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對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怎麼進行親子溝通

對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怎麼進行親子溝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往往是在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來選擇溝通方式。事實上,不同的溝通方式有着不同的結果。尤其是當孩子處於青春期時,好的溝通方式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教育效果。

在青少年時期,孩子情緒特別鮮明、不太願和父母溝通。這時,智慧的溝通方式成爲了打開教育大門的新鑰匙。

對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怎麼進行親子溝通

親子衝突

常發生的衝突類型

錯誤1:用命令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比如會說,“把電視關掉,立刻回房間做功課!”孩子一聽當然就只有生氣的份。

錯誤2:扮演法官的角色。

比如:一看到孩子哭就說“哭什麼哭,你一定又是和同學吵架了。”孩子回說“我錢被偷了,你都沒問清楚就說我做錯了。”

父母在這個時候太快下定論而導致了誤判。

錯誤3:威脅孩子。

當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父母如果說“下次再考這種壞成績,休想再進家門一步!”這時候孩子只能生氣地迴應“不回來更好,反正你們都看我不順眼。”

威脅的語氣,很難讓孩子好好應對。

錯誤4:藉機說教。

有的父母可能會藉機說教,告訴孩子“講了多少次要帶傘要帶傘,看你都全身溼透了。”

孩子只會滿不在乎地回答“淋點雨又不會怎麼樣,怎麼這麼羅嗦!”

錯誤5:從自我出發

有的父母用自我的想法出發,教孩子說“怎麼搞的,連畫都畫歪了,心臟應該畫在身體的中間纔對啊!”孩子就會反駁“老師明明說心臟是在人體偏左的地方啊!”

錯誤6:斥責

斥責的角色是最常見的。

父母看到孩子一些表現,往往會立刻用斥責的方式迴應。“這麼簡單的數學也不會做,簡直笨得像豬啊!”孩子可能就會迴應“我是笨豬,那你是笨豬的老爸。”

在這樣的對話下,可以預想到溝通會如何發展下去。

優化方式

親子溝通的建議

避免使用負面尖銳的用詞。

例如父母罵孩子說,“懶得像豬啊”“怎麼講都聽不懂啊”“你這個不孝子(不孝女)呀”“笨蛋”等等。

避免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除非你期待孩子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媽寶,沒有想法的機器人。

其實,聽命行事只要願意而且可行是很輕鬆的,但是一旦習慣之後很難戒除,會讓孩子變的沒有自主性。

此外,除了說話的內容之外,也需要注意你的語氣與聲調,不要老是用責備的口吻說,“早就告訴你了...”“你是怎麼做的啊?”“怎麼會搞成這樣子呢?”而是用比較和善與帶建議的語氣說,“你可以說說看你的想法是什麼嗎?”“你覺得現在應該怎麼做比較好?”

這樣有助於溝通的氣氛,也讓溝通變得更令人接受。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驗:

從小到大不管再怎麼努力表現、用功唸書想要爭取好的成績,或者是認真工作、求取成就。

但是父母從來不正面肯定你,只會不斷地向你潑冷水,讓你別太驕傲。

你不停的追,希望他們可以看見你的好,但是他們似乎只在意自己的苦悶,無法理解你的苦衷跟付出。

所以,在當了父母之後,請記得隨時去檢視您的情緒來源,到底是自己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

避免只想當好人討好孩子。

希望用這種方式跟孩子建立好關係,但是這種方式會讓孩子學會鑽漏洞,或是討厭甚至仇視那些拒絕自己要求的人。

而父母親都不想被孩子討厭,因此親子之間的互動場景很容易演變成夫妻雙方爭奪孩子愛的戰場。以孩子想要玩手機的例子,建議媽媽可以先同理孩子想要買手機的想法和心情,再表達自己和爸爸都認爲現在並不適合買手機給他的立場。

父母親的教養態度需要一致。

如果父母親的教養態度不一致,務必請先私下溝通,避免在教養孩子的時候呈現多頭馬車的狀態,讓孩子的價值觀混淆或者是難以遵從。

而當一方在管教孩子或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另一方或者是其他親戚、家人、長輩也需要避免在孩子面前有不同的意見或進行阻撓,因爲這樣會讓孩子知道哪裏有漏洞可鑽,未來再重新建立規則就會非常的困難。

另一方面,青少年在這個階段也跟父母之間常出現權力鬥爭的情況

父母跟孩子定立的家務規則必須要合理且清楚,明確而合理的規範會讓孩子有安全感。

但是也不要定得太細,管得過嚴,避免引發反彈。一旦孩子來挑戰,父母必須保持堅定的立場。如此可以避免孩子一再的測試而造成的親子溝通阻礙。

有時家長兩者間也會常抱怨另外一半,或者是家中的長輩跟自己的教養方式並不一致,因此讓孩子有了兩套標準,各說各有理,孩子的行爲也有點無所適從。

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之間難以一致,那就去從自己以身作則,從你自身先開始,一致堅定地貫徹你的原則,讓孩子至少在面對你的時候規則是清楚的,等到其他家人看到了你的方法的效應之後自然也會想要試試看,在這個時候就可以逐步地走向一致。

當孩子情緒來的時候,父母要給予尊重,但是仍然要堅守基本的原則,畢竟父母永遠是孩子重要道德核心價值的基地。

主動親近關心。

對青少年的世界特殊的語言和想法保持興趣,是父母與孩子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的方式之一。

請問一下各位家長朋友,您知不知道現在最流行的遊戲是什麼?當孩子跟您說與朋友約出去要吃雞,你知道他們要做什麼嗎?以爲是他們要出去吃飯吧,其實他們是要去玩一款叫“絕地求生”,一款當下非常紅的網絡遊戲。

如果父母親能帶着好奇心,主動關心和積極聆聽孩子的世界,相信青少年孩子會願意過至少不排斥跟父母分享的。

縱使父母親本身很忙碌,但至少如果有心要做,還是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

關心的話語跟眼神是不可或缺的,或者是偶爾身體動作的接納,輕輕的拍拍肩,點點頭啊,以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

父母如何適當的表現出我很想關心你的訊號,透過言辭、態度甚至是眼神來傳遞訊息。

不要因爲孩子做錯事纔開口罵他,反而我們更應該做的是主動發現孩子的優點,而且具體的看到孩子所做的努力,給孩子鼓勵。

根據研究顯示,獎勵比懲罰來的有效,而且可以使親子關係更爲融洽。

就算孩子做錯了事,應該讚賞孩子嘗試去做的努力,重點是在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在就事論事。這樣子的方式比較像是在給孩子意見或建議,適當的稱讚、積極而和諧的溝通往往能夠打破緊張的氣氛。

提醒一下各位家長,儘量管大事不要盡是管一些小事,例如頭髮太長、東西亂放等等。並且多鼓勵孩子去嘗試,用具體而且及時的讚美來增加孩子的挫折忍受度。

有些家長會說,“他根本看起來蠻不在乎啊”,其實青少年的內心是特別敏感的,只是爲了自我保護而不表現出來而已。如果當我們都不主動去關心他,如果他自認自己沒有必要存在,沒有人在乎的話,無視其實是最傷人的迴應。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沉迷網絡,其實往往是因爲現實生活的枯燥,纔會導致孩子尋求虛擬的或外在世界的推力。家長的身教永遠是孩子最好的示範,讓他知道怎麼樣建立關係,怎麼關心他人。

同理傾聽。

在青少年時期,孩子願意跟父母說話的量顯著減少,情緒也特別鮮明。

當孩子在青春期、叛逆期願意說的時候,務必要把握住機會聆聽。

當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吐露自己的感受時,父母應該要讓孩子覺得我是全神貫注地在聽你的想法與感覺,就算身邊有事也應該立刻放下,適時的給予迴應跟支持。

這時父母親不要一味地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孩子的問題,嘗試着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會讓彼此的感覺更爲接近,也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體會他的喜怒哀樂。

從臨牀的經驗來看,常常在40分鐘的會談裏,有30分鐘都是父母在講自己認爲重要的事。

其實青少年他們的是很敏銳的,他一看到你的表情就知道你要講什麼,但是青少年往往都不想聽,就用放空來敷衍,把你的話當空氣,表現得毫不在意。

例如只是擔心他今天怎麼比較晚回家,女兒聽到你這麼說,便立刻回嘴“很煩,那又沒有怎麼樣!”

兩個人說話越來越大聲,最後媽媽如果脫口而出說“這是我家,你必須遵守我的規定,不然你就出去!”

這時候青春期的女兒很可能會把書包一摔,就說“好啊,出去就出去!”便離家了。

在這個例子當中,孩子的情緒可能只是爲了要保護自己,但這樣的結果絕對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

很多父母犯的錯,是自以爲青少年能像成年人一樣溝通得又快又清楚。

但事實上,青少年需要一點時間消化自己的情緒才能夠講清楚,說明白。

試着學習理解孩子的想法跟感受。

當然,這並不是表示認同他的行爲。當家長的想法與孩子有衝突時,請務必要維持冷靜。

先讓孩子把想說的話說完,然後想方設法地從你感受到的刺耳話語當中找到正確的部分先給予肯定,再表達你對孩子的想法或其它的擔心與感受,這叫做“三明治溝通法”。

第一,先說好話,肯定對方狀態。第二,提出與對方不同的觀點和感受。最後,再總合提出建議。

例如,孩子在學校被同學告狀,所以很生氣,打算找人教訓一下這個同學。

父母一定很擔心這樣魯莽的行爲會造成後悔莫及的下場,但是這個時候可以先同理孩子氣憤的感受以及想找人教訓對方出一口氣的想法:“嗯,你遇到這種事一定也會很生氣。”

並且不要急着教訓孩子怎麼可以有打人想法,而是保持冷靜,同孩子討論打人之後的行爲後果是什麼。

你可以說:“我懂你很想要好好的教訓他,但我擔心反而因此會造成其他朋友覺得你沒有肚量,甚至會有一些法律糾紛或被校規處理”,也可以說“你覺得現在可以怎麼樣讓自己冷靜下來思考處理這件事呢?我們先吃個飯再一起討論看看怎麼做好嗎?”

最後,總和並且提出建議。

父母要記得,智慧的溝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我們預想不到的效果。在青少年時期,孩子情緒特別鮮明、不太願和父母溝通。這時,智慧的溝通方式成爲了打開教育大門的新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