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關於霧化吸入的9個疑問,小心這些坑別踩!

關於霧化吸入的9個疑問,小心這些坑別踩!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霧化吸入有效果嗎?很多寶媽對霧化存在很多疑問,下面關於霧化治療的9個疑問,寶媽們都來看看吧。霧化吸入是呼吸科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霧化吸入藥物直接作用於靶器官,起效迅速,療效好且全身不良反應少。

但臨牀上,關於霧化姿勢、持續時間、霧化液用量等方面仍存在衆多誤區。

今天解答「霧化治療的 9 個疑問」。

疑問 1:霧化姿勢有要求嗎?

霧化姿勢可以選擇站立,保持上半身直立或者半仰臥的姿勢。正確的霧化姿勢應該是患者感覺最舒適的姿勢。

另外,考慮到霧化液傾倒的風險,所以不要完全躺臥[1]。

疑問 2:霧化治療要持續多長時間?

通常霧化時間(給予一劑藥物的時間)取決於霧化藥物的量和進入霧化器的驅動氣流量。藥物用量越大、氣流量越低,則霧化時間越長。

但實際操作中,隨着溶劑的蒸發、儲罐內藥液的濃縮、氣霧中藥量的減少,氣霧微粒將增大,霧化效果也會變差。

霧化吸入治療時間一般以 5~15 min 爲佳[2]。

疑問 3:霧化液,加多少量才合適?

由於霧化器本身的結構問題,臨牀常用的噴射霧化器,使用時約有 1~3 mL 的液體無法霧化,附着在擋板和儲液罐內,這部分液體是無效體積(死腔容量)。

增加霧化器裏的溶液量(填充量)能減少藥物因無效體積導致的劑量損失比例,但這樣也會導致霧化時間延長。

考慮到這兩種因素,通常建議單次霧化液的體積在 3~6 mL 爲適宜[3~4]。

關於霧化吸入的9個疑問,小心這些坑別踩!

疑問 4:霧化吸入,嘴吸還是面罩吸?

事實上,霧化吸入可採用吸嘴或面罩給藥,但吸嘴通常是更優的選擇。

原因一,面罩吸入可發生藥物在面部和眼部的沉積。尤其是在給予抗膽鹼能藥物時,這些藥物的沉積可能會導致視力模糊、瞳孔散大和青光眼的惡化。

原因二,面罩給藥時,藥物也會經鼻腔吸入,導致藥物大量沉積在鼻咽部。所以,霧化給藥時應該優先選擇通過吸嘴吸入,同時提醒患者治療時緊閉雙脣。

對於持續霧化治療的患者,爲了提高患者依從性也可以採用面罩霧化,但選用密閉性好的面罩,同時引導患者用嘴吸氣[5, 6]。

疑問 5:噴射霧化的氣體量如何調節?

霧化效果與氣霧粒徑大小及單位時間內的氣霧量有關,而較高的氣流量可以產生更多量的氣霧和更小的粒徑的氣霧。

通常情況下,藥液體積爲 4~6 mL、驅動氣流量 6~8 L/min 可產生理想的氣霧量和霧化微粒。

有時爲了霧化一下粘性較大的抗菌藥物,可能需要較高的驅動氣流量(10~12 L/min)[2~3,7]。

疑問 6:霧化時採用何種呼吸模式?

患者的呼吸模式影響着氣霧劑在下呼吸道的沉積量。呼吸頻率快且吸氣容積小時,肺內沉積較少。

吸氣流量過快,局部易產生湍流,促使氣溶膠因相互撞擊沉積於大氣道,導致肺內沉積量下降。

當吸氣容量恆定時,隨着潮氣量的增加、吸氣時間延長,深而慢的呼吸更有利於氣溶膠的沉積。

因此,應當鼓勵患者在霧化時採用正常潮氣量的慢呼吸模式,間斷採用深呼吸的慢呼吸模式[2,3,8]。

疑問 7:什麼是霧化「治療矛盾現象」?

少數患者在霧化治療後支氣管沒有舒張,反而誘發支氣管痙攣的現象,稱之爲「治療矛盾現象」。

其產生的可能原因包括,霧化液非等張、霧化液中防腐劑或穩定劑誘發、霧化溫度過低、對霧化液過敏等。

臨牀一旦出現「治療矛盾現象」應積極尋找原因,同時注意避免使用含防腐劑的霧化藥液。

也注意提醒患者由於霧化液的蒸發導致溫度降低,霧化時應將霧化器牢牢握在手中減少霧化器溫度的降低[3,11]。

疑問 8:如何減少霧化治療相關感染?

與霧化相關的感染有:霧化器或吸入藥物的污染,以及病原體在患者之間的傳播。感染源包括:患者氣道分泌物、殘存的溶液以及患者的手。

因此,霧化器需要及時消毒、每位患者之間必須更換霧化器,同時儘量使用單一藥液霧化[6] 。

對於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的患者,以 1:5000 的制黴素溶液塗抹口咽或者用藥後及時漱口可以有效避免,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發生[3]。

疑問 9:如何避免霧化藥物不良反應?

不同的霧化藥物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藥物不良反應,如:

β受體激動劑霧化時可能出現心動過速、血壓改變、精神狀態改變、肌肉震顫等;

M 受體阻斷劑霧化時可能出現口乾、心動過速、視物模糊、排尿困難等;

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霧化時出現口咽部不適、聲音嘶啞等。

這些都是藥物固有的不良反應,通常無法完全避免,因此在霧化治療期間應該密切觀察患者的變現,出現異常時及時停藥[2, 3]。

注意:

霧化治療應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的要求給藥;

避免使用非霧化藥物霧化給藥;

避免霧化對呼吸道有刺激的藥物(如鹼性藥液、高滲鹽水、蒸餾水、油性藥液等)[11]。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