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觀察手抄報圖片大全

觀察手抄報圖片大全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觀察的特點


目的性

一個人在進行感知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那隻能算是一般感知,不能稱做觀察。只有當那種感知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時,它才能算是觀察。因此可以說,目的性是區分一般感知和觀察力的重要特點之一。

作爲觀察的目的性,至少應當包括:明確觀察對象、觀察要求、觀察的步驟和方法。而這些內容,可以在觀察前的觀察計劃中以書面的形式寫下來。一般地說,不論是長期的觀察,系統的觀察,還是短期的、零星的觀察,都須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的目的性,還要求我們在進行觀察時,必須勤做記錄。這種記錄是我們保存第一手資料最可靠的手段。記錄要力求系統全面,詳盡具體,正確清楚,並持之以恆。貝弗裏奇告訴我們:“做詳盡的筆記和繪圖都是促進準確觀察的寶貴方法。在記錄科學的觀察時,我們永遠應該精益求精。”實踐證明,要做好觀察記錄,特別是長期的系統的觀察記錄(如觀察日記),必須堅持到底,持之以恆。切忌爲山九仞,功虧一簣。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氣象學專家竺可楨在北京幾十年如一日,對氣候變化,進行長期觀察,從不間斷。他每天都堅持測量氣溫、風向、溫度等氣象數據,直到逝世的前一天。爲編寫《中國物候學》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條理性

觀察是一種複雜而細緻的藝術,不是隨隨便便,漫無條理地進行所能奏效的。觀察必須全面系統,有條不紊地進行。長期的觀察需要如此,短期的觀察也需要如此。

一般來說,有這樣幾種方式。

1、按事物出現的時間說,可以由先到後進行觀察。

2、按事物所處的空間說,可以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地進行觀察。

3、按事物本身的結構說,可以由外到內,也可以由內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可以由局部到整體,也可以由整體到局部進行觀察。

4、按事物外部特徵說,可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進行觀察。

觀察力的條理性,可以保證輸入的信息具有系統性、條理性,而這樣的信息,也就便於智力活動對它進行加工編碼,從而提高活動的速度與正確性。如果一個人做事雜亂無章,那通過他所獲得的信息也就必然是雜亂無章的。這樣,他的智力活動要在一堆亂麻中理出一個頭緒來,必然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還可能影響到智力活動的正確性。

觀察手抄報圖片大全

手抄報二:觀察的特點

理解性

觀察力包含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感知因素(通常是視覺),二是思維因素。

思維參與觀察力的主要作用,它可以提高觀察的理解性。理解可以使我們及時地把握觀察到客體的意義,從而提高我們對客體觀察的迅速性、完整性、真實性和深刻性。

在觀察過程中,運用基本的思維方法,對事物進行有效地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這樣,就易於把握事物的特點。考察事物的各種特性、部分、方面以及由這些特性、部分、方面所聯成的整體,就會使我們易於把握事物的整體和部分。

敏銳性

觀察力的敏銳性指迅速而善於發現易被忽略的信息。科學家和發明家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此。牛頓根據蘋果墜地發現了萬有引力規律,瓦特改善了蒸汽機。在學習活動中,同學之間的觀察力千差萬別,同是一個問題,有的同學一眼就看出問題的要害和內在聯繫,有的同學則相反。敏銳性的高低是觀察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

觀察力的敏銳性與一個人的興趣往往是密切相關的。不同的人在觀察同一現象時,會根據自己的興趣而注意到不同的事物。興趣可以提高人們觀察力的敏銳性,例如,同在鄉野逗留,植物學家會敏銳地注意到各種不同的莊稼和野生植物;而一個動物學家則又會注意到各種不同的家畜和野生動物。達爾文曾經談到自己和一位同事在探測一個山谷時,如何對某些意外的現象視而不見:“我們倆誰也沒有看見周圍奇妙的冰河現象的痕跡;我們沒有注意到有明顯痕跡的岩石,聳峙的巨礫……”顯然,達爾文對各類生物的觀察力是非常敏銳的,但對於地質現象卻沒有什麼興趣。

觀察力的敏銳性是與一個人的知識經驗密切相關的。一個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他在錯綜複雜的大千世界中,自然容易觀察到許多有意義的東西。相反,一個知識面狹窄、經驗貧乏的人。他面對許多被觀察的對象,總有應接不暇的感覺,而結果什麼都發現不了。當然,知識對觀察的敏銳性還有消極作用。有些人常常憑藉知識對一些事物進行主觀臆斷。歌德曾說過:“我們見到的只是我們知道的。”

準確性

正確地獲得與觀察對象有關的信息。在觀察過程中,不只是注意搜尋那些預期的事物,而且還要注意那些意外的情況

其次,是對事物進行精確地觀察:既能注意到事物比較明顯的特徵,又能覺察出事物比隱蔽的特徵;既能觀察事物的全過程,又能掌握事物的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既能綜合地把握事物的整體,又能分別地考察事物的各個部分;既能發現事物相似之處,又能辨別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

再次,搜尋每一細節。一個具有精確觀察力品質的人,他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就會避免那種簡單的、傳統的、老一套的方式,選擇那種不尋常的、不符合正規的、複雜多變的創新方式,這往往是富有創造力的表現。例如,讓被試者在30分鐘之內用22種不同顏色,一寸見方的硬紙片,拼成24釐米長、33釐米寬的鑲嵌圖案時,創造能力高的人通常嘗試用22種顏色,而較平凡的人則趨於簡單化,利用顏色的種類較少。不但如此,創造能力較高的人所拼的圖案,近乎奇特,無規律,不美觀,他們不願意依樣畫葫蘆,仿拼任何普通圖形,而願意大膽地獨出心裁,標新立異,不怕冒險,寧願向通俗的形、色挑戰。

各種觀察力的品質在學習活動中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觀察的目的性是學習目的性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保證我們的學習能夠按照一定的方向和目標進行。觀察的條理性,是循序漸進地從事學習的不可缺少的心理條件,它有助於我們獲得系統化的知識。觀察力的理解性可以幫助我們在學習中對由觀察而獲得的知識的理解,不致於生吞活剝,囫圇吞棗。爲了獲得某些看來平淡無奇,實際上意義較大的知識就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精確性可以幫助我們對所得到的知識深刻準確地領會,不致於似是而非,以假亂真,錯誤百出,縱漏叢生。在學習中,我們必須把觀察力的各種品質結合起來,按照預定的目標去獲得系統的、理解的、深刻的、真實可靠的感性知識。

觀察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2張


手抄報三:觀察力的培養

一、確立觀察目的。對一個事物進行觀察時,要明確觀察什麼,怎樣觀察,達到什麼目的,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把觀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以抓住其本質特徵。目的性是觀察力的最顯著的特點,有目的觀察纔會對自己的觀察提出要求,獲得一定深度和廣度的鍛鍊。反之如果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對事物熟視無睹,你的觀察力就得不到鍛鍊。例如,你想要辦一個新的商店,需要從別的商店獲得一些商品陳列的經驗,此時,你去觀察一定帶着目的性。只有帶着目的性的觀察纔是有效的觀察,才能儘快提高自己的觀察力。

二、制訂觀察計劃。在觀察前,對觀察的內容做出安排,制訂周密的計劃。如果在觀察時毫無計劃,漫無條理,那就不會有什麼收穫。因此,我們進行觀察前就要打算好,先觀察什麼,後觀察什麼,按部就班,系統進行。觀察的計劃,可以寫成書面的,也可以記在腦子裏。

三、培養濃厚的觀察興趣。每個人由於觀察敏銳性的差異,在同一件事物的觀察上出現不同的興趣,注意到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特點。因此,培養濃厚的觀察興趣是培養觀察能力的重要前提條件。爲了鍛鍊觀察能力,必須培養每個人廣泛的興趣,這樣才能促使人們津津有味地進行多樣觀察。同時,還要有中心興趣。有了中心興趣,就會全神貫注地對某一領域進行深入的觀察。

四、觀察現象,探尋本質。觀察力是思維的觸角,要培養同學們的觀察力,就要善於把觀察的任務具體化,善於引導他們從現象乃至隱蔽的細節中探索事物的本質。

五、培養良好的觀察方法。大多數同學缺乏生活經驗和獨立、系統的觀察能力,在觀察事物時,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質,或者看得粗心、籠統,甚至觀察的順序雜亂無章。一個良好的觀察者必須具備觀察事物的技巧,掌握適當的觀察方法。

六、遵循感知的客觀規律。觀察和觀察力是在感知過程中提高的。因爲,爲了培養觀察力,就必須遵循感知的一些規律。也就是說感知的一些規律也成爲觀察的基本規律。感知規律主要有以下七條:

A、強度律。對被感知的事物,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感知得清晰。一般人對雷鳴電閃是容易感知的,因爲它的感知強度很高,而對於昆蟲的活動,如對螞蟻行走的聲音就難以覺察。因此,在實踐中,要適當地提高感知對象的強度,並要注意那些強度很弱的對象。

B、差異律。這是針對感知對象與它的背景的差異而言的。凡是觀察對象與背景的差別越大,對象就被感知得越清晰;相反,凡是對象與背景的差別越小,對象就被感知得越不清晰。例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這點紅就很容易被感知。鶴立雞羣,也是屬於這類情形。但是在白幕上印白字,則幾乎無法辨認。

C、凡是兩個顯著不同甚至互相對立的事物,就容易被清楚地感知。因此,在觀察中要善於用對比的方法,把具有對比意義的材料放在一起,甚至還可以製造對比環境。例如觀察的高矮對比,色彩對比。

D、活動律。活動的物體比靜止的物體容易感知。魔術師用一隻手做明顯的動作吸引觀衆的注意力,而另一隻手卻在耍手法以達到他的目的。所以,在觀察中要善於利用活動規律,達到觀察目的。

E、組合律。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凡是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形式上相同、顏色上一致的觀察對象容易形成整體而爲我們清晰地感知。因此,在實際觀察中,要把零散的材料或事物,按空間接近、時間連續、形式相同或顏色一致的形式組合起來進行觀察,從而找出各自的特點。例如在一堆亂物件中選大小相差不遠,顏色相近的若干件,排列起來比較,就可看出彼此的差異。

F、協同律。指在觀察過程中,有效地發動各種感知器官,分工合作,協同活動,這樣可以提高觀察的效果。也指同時運用強度、差異、對比等規律去觀察對象。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就曾要求人們儘可能地運用視、聽、味、嗅、觸等感官進行感知。我們學習要做到“五到”,就是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目的是要通過多種感知的渠道,提高觀察的效力。

G、養成持久的觀察習慣。貝弗裏奇說:“培養那種以積極的探究態度觀注事物的習慣,有助於觀察力的發展。在研究工作中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比擁有大量的學術知識更重要,這種說法並不過分。”一個人有了持久的觀察習慣,他能克服觀察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障礙和困難,把觀察進行到底。而觀察力就正是在這種“鍥而不捨”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和提高。

觀察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