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醫生,我孩子怎麼2歲了還不會說話?

醫生,我孩子怎麼2歲了還不會說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促進寶寶語言發育的4大措施,快收藏!

在育兒過程中,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孩子明明到了會說話的年紀,卻遲遲未開口。

去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你要和孩子多交流。

於是,你回家後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嘗試——

孩子要玩具前,你告訴TA“要叫媽媽,只要叫了媽媽就給玩具”。

孩子要吃飯,你指着碗問孩子“這個是什麼呀?碗是什麼顏色的呀?有幾個碗呀……”

總之,你費時費力地問了2周,但大多時候都是你在自問自答,孩子完全沒睬你。

不是很奇怪?明明和孩子多交流了,但TA還是不會說!到底要怎麼辦?

這個真是和孩子多交流了嗎?你是不是走進了早教的誤區?針對兒童早期語言的發育到底應該做什麼?

帶着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爲兒科/兒保科章依文教授在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上對“兒童早期語言促進和干預中的誤區”是如何講解的!

一、你,真的,和孩子多交流了嗎?

正如開頭提到的那樣,醫生告訴你要與孩子多交流,於是你一回家立馬着手開始和孩子交流。那麼問題就來,我們成年人理解的交流就是你一句我一句,有來有往,但跟孩子的交流也是這樣嗎?

你指着孩子的小熊問孩子“寶寶,這個是什麼呀?”,你期待着孩子回答你“熊熊”。可惜事與願違,孩子看了你一眼,對你嫣然一笑就是不回答你。

然而你單純地認爲孩子可能不願意聊那個熊,所以你換了一個問題繼續提問。就這樣十幾個回合下來,每次都是你單方面進攻,而你家孩子對你不屑一顧。TA 真的對你不屑一顧嗎?

其實並不是。朋友,你還記得你是爲什麼帶你孩子去看醫生的嗎?是因爲TA不會說啊!

就好比,你在人民廣場聽到一個老外問你,地鐵在哪裏?做爲一個啞巴英語十級選手,你聽明白了,但你就是不會告訴他,着急卻又只能眼睜睜地和老外四目相對。有沒有?

你的孩子現在遇見的情況就和你遇見老外一樣,TA想回答你,但TA不會說啊!

你說你以提問的方式作爲交流手段有沒有幫到孩子?沒有,完全沒有。你所謂的交流和平時電視裏的單口相聲有什麼區別?

所以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稱爲交流?

二、什麼纔是對孩子有利的交流?

很多家長都在嘗試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敗北,就開始找早教機構或是康復中心,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只要找到方法,交流完全可以在家做。”章教授表示。

1 增加兒童的對話發起

看到這條,你一定很疑問:我的孩子不會說,TA怎麼發起對話啊?

不會說沒有關係啊。當你發現孩子有意向拿個什麼東西時,不管你是拉也好,用手指這個東西也好,這個都叫發起交流。要讓孩子多發起交流意向,而不是你單方面一直提問。

2 翻譯孩子/家長的聲音、動作和手勢

在兒童發起交流後,你知道TA說不出來,所以你就要幫TA說。

比如孩子要喝果汁,你就幫TA 說“果汁”;

TA指襪子,你就幫TA 說“襪子”。

你在幫TA說、幫TA翻譯的這個過程,恰巧就是在教TA的過程。反覆幾次,孩子就知道:哦,這個是果汁!那個是襪子!

3 增加對話的回合

上面那個方法適合完全不會說的孩子,而對於會說一些單詞的孩子,比如孩子會說“媽媽、奶奶”。如果你的孩子現在1歲到1歲半左右,TA那麼說,你完全可以把牛奶給TA了。

但對於一個不斷長大且正常發育的孩子,你不能就滿足於此,你完全可以加快TA學說話的進度。此時,我們可以增加對話的回合。

打個比方,你孩子說“媽媽,奶奶”。

你就要說“哦,媽媽拿奶奶”或是“寶貝喝奶奶”。

這個過程中,你要做的就是擴展,多給孩子迴應的機會。

甚至你可以提問“寶寶,爲什麼要喝奶奶?”看孩子會不會給你迴應,如果TA不能迴應,你要幫TA迴應。這樣一來一回還增加了孩子詞彙量的儲備。

4 家長豐富的詞彙和句型

國外一項研究發現,在兒童18個月齡以前,你不停地在孩子面前和TA說話,這對孩子學說話是有很好的作用的。但是18月以後,你光說就沒有多大作用了,還需要擁有豐富的詞彙量和句型。

你不能只停留在一些詞彙上,因爲孩子1.5~2歲的孩子在說話過程中就需要有句型的出現,光聽單一詞彙,不能滿足孩子說出句型所應有的詞彙量。就好比你只會一個hello,這不足以支撐你給老外指怎麼去地鐵站。

醫生,我孩子怎麼2歲了還不會說話?

圖注:3歲前詞彙發展的差異

上圖是一個美國著名的實驗,研究人員找了三個階層的家庭瞭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詞彙量差異。

結果發現,在16個月之前所有孩子語言詞彙量幾乎是一樣的,但到3歲的時候孩子詞彙量的差異就非常大了,最多和最少的孩子之間差了近1000多個詞彙。

有家長就會問了,這個是不是家長學歷影響下一代的原因啊?其實不然。這個實驗結果顯示,孩子詞彙量的多少和父母學歷並沒有關係,但和交流的多少密切相關。平時交流得越多,孩子越會說。

所以在3歲以前我們一定要和孩子多交流、多說、說在點上,這樣可以很好地豐富孩子的詞彙量。

三、這些事情就不要做了!

隨着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家長怕只有交流不夠,選擇了視頻教學,給孩子看兒歌視頻或有趣的教育視頻,認爲這樣做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學習語言。這真的有效嗎?

有研究顯示,如果你選擇用視頻教學,對8~16個月的孩子,TA的詞彙量比不使用視頻教學的孩子更少;而對於17~24個月的孩子,使用視頻教學和不用視頻教學的孩子之間的詞彙量沒有差異。

也就是說你每天放給孩子看的東西一點用也沒有。

其實沒有用也就算了,最多就是浪費點電費,可它居然還有害!研究顯示,6月齡時的屏幕暴露越多。2歲時認知發育水平(Bayley-I)及語言得分(PLS4)越低。

看到這裏,家長是不是又慌了?別慌,不看了就好。但落下的交流課還是要補上的,家長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面對面交流。

除了看視頻,很多家長髮現孩子不願意說話以後還有一招,就是帶孩子出去玩。

但問他們玩得怎麼樣?他們說孩子很開心啊。那麼交流了嗎?沒有交流,就是單純玩了。

所以有時候並不一定需要帶出去,在家裏多交流纔是有效的語言學習過程。

在家裏先把基礎打好,然後再帶出去,增加不同的體驗,孩子有了學習意識,才能瞭解什麼是滑梯、鞦韆、小狗、小貓、小蜜蜂。

四、我們應該做什麼?

對於寶寶學說話其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有不同的方法。

■ 針對1歲以下的寶寶,應該讓TA學會聽,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詞彙,你要不停地告訴TA,你和別人交流時,TA也可以在旁邊旁聽。

■ 而到了1~2歲,就要開始學說話了,TA能說你就讓TA說,TA不會說你就幫TA說。

1~2歲兒童最初表達的50詞:

人物: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姐姐、寶寶、阿婆、弟弟、妹妹、哥哥、阿姨、叔叔、舅舅

物品:花、蛋、蝦、球、飯、糖、鞋、襪、腳、手、嘴、鼻、頭、車、耳朵、眼睛、電話、帽子、燈、菜、肉、餅

動物:狗、雞、貓、 鴨、鳥、馬

動詞:吃、拿、不要、要、謝謝

像聲詞:鳴鳴、汪汪、咦

■ 等孩子到了2~3歲,我們就可以使用繪本來豐富TA的詞彙量。

近年來,語言問題發生率高,成爲2~3歲兒童最常見的發育性問題之一,發生率約18%~28%。如果孩子在2歲時語言發育落後,在適當地干預後,3~4歲時約50%兒童還是可以使語言發育達到正常範疇。

但也有相當比例的兒童難以擺脫語言的困擾,導致認知、讀寫能力、行爲和精神問題的風險升高。

我國在語言干預這方面的的專業力量尚較薄弱,所以不止是尋找專業的機構干預,在家進行正確的引導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偷懶!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