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拼音版

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拼音版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拼音版,這是北宋詞人蘇軾爲東武令趙晦之罷官歸海州而寫的一首詞,下面一起來賞析下吧。

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拼音版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原文:

賢哉令尹。三仕已之無喜慍。我獨何人。猶把虛名玷縉紳。 不如歸去。二頃良田無覓處。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

拼音解讀:

xián zāi lìng yǐn 。sān shì yǐ zhī wú xǐ yùn 。wǒ dú hé rén 。yóu bǎ xū míng diàn jìn shēn 。 bú rú guī qù 。èr qǐng liáng tián wú mì chù 。guī qù lái xī 。dài yǒu liáng tián shì jǐ shí 。

翻譯:

賢明的縣令啊,你的心胸如此開闊,令人敬佩。我自己憑藉着虛名居官,不免玷辱士林。

不如退歸田園吧,可惜還沒有退隱的條件。我期盼着像你一樣歸隱鄉里,不知要等到何時。

註釋:

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後用爲詞牌,簡稱《減蘭》。《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爲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入“仙呂調”。

東武:這裏指密州高密縣。後魏置高密郡,治所在高密(見《一統志》)。趙晦之:名昶,字晦之。海州或漣水人。

令尹:春秋時稱楚國執政者,後世也用來稱知縣。

三仕已之無喜慍(yùn):出自《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爲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玷:沾辱,自謙之詞。縉(jìn)紳:本指官員的裝束,即將手持的笏板插在腰間的大帶子上,借作官員的代稱。

二頃良田:典出《史記·蘇秦傳》:“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歸去來兮:歸去吧。來,語助詞。語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拼音版

賞析:

上片重在讚揚趙晦之不以個人升沉得失縈懷的胸襟和品德。開頭一句“賢哉令尹”,讚頌之情溢於言表。接着以“三仕已之無喜慍”來加以申述。這裏運用了出自《論語·公冶長》篇中的典故,概括了趙晦之出仕與罷官兩方面的經歷,以及趙晦之的忘懷得失的主觀態度。在官位觀念極重的封建時代,趙晦之這種超脫的態度是十分難得的,所以蘇軾以“賢哉令尹”相許。蘇軾這樣措辭,表達了蘇軾對失官的友人的理解、敬重和寬慰。後兩句轉到說蘇軾自己,很有點自愧不如、自慚形穢的意思。這是蘇軾的謙虛,而蘇軾對趙晦之的推重以及惜才的心理,也見於言外了。

下片緊承上片,寫自己歸隱田園的願望。“二頃良田”,用了《史記》中的典故,帶有幾分幽默感。:當初由於“良田”全無,才走到仕途上來的。可是出仕與歸田相比,蘇軾此時企圖選擇的還是歸田,“不如歸去”。然而說是歸田,卻是無田。這下,蘇軾不知道怎麼辦,在結尾處,蘇軾打趣說:還是回去吧,要等到有良田不知是何年何月呢。由此可見蘇軾歸田(實際是退隱)心情的迫切。這樣寫,表現了蘇軾在出處之間徘徊的人生態度,但主要還是爲了進一層淡化趙晦之的功名心理,消除可能因罷官而引起的失落感,表明自己是同道之人。在當時情境下,這是最得體也最有效的寬慰之辭。

全詞,採用對比、用典的寫作手法,以散文句法入詞,引用《論語》中的語句,以及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語句,表達了蘇軾體貼慰勉的情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