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育兒寶典 > 如何應對孩子的“性體驗”

如何應對孩子的“性體驗”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齡前兒童正處於對性情感的迷惑時期,由於身體和內部感受,增加了他們對相關問題的好奇心:寶寶是從哪裏來得?爲什麼有些人有雞雞而有些人沒有?

如何應對孩子的“性體驗”

  好奇心:寶寶是從哪裏來得?爲什麼有些人有雞雞而有些人沒有?當寶寶自己待着的時候,爸爸媽媽在一起做什麼?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好問者,記住他要提出的問題並不是他頭腦中唯一的問題。如,當寶寶問:“我是從哪裏來得?”他感興趣的可能相當複雜:從媽媽體內一個特別的地方或從雜貨店裏來得?因此,家長首先要確定寶寶的好奇心到底在什麼方面,然後回答孩子,同時又要適合他的理解力,這一點非常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當爲他們逐漸灌輸準確和健康的兩種性別概念,如與其說“女孩不長雞雞”不如說“女孩有女性的生殖器”,因爲孩子們不應該感覺有不完全的性徵,他們應該感覺到已擁有了令他們滿意的性別。

當孩子到了3--6歲的時候,他對自己的身體內部的認識就越來越明確了:什麼地方有孔、什麼地方突出了,哪些是內部的、哪些是外部的,知道自己是男孩兒或女孩兒,逐漸形成較爲固定的性別認同。家長應關注孩子的性意識活動,因爲性與孩子的精神活動的發展密切相關。

首先,孩子會感受到父母間的親密關係。伴隨着孩子想象力的增長,一個3歲的孩子會從被父母拒絕的關係中領會父母間的親密關係。無論他從父母那裏感受到多少愛,多少關注,他仍能意識到父母之間有一份他難以超越的感情。對孩子而言,這種認識對他們的感情是一種很大的打擊。因爲他要的不僅是"最愛的",而且是"唯一心愛的"。有時侯他們很需要爸爸全部的關注,就會擔心媽媽來搶奪爸爸;另一些時候又希望得到媽媽全部的愛,然而又要經歷爸爸的"侵入"。這時,他們要與很強的嫉妒心理和佔有慾望作抗爭,有時他們也暗暗擔心,如果父母知道他有如此強烈的嫉妒心而失去對他的愛。這個時期裏,孩子會不斷增加對自己性特徵的興趣,並因爲自己與父母間親密的關係而經常闖入父母的臥室。

他們會在夜晚夢醒時很自然地進入父母的臥室,或只是希望得到安慰進入父母的臥室。這時,向孩子保證爸爸媽媽和他都很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幫助他搞清楚現在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自己的牀上睡覺則是最重要的。有時,這是令父母很爲難的事情,因爲有些孩子始終要堅持留在父母的臥室裏。3-6歲的孩子希望和父母睡在一張牀上並不意味着他要做什麼。允許他和父母一起睡,只是刺激了他的幻想——即實現了他成爲與父母平等夥伴關係的願望。至少,他從“競爭對手”處獲得了勝利。

對孩子說“隱私”

對於許多父母來說,如何說服孩子不要干涉別人的隱私空間,同時,又要讓孩子明白這種好奇心是一種自然的、可以被接受的正常心理現象是件困難的事情。當一個孩子非常渴望觀察或觸摸你的身體時,最明智的方法是愉快地接受他的好奇心,而不要大驚小怪。熱切關注別人身體是孩子們發育期的一種自然的心理現象而不是頑皮的惡作劇,但是我們應該讓孩子清楚有些事情是應該禁止的。

用他能接受的語言同他談隱私的重要性:“人們總是不太喜歡別人在他們沒穿衣服或上洗手間的時候,看他們或觸摸他們。如果一個人不想被別人看或觸摸,我們應該尊重人家的願望,就像你想要他們爲你做什麼一樣。你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示對他們的愛。”要相信你的孩子,他會逐漸地弄懂並理解其中的內涵。

3-6歲的孩子對自己的生殖器極爲關注。他們開始意識到生殖器所帶來的大量愉快刺激,這時玩弄生殖器的頻率增加了許多。許多孩子會在公共場合玩弄生殖器,使父母感到尷尬,例如:小男孩會用手握着自己的“小雞雞”在外邊走。他們開始有意識地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當他們腦子裏充滿着幻想的時候,常伴隨着手上行動。這是幫助孩子理解性活動的一個好機會,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從不隨便在什麼地方或其他人面前去做不該做的事情,因爲這是自己的隱私。”

父母的尷尬

學齡前兒童對於父母間的事情非常好奇,當他看見你們在做愛,會非常驚奇,如果碰見這樣的時刻,該如何應對?

首先,無論怎樣,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平靜,盡力避免恐慌和生氣。父母常常擔心孩子們目擊成人性行爲而精神受到創傷——可能在某些環境下,個別孩子會這樣。這種情況下,大人應平靜的分開,立即把身體遮蓋住,要求孩子離開你們的房間,或親自送他回房,安慰他要自己睡覺。這樣的話,你的孩子不會受到明顯的傷害,事實上,倒是成人表現出的驚惶失措使孩子感到緊張!

在你把他送回房間時或第二天後,平靜而安詳地與他談論有關他看見的事情,告訴他你知道他可能很好奇,向他做一些簡單的解釋,沿着一個主題,"因爲爸爸和媽媽彼此非常相愛,有時他們想要更接近一些,所以要相互擁抱,"以此幫助孩子理解這是一種私人的親近行爲。並且進一步解釋:“正像你知道的,一些私人活動都是祕密的,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要關上房門的原因。”並利用這個機會,明確提出尊重個人隱私的具體要求:“關門”即意味着有“個人隱私”,這時任何人在進去之前都應該敲門,這樣孩子即使真的有什麼緊急的事情也會先敲門。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