寶貝坐好,媽媽幫你把鞋子脫掉。遊樂場爲了保證玩具的衛生,是不允許穿鞋進去的。現在媽媽先幫你脫掉左腳的鞋,再脫掉右腳的鞋……好了,下來吧,你從那個門口直接進去就可以,媽媽收好鞋子就去找你。”

她一邊說,一邊把女兒抱下來,指了指樂園入口,小女孩就自己溜達着先進去了。

旁邊一位奶奶問:“這麼小的娃娃,你說那麼多她能聽懂嗎?”

那位媽媽笑笑說:“也許她還聽不明白,但跟她解釋清楚,可以讓她把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事情上,養成注意聽人說話的習慣。而且,聽的次數多了,總會聽明白。”

這位媽媽的做法,我想給個大寫的贊!

爲啥別人家孩子乖巧聽話,你家娃總讓人火冒三丈?

孩子耳邊每天充斥着從周圍環境中傳來的各種聲音,學會去“聽”對自己有用的聲音很重要——“聽取有用訊息”是一種高效學習的能力,這位媽媽的做法,就是在幫助孩子培養這種能力。

喆同學還是個小寶寶時,我們住的那個小區有很多年齡相當的媽媽,大家每天都會推着自家寶寶出來散步,一起交流育兒心得。其中有位媽媽,姑且叫她Y,也特別喜歡跟寶寶聊天。

換紙尿褲時,Y會絮絮叨叨地說:“寶寶,媽媽現在要幫你換個紙尿褲……讓我們擡起腿來,把小屁股擦乾淨……換上乾淨的紙尿褲以後,是不是特別舒服啊?”

要把孩子抱起來時,Y會先跟孩子打招呼:“寶寶,媽媽現在要抱你起來了,咱們一起看看周圍的小朋友和叔叔阿姨……”

給孩子吃東西,Y會細心解釋:“媽媽今天帶了一個好吃的大蘋果,現在請寶寶坐好,我要用勺子給你刮蘋果吃了……來,張開嘴巴……好的,是不是很好吃?咱們再來一勺……”

起初我們覺得她太囉嗦,後來習慣了,覺得這樣也很有愛。現在,Y的兒子3歲半了,溝通時能明顯感覺到他的反應比一般同齡小朋友更快,多數情況下和他說什麼,他都能很快給出反饋。

五一期間,我們幾家人一起帶小朋友去公園玩。四五個孩子,有的騎滑板車,有的騎平衡車,在前面一溜煙就跑出去老遠。媽媽們都着急地叫自家孩子停下來等等大人,一陣呼喚後,只有Y的兒子,第一時間停下滑板車回頭看媽媽,其他幾個孩子要麼是沒聽見一樣繼續往前跑,要麼是在媽媽一再提高嗓門之後才停下來。

來到野餐地點,我們一起扎帳篷、鋪野餐墊,只有Y的兒子,幾乎不需要媽媽多次重複,就能按要求把事情做好。

原來,“聽話”的孩子都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先給孩子“聽”的機會,他們纔有可能學會怎樣去“聽”。

去年,和一位做幼師的朋友聊天時,她提到“傾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影響着孩子未來的學習狀態”。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知道集中注意力去聽跟自己有關的話,這個好習慣會幫助他在日後的求學過程中事半功倍。

每一個正常的孩子,都能聽到聲音,但如何篩選和過濾這些聲音訊息,每個孩子的能力都不一樣。作爲養育者,我們該怎樣去說,纔有利於孩子聽?

襁褓中的嬰兒,也有聽的本能。當你照顧他時,告訴他你正在做什麼,需要他怎樣去配合。當他漸漸習慣於捕捉你的聲音,並且把這些聲音跟你正在做的事相關聯,就完成了最初的有效傾聽。

孩子們玩耍時,大人最常說的話就是:

“不要那樣做,太危險了!”

“不可以碰那個,太髒了!”

“不許打小朋友!說過你多少次了,就是不聽!”

看上去一直在管教孩子,但孩子真的明白應該怎樣做了嗎?

如果不想讓孩子“那樣做”,因爲“太危險”,那麼請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做纔不危險;

如果不想讓孩子“碰那個”,因爲“太髒”,那麼請告訴孩子,該怎樣去“碰那個”纔不髒:除了用手,還可以用什麼工具去探索?是一根樹枝還是一把小鏟子?如果剛開始做不到提供解決方案,那麼至少告訴孩子,他可以碰哪些東西。

如果不想讓孩子“打小朋友”,那麼在制止孩子的行爲之後,請及時告訴孩子,喜歡小朋友手裏的玩具可以跟小朋友好好商量,或者用自己的東西去交換;如果人家不同意,我們就先玩自己的東西,過一會再去嘗試;想親近小朋友,可以輕輕拉拉手,拍拍打打會讓對方害怕……

教養的意義,規則上的約束重要,告訴孩子怎樣做是正確的更重要,前者讓孩子明白自己和別人的界限感,後者幫助孩子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和態度去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